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1961371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1(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竞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

2、,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詖注,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 詖(b):不正,邪僻。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 质:质朴。 B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坐:因为。 C庶有以变其风俗

3、,上答隆恩 庶:希望。 D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摘:揭发。(二)1B(坐:因犯罪或错误;D摘:同“糖”,“发摘奸隐”等于“发奸趟伏”,“摘”意同“发”,可依语境推断)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B衣冠士人多迁关内 C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D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2D(D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都释为对学生讲解说明教材的内容。A古代汉语意为匆忙,仓促;现代汉语意为鲁莽,轻率。B古代士以上戴冠,衣冠连称,是古代士以上的服装,后引申指世族、士绅;现代汉语意为衣服和帽子,指穿戴。C古代汉语意为技艺,此处用为名词,指从事各种技艺的人,即工

4、匠;现代汉语意为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的巧妙的技能)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B(B前者为第三人称代词,代人,译为“他”;后者用作副词,表示期望的语气。A均用作助词,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C均表示被动关系,跟“所”结合,组成“为所”句式。D均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方法,译为“用”)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彦光的为政之道的一组是( ) 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彦光训谕而谴之 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A B C D

5、 4c(排除,为学识修养,为为政之道的结果)65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品行和学识皆佳。他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一定会兴盛宗族;他就学于太学时,治学泛览经史,行事严守礼法。 B梁彦光性情执着,不因挫折而屈服。相州民风不淳,有些人诽谤他任刺史不善为政,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重被起用时,却不惧失败,主动请求再回相州任职。 C梁彦光为政始终是惩恶和教化兼施。他一方面严厉打击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另一方面以圣贤之道教育感化民众。他的政绩深受皇帝赏识。 D梁彦光的德政使得过去善变狡诈的相州民众转而向善。酗酒不孝的焦通,经过教育感化而幡然悔悟,弃恶

6、从善;相州官吏民众的好争执的习俗也为之大改。5c(任相州刺史是惩恶和教化兼施,而任岐州刺史则是以静镇之,并非“始终”;皇帝的赏识也是任职岐州时的事)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译文:_ _ (2)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译文:_ _ 6(1) (2) (二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长短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曰,入其

7、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曰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与!” (唐柳宗元梓人传)1对下

8、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二一)1C A所职寻引规矩绳墨 职:职责。 B贪禄嗜货者 货:货物。 C画宫于堵 宫:房屋。 D曲尽其制 制:制度。2句中加点词语,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2D A无进退焉 B计其毫厘而构大厦 C规矩绳墨 D其不胜任者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B A愿佣隙宇而处焉 风雨兴焉 B则其姓字也 儿之成,则可待乎 C作于私家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怒而退之 提刀而立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梓人“专其心智,知体要者”的一组是( ) 4D 其床阙足而不能理将饰官署圜视大骇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盈尺而曲尽其制 A

9、 B C D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5C A作者借梓人的故事说明解决问题要抓要害,做事情要把握住关键。 B“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且与文末“继而叹曰”相照应。 C由于梓人绘画水平极高,所以画完后只在画上写他自己的姓字,不写别人的,别人也没有意见。 D“吾善度材”中的“材”含义较多,有栋梁之材,也有群工,还有喻义如治国人才等。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译文:_ 6(1)除去我,他们没有谁能够建成一座房屋。 (2)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译文:_ _(2)这样以后,我才知道梓人技能的精巧,很大啊。 (3

10、)将求他工。 译文:_(3)将要寻求其他工匠(来修床)。 66 (二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遏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榆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椒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

11、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曰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堡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史。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注介意。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卓行) 注

12、簿书:官府中的文书簿册。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觉,痛咎谢 咎:归罪、责怪。 B屑榆为粥,讲论不辍 屑:碎末。 C城固辞,使者委而去 委:丢下。 D简孝秀德行升堂上 简:选拔。 (二二)1B(屑:磨成碎末)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 B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C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D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2c(C古代汉语意为拘谨貌,现代汉语意为过分计较琐细的或无关紧要的事物。古今意义不同。A所得所失,利弊。古今意义相同。B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古今意义相同。D在意,用于否定词后。古今意义相同)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A(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前者为介词,构成介宾短语,引进对象,可译为“向”;后者为介词,构成介宾短语,引进对象,可译为“对”“对于”。C前者为副词,相当于“将”“将要”;后者为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尚且”。D前者为介词,相当于“跟”“同”;后者为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跟”“同”)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慎正直的一组是( ) 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 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