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必须成为传播者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1955543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者必须成为传播者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管理者必须成为传播者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管理者必须成为传播者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管理者必须成为传播者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管理者必须成为传播者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者必须成为传播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者必须成为传播者(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传播者的入门须知(上)管理者必须成为传播者1.成为传播者的意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企业的传播者,使自己拥有出众的演讲能力与培训员工技巧的能力,这样可以使管理者获益匪浅: 使工作更加从容自信拥有出众的演讲能力与培训员工技巧能力的管理者,能更加有效地去训练员工,使员工更好地为自己工作。优秀的管理者就是那些能够通过别人将事情做好的人。 获得更多的支持与个人魅力一位拥有出色演讲能力与训练员工能力的管理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与影响力。这时管理者就成了一名拥有领导才能的管理者,可以运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来影响员工的思维,使员工更加忠诚于自己,使企业的政令实施得更加顺

2、畅。 获得更多的晋升空间同样的两个管理者,工作能力、业务水准与组织能力都不相上下,但其中一个比另外一个更善于表达与推销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善于表达者更容易得到上级的赏识,也更具备晋升与发展的空间。2.演讲的基本结构企业的管理者要想成为传播者,首先必须熟练掌握演讲的基本结构。一次演讲包括以下五个基本部分: 引子引子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目的都是为了点题。所以再华丽生动的引子,如果它与主题没有任何关系,也只能是一个失败的引子。 点题点题是引子的目的。当听众为生动的引子所吸引时,演讲者要不失时机地导出自己演讲的主题,使听众明白这次演讲的宗旨与意义。 介绍介绍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自我介绍

3、,另一个是演讲基本内容的介绍。介绍要简洁有力,决不能不厌其烦地自吹自擂。 收益点听众真正关注的不是课程内容,而是课程内容可以带来的收益。所以,演讲者应该将课程的内容全部转换成收益点,使听众更清楚地知道这次演讲的功用。 达成共识演讲者应该与听众达成共识,将听众视为课程主角的一部分,努力缩小自己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可以使听众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从而提高了听众互动的积极性。丑话先说给内部传播者的忠告(上)一个合格的内部传播者,应该树立以下五个基本观念:1.演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管是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周星驰的功夫,还是冯小刚的天下无贼,都不能获得每一位观众的极力褒扬。正如电影一样,演讲也是一门遗

4、憾的艺术,演讲人不可能使每一位听众都心悦诚服。2.不怕丢脸,才能挣脸没有天生的演讲者,只有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成功演讲者。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讲者,就要不怕丢脸与失败,只有这样才有勇气继续演讲,最终为自己挣回脸面增光添彩。3.演讲不是学出来的演讲绝对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不敢大胆走到台前练习演讲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从容、自信与优雅的演讲者。第二讲 传播者的入门须知(下)丑话先说给内部传播者的忠告(下)4.说服而不是传递信息演讲的目的是要说服听众,使听众更好地接纳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管理者要懂得将自己的工作理念、思考方式、对工作的标准以及价值观、愿景等传递给员工,

5、并使其理解与接纳。这样员工的内心才能得到企业文化的滋养,在工作中才能动力十足,全力以赴。5.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即形式比内容更为重要。演讲的主题虽然可能陈旧,但只要能够转换形式,依然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打动人心。内部传播与外部传播播能力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实力与潜力。越是强大的企业就越善于传播自己的思想与价值观,借此来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企业的传播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外部传播,一是内部传播。两者的目的、渠道与作用都有明显差别,如图1-1所示:图1-1 外部传播与内部传播的差别示意图1.外部传播外部传播的主要目的是向企业以外的人士传递产品、服务、精神、理念等,以扩大自己企业的影

6、响力。外部传播一般采取广告与公关两种手段或渠道,因而整个传播过程都有专业的公关公司来设计,企业本身主要负责提供相关宣传资料。2.内部传播内部传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宣传与演讲来影响员工的思维、行为、应知与应会,使员工实现从被治向自治的过渡,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与工作效率。具体来说,思维的传播是领导,行为的传播则是管理。企业的内部传播应该秉持先领导后管理的原则,先影响员工的思维,然后再去改变员工的行为。内部传播的两大渠道则是培训与开会。企业只有保证这两条传播渠道畅通,才能使企业文化与政令得以顺利实施。 培训培训主要是让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来培训自己的员工。因此,企业必须努力造就出自己的培训师与演讲

7、者。 开会开会的频率一般远比培训的频率高,其目的主要是及时传达企业的新政策与新任务,以及反馈员工的意见与建议。每次开会都是为了集思广益与解决问题,所以会议当中应该是就事论事,各抒己见。第二讲 传播者的入门须知(下)丑话先说给内部传播者的忠告(下)4.说服而不是传递信息演讲的目的是要说服听众,使听众更好地接纳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管理者要懂得将自己的工作理念、思考方式、对工作的标准以及价值观、愿景等传递给员工,并使其理解与接纳。这样员工的内心才能得到企业文化的滋养,在工作中才能动力十足,全力以赴。5.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即形式比内容更为重要。演讲的主题虽然

8、可能陈旧,但只要能够转换形式,依然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打动人心。内部传播与外部传播播能力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实力与潜力。越是强大的企业就越善于传播自己的思想与价值观,借此来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企业的传播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外部传播,一是内部传播。两者的目的、渠道与作用都有明显差别,如图1-1所示:图1-1 外部传播与内部传播的差别示意图1.外部传播外部传播的主要目的是向企业以外的人士传递产品、服务、精神、理念等,以扩大自己企业的影响力。外部传播一般采取广告与公关两种手段或渠道,因而整个传播过程都有专业的公关公司来设计,企业本身主要负责提供相关宣传资料。2.内部传播内部传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宣传与演讲

9、来影响员工的思维、行为、应知与应会,使员工实现从被治向自治的过渡,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与工作效率。具体来说,思维的传播是领导,行为的传播则是管理。企业的内部传播应该秉持先领导后管理的原则,先影响员工的思维,然后再去改变员工的行为。内部传播的两大渠道则是培训与开会。企业只有保证这两条传播渠道畅通,才能使企业文化与政令得以顺利实施。 培训培训主要是让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来培训自己的员工。因此,企业必须努力造就出自己的培训师与演讲者。 开会开会的频率一般远比培训的频率高,其目的主要是及时传达企业的新政策与新任务,以及反馈员工的意见与建议。每次开会都是为了集思广益与解决问题,所以会议当中应该是就事论

10、事,各抒己见。第四讲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传播(下)传播的关键点企业内部的传播者在进行演讲与教学时必须时刻铭记传播的两个关键点,即:公司的立场与员工的角度。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公司的立场:一切演讲与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公司获益 员工的角度:一切演讲与教学都必须紧紧把握员工的利益与需求传播解决之道培训与传播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或惟一方式,但却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工具。下面将结合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如何设计传播方案。1.案例经过几年的发展,A公司已经从生存期逐步过渡到发展期,但问题也接踵而来。目前部门主管都是技术出身,缺乏管理的能力;以年轻员工为主的团队缺乏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员工普遍缺乏危机意

11、识和责任感;新、老员工磨合缓慢,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总是磕磕绊绊为此,公司高层决定进行一系列的内部培训。假如由您来负责设计并实施这一计划,请思考如何针对现有状况设计出传播方案的基本框架。2.问题定性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无外乎三种:内伤型问题、外伤型问题以及内外伤问题。内伤型问题是指员工关于思维、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外伤型问题则是指员工关于技能、组织等方面的问题。案例中的A企业总共面临四个问题,其性质分别如下: 第一个问题:目前部门主管都是技术出身,缺乏管理的能力内外伤型 第二个问题:以年轻员工为主的团队缺乏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内外伤型 第三个问题:员工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内伤型 第四个问题:新、老员

12、工磨合缓慢,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总是磕磕绊绊内外伤型3.传播的解决之道在运用传播来解决问题时,必须对不同问题分别对待,按照顺序逐个进行。具体来说,传播的解决之道包括三个基本原则,即:先内后外、由上而下与先局部后整体。 先内后外纯内伤型的问题要优先解决,因为只有解决了思维及意识层面的问题,才能更加顺利彻底地解决众多行为层面的问题。所以在四个问题中,首先应该解决第三个问题。 由上至下同样性质的问题,则先解决管理层的问题,再解决基层的问题。剩余的三个问题都属于内外伤型问题,根据由上而下的原则应该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先局部后整体改变少数人远比改变一大群人容易得多,所以传播解决之道的第三个原则就是先局部后

13、整体。第二个问题与第四个问题的性质相同,只是对象稍有差异,第二个问题的对象是年轻员工,第四个问题的对象则是新老员工。所以根据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应该优先解决第二个问题。4.结论综上所述,传播的解决之道有三大原则,即: 不同性质的问题,先解决思维问题,再解决行为问题,这是首要原则; 性质同等的问题,则先解决管理层的问题,再解决基层的问题; 层面相同的问题,则先解决局部问题,再解决整体问题。根据这三个原则,案例中四个问题的解决顺序依次为:第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第四个问题。第五讲 如何使传播更有效(上)如何使传播更有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培训变成一次说服人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呢?换

14、句话说,如何才能使满肚子的蝴蝶飞出来,使传播更有效呢?要做到这一点,演讲者就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基本工作:一是认真准备好讲稿,二是实施说服性演讲的五个步骤。呼风唤雨之前:准备讲稿成功的演讲犹如在讲台上呼风唤雨一样,挥洒自如。但在呼风唤雨之前,演讲者首先得认真准备好自己的讲稿。准备讲稿并不是将要讲的话一字一句全写在纸上,而是将演讲的结构、大纲、基本内容以及小抄等准备好。只有这样,演讲才不至于沦为照本宣科的朗读。1.搭结构:罗列问题,排列组合演讲者首先得将需要讲的问题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再对这些问题进行组织。每一段演讲都应该有自己的结构,所有的过程都是结构在说话。正是通过结构,零散的问题与故事才得以整合

15、,构成一个演讲的主题。2.拟大纲:由大到小,步步推进大纲就是顺着结构演讲的流程和顺序。演讲前一般要拟三级提纲,先确定演讲分哪几个部分,然后再确定每部分要讲哪几个问题,最后确定每个问题应该分哪几段来讲。三级大纲拟出来,演讲的基本思路与组织也就差不多具备了。3.填内容:案例与故事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故事和案例。在演讲中,听众经常会因为感到枯燥而不愿认真聆听。所以演讲者应努力使自己的演讲变得生动迷人,而案例与故事就是吸引听众的最好佐料。要是一个演讲缺乏案例与故事,那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成了无聊的说教。4.做小抄:方便携带与偷看当有了结构、大纲、内容之后,整个演讲的雏形就已经基本形成了。但由于临场的紧张,演讲者经常一上讲台就将准备好的演讲雏形忘得一干二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演讲者就必须先做好小抄。做小抄有三个基本要点,即: 只写提示性的关键词,且关键词务求简洁; 提示卡小而便于携带,但提示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