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963019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一、 防病所花的钱不冤枉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单位水体内的放养密度越来越大,“吨鱼塘”比比皆是,亩产2吨甚至3吨的鱼塘也不鲜见。产量上去了,可养殖环境的质量却下来了,从而出现了病害日趋严重、治疗越来越困难、损失越来越惨重的局面。初步统计,全国因病损失的产量每年高达150万吨、经济损失100多亿元,每年的鱼药用量达数十万吨之多,花费近20亿元。水产动物的疾病已成为制约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因此也愈显突出。然而,大多数养殖户对此并不认同,对防病工作尤其缺乏认识。他们认为防病花的是冤枉钱,没那个必要;有些人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的鱼

2、塘未必会发病,舍不得花这笔防病钱;即使是那些认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殖户,在实际生产中的预防工作也大都没有落到实处,或大打折扣。总之,“预防为主”目前似乎已沦为一句口号。众所周知,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它们的健康状况一般很少为人们所知,一旦生病被我们发现时,大多已到了病情严重、开始死亡的时候了。如果此时进行治疗,不仅工作难度大,而且必然会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失。其次,治疗水产动物的疾病时通常是进行群体治疗,即给养殖鱼类用药,总是给一池鱼或一网箱鱼用药,在这种情况下,投喂的内服药饵就不可能只让病鱼服用,而不让其它鱼吃,因此用药量就大,费用就高。况且在病情严重的时候,病重的鱼往往已失去食欲,药饵总

3、是被健康鱼或病轻的鱼吃掉,这样即使喂的是特效药,病重的鱼也只有死路一条。第三,虽然我们现在治疗水产动物的疾病已有了许多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们实施治疗的能力与范围还是非常有限的,例如对鱼类体表的寄生虫病,常采用药浴或全池泼洒外用药的方法治疗,但这种方法也只适用于池塘等小水体,对湖泊、水库、江河等大水体也就只能望病兴叹了,因为用药量实在太大、经济上承受不了。第四,统计资料显示预防疾病的费用比治疗费用低得多,前者往往只有后者的五分之一左右。由此可知,预防疾病能够坐收费省效宏之利,防病所花的钱怎么是冤枉钱呢?生产实践证明,只有重视预防,把问题解决在发病之前,才能避免或减轻由疾病造成的损失。二、 应当全面

4、、综合预防疾病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工作应当是全面的、综合性的,既要消灭病原,切断疾病传播渠道,又要十分重视保持和改善饲养水域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养殖对象的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防疾病的良好效果。关键措施有如下8条:1、 选用抗病力强的优质苗种。若有“无毒”苗种则为首选,接种免疫疫苗的苗种也是很好的饲养对象。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品种轮养。2、对鱼池等养殖小水域必须彻底清塘、消毒,绝不走过场。水底淤泥是最可怕的病原库,应每隔1-2年用清淤机械(有专业施工队)或人力挖除多余的淤积物。池塘一般在秋冬进行,结合阳光曝晒或冰冻后的效果更佳;湖泊、水库等大水域虽无资金实力

5、开展这项工作,但在网箱养殖区域可用价廉物美的生石灰等消毒水体、改善底质。3、坚持给鱼体消毒、鲜活饵料消毒、食场(食台)消毒。水体定期消毒、网具工具消毒。4、杀灭某些寄生虫的终端寄主和中间寄主;池水不能串灌串排,死鱼必须深埋,切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从死鱼、水源等的交叉、重复传染途径。5、疾病流行季节提前施药预防。注意克服传统预防用药的误区,即预防用药量仅为治疗用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正确地预防用药量应与治疗用药量等同,否则,不仅起不到预防作用,反而增强了病原体的耐药性。6、调节好水质,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措施包括换水、机械增氧或化学增氧、施放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等。7、选用优质安全饲料,适时有针对性地添加Vc、Ve、Vk等物质,避免或减轻营养性疾病的发生。8、科学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包括制定合理的放养模式,不片面追求高产量;掌握“照顾弱者”的投饲技巧,使满塘鱼不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控制好投饲量和饲料粒径,不使养殖对象时饱时饥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