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类调研文章如何写,请看《求是》杂志的一篇美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194974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验类调研文章如何写,请看《求是》杂志的一篇美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验类调研文章如何写,请看《求是》杂志的一篇美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验类调研文章如何写,请看《求是》杂志的一篇美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验类调研文章如何写,请看《求是》杂志的一篇美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验类调研文章如何写,请看《求是》杂志的一篇美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验类调研文章如何写,请看《求是》杂志的一篇美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类调研文章如何写,请看《求是》杂志的一篇美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验类调研文章如何写,请看求是杂志的一篇美文 如何写好经验类调研文章?下面这篇文章给我们以启发。 一是构造美。从一名一般百姓的心声看干群关系大变化,从一张民情联系卡看干群关系如何落在实处,从一种贫困乡的巨变看发展干群关系的效果,采用排比式的句式,在递进中,写出了干群关系的变化、做法和效果。 二是选材巧。巧妙地选用三个典型细节,以小见大,反映出干群关系的新变化。三是结识深。文章从云南的经验,自然而然地引起出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思考:1.群众法宝不能丢,要加强;.群众利益不能损,要维护;3.干部任用不唯上,要公论;3.群众路线是核心,要坚持。思考深刻,从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使全文的调研目的得到升华

2、和深化。如下是文章全文: 发展好干群关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云南省“四群教育”调查发布时间:6月1日 8:00来源:求是期号:/2 作者:本刊总编室调研组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曾因发生损害胶农利益问题,引起海内外关注的群体事件。事件发生5年来,县各级领导干部痛定思改,着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干群关系主线性好转,走出了一条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路子。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的重大转变,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从开始,云南省在全省干部中进一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活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使全

3、省干群关系有了良好发展。 一、从一名一般百姓的心声看干群关系大变化从“孟连事件”中干群关系水火不容到“孟连经验”中干群关系水乳交融,巨变发人深省。我们调研组来到孟连时,见到了当年的当事者,同步也是“带头闹事”者之一的芒海村委会芒沙村民小组长波岩胆,这个壮实黝黑的傣族汉子,在回忆她当年为什么“闹事”的同步,也倾吐了她的心声:“此前连乡镇干部都是坐在办公室里,我们很难见到,有困难找不着,还损害我们胶农的利益,我们不相信政府,我们看到干部就恨。目前干部不像此前了,目前是各级干部都积极来找我们,到村里带着我们干活,协助我们排解困难,和我们像兄弟同样。我们看见干部就觉着亲。”直截了当的话语,突显了孟连干

4、群关系的巨大转变,也暗含了孟连干部这几年来为扭转干群关系所付出的艰苦。从解决胶农等切身利益问题,到摸索建立长效机制“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化解矛盾五项机制”、“处置事件五个到位”的“三五工作法”,无不体现痛定思变的决心和勇气。孟连巨变阐明:“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干部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做好事,群众就拥戴干部;干部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就把她当仇人。在调查中我们理解到,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对干部的规定并不是高不可及,只是要多见到干部,规定她们为民多做实事。纯朴的基层劳动人民,对党和政府有着天然的感情。干群矛盾,干部是矛盾的重要方面,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没有不合格的群众。云南省就

5、是从这一基本点出发,强调要让干部在联系群众中受教育,在解决群众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 空谈,干群背靠背;实干,党民心连心。“四群教育”开展以来,不仅是孟连,整个云南的干群关系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省级领导干部每年进一步基层调研不少于1个月,州市、厅局领导干部每年进一步基层调研不少于3个月。从开始,每年从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1/5的干部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驻村入户协助工作,一年一轮换,做到5年覆盖所有县以上机关干部,工作队覆盖所有乡村。打铁还需自身硬,“四群教育”活动,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首要任务就是协助各级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6、执政为民的情感和立场,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培养一支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深受群众拥护和信赖的干部队伍。在与基层群众的直接接触中,各级党员干部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诚挚感情,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干部成了群众常常会面、联系紧密的“亲戚”。 二、从一张民情联系卡看干群关系如何落在实处 在德宏州芒市芒别村,我们路过村里一座傣式居民楼,据说是北京来的记者,热情的傣族大妈邀我们进家坐坐,与我们拉开了家常。当问到门口贴的卡片时,她告诉我们,这是民情联系卡,每家每户均有,卡上记录了联户干部的基本信息、联系电话和工作职责,对联户干部的责任、工作方式、承诺事项均有明确规定,有什么事直

7、接打电话找联户干部就可以解决。“此前有困难都不懂得怎么办,目前办事以便得很呐。”大妈灿烂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小小的民情联系卡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事实上,这样的联系卡不仅在芒别村有,在整个云南农村都已推开。“四群教育”开展以来,全省统一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引员.8万名,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479支驻村开展工作,基层工作力量得到了加强。在县以上机关实行领导蹲点、部门挂钩、干部结对、建卡联户的“四联户”制度,并规定联户干部轻车简从、直接到村,不打招呼、不搞陪伴、不走过场。每名干部拟定若干农户为民情责任户,干部为负责人,重要负责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重民生。每村每户均有了干部联系人,有什么事能

8、直接找到干部反映,畅通了民意体现渠道。每个干部直接联系基层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民情恳谈,接待群众来访,建立“民情联系卡”和“民情登记卡”,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组织部门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内容,采用组织考核与群众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成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根据。 三、从一种贫困乡的巨变看发展干群关系的效果 楚雄州武定县插甸乡,典型的贫困小乡,由于缺少水利设施,许多群众有时喝水都困难,大量田地只能靠老天爷施舍,成为“雷响田”。“四群教育”开展后,本来靠天吃饭的“雷响田”,已有280亩得到自流灌溉,113户吃水困难群众

9、喝上了自来水,本来坑洼不平的乡村便道,变成了15.8公里的平坦水泥路。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上了新的台阶,整个小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插甸乡只是云南农村面貌发生变化的一种缩影。 云南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四群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全省各地从实际出发,找准产业发展的路子,协助农民增收;把妥善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作为抓稳定、赢民心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派机制,真正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广大干部协助基层和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协调资金项目,为基层和群众协调项目3万多种,协调资金36亿元,有力推动了“三农”发展。通过干部下乡办实事,推动了各项利民惠民政

10、策的贯彻,让群众进一步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随着“兴边富民”、边疆解“五难”、扶贫开发等惠民工作的实行,农田水利、村组道路、安居工程、农村电网、整村推动、人畜饮水、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事关民生的基本设施项目的推动,一大批长期困扰群众的困难得到理解决,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四、通过调研,使我们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有了如下结识: 1.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不能丢,新形势下特别需要加强。 进一步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新时期,多种利益诉求增多,不同矛盾冲突加大,做好群众工作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但也要苏醒结识到,现实中存在某些制约群众工作开展的因素,如某些领导干部成天陷于“文山会海”的形式

11、主义,觉得工作就是发文、开会、传达;尚有某些习惯于干部联系干部,而不是干部联系群众,散发的是官僚主义习气。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群众工作的大敌,我党在群众工作这一老式优势方面积累了巨大的“存量”,但如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能发明“增量”,这些“大敌”就很也许将老式优势的“存量”消耗殆尽。可喜的是,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改善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带动政风民风,为各级干部带了好头,也增强了全党搞好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信心。云南省干部直接面对群众、进一步群众的工作措施,就是做好群众工作,与群众形成无障碍沟通、建立密切联系的好措施,也是干部接地气

12、、聚人心的不二法门。2.缺少群众利益的保障,任何形式的群众工作都是空谈。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一切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归结到群众利益上来,否则,其她任何形式的思想工作和群众工作都是空谈。历史昭示我们,任何理论、抱负、信念,不与群众利益相结合,必然是空洞无力的;任何政党,不为群众谋利益,不满足群众利益规定,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中国共产党之因此伟大、之因此成功,就在于可以始终代表、维护、实现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种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始终站在人民大众和全局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少数人或局部立场上说话办事。从云南“四群教育”工作为民解困难、办实事的效果来看,只有切实解

13、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多做惠民、利民之事,使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干部好,这样的信条才干在人民群众心中长期扎根! 3.不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就无法做好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并没有硬性规定,某些党员干部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有些干部觉得,反正升迁提拔不是由群众决定,而是上面说了算,何必费那么大劲去紧密联系群众。干部是眼睛向下、身子下沉,还是眼睛向上、身子上浮,一种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于用人导向。如果升迁任免重要取决于上级领导,而群众的意见无足轻重,毫无疑问,干部显然更倾向于仅仅联系领导,官僚主义作风也就难以避免了。反之,如果升迁任免重要看群

14、众公论、听群众评价,干部显然更乐意也更有动力去联系群众。这就要改革和完善既有的干部任用机制。云南的实践摸索表白,把评价和选拔干部的权力更多地交给基层群众,使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于增进干部转变作风、实现直接联系群众,具有推动作用。4.贯彻发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核心。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根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就必须依托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要依托人民来实现,也必然要依托群众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相辅相成、互相增进、相伴而行,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主线差别。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毕生命线,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我们就有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根基。 (调研构成员:陈怀鹏 张丽波 李飞;执笔:李 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