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佳人》原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95502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佳人》原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杜甫《佳人》原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杜甫《佳人》原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杜甫《佳人》原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杜甫《佳人》原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佳人》原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佳人》原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佳人原文|译文|赏析杜甫佳人原文|译文|赏析佳人原文唐代: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丈

2、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注释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官高:指娘家官阶高。骨肉:指遭难的兄弟。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夫婿:丈夫。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

3、合。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旧人:佳人自称。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赏析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 的主观寄托。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 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 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全诗含 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 甫诗中的佳作。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 二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

4、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开头两句点题,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 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隐含着 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以上四句是是第三人称的描 状,笔调含蓄蕴藉。“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从此处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当年安史之 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官位高也没有什么用,他们死 后连尸骨都得不到收殓。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 长安。“官高呼应上文的“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 之家。“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

5、儿,新人美如玉。” 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宋代的刘辰翁评论 说:“闲言余语,无不可感。”“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 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逝的迅速。“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 苦。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 不平的情绪。一 “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对 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夜合花朝开夜 合,所以说“知时”。鸳鸯则多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这几句似悲似诉,佳人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

6、、修洁端丽之意。 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幽,生活的清贫困窘。浦起龙 评论说:“这二句,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安而下无此语 也。”它出自诗经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 浊。”但在这首诗中,有多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或以新人 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或以 守贞为清、改节为浊。还有人认为: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 婿之家,意思是妇人为夫所爱,世人便认为她是清的;为夫所弃, 世人便认为她是浊的。另一种解释是佳人怨其夫之辞。人处空谷 幽寂之地,就像泉水在山,没有什么能影响其清澈。佳人的丈夫 出山,随物流荡,于是就成了山下的浊泉。而她则宁肯受饥寒, 也不愿再嫁,

7、成为那浊泉。这就像晋代孙绰三日兰亭诗序所 说的那样:“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 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末尾几句以写景作结,刻画出佳人的孤高和绝世而立,画外有 意,象外有情。在体态美中,透露着意态美。这种美,不只是一 种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理想美。诗句暗示读者, 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就像那经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劲节的绿 竹,有着高洁的情操。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激赏,妙在对美人 容貌不着一字形容,仅凭“翠袖”、“修竹”这一对色泽清新而 寓有兴寄的意象,与天寒日暮的山中环境相融合,便传神地刻画 出

8、佳人不胜清寒、孤寂无依的幽姿高致。这首五言古体诗,从开篇一路下来,都是“说”,到了结尾 两句,才以一幅画面忽然结束。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 没有拿一个结局去迁就读者的胃口,而是用一个悬念故意吊着读 者的胃口。读过这首诗的人,一闭上眼睛,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 这样的画面:一位绝世美貌却格外不幸的佳人,在秋风中,在黄 昏里,衣裳单薄,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背靠着一丛竹,眼里流露 着哀愁。在古代,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文不乏佳作。如诗经里的 卫风氓,汉乐府里的上山采蘼芜等,而司马相如的 长门赋写被废弃的陈皇后,其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 自娱”两句,正是杜甫佳人诗题的来源。杜甫很少写专咏美 人的诗歌,佳人却以其格调之高而成为咏美人的名篇。山中 清泉见其品质之清,侍婢卖珠见其生计之贫,牵萝补屋见其隐居 之志,摘花不戴见其朴素无华,采柏盈掬见其情操贞洁,日暮倚 竹见其清高寂寞。诗人以纯客观叙述方法,兼采夹叙夹议和形象 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的上层社会妇女所遭 遇的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 更加丰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