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罗田吊锅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946338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说罗田吊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话说罗田吊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话说罗田吊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话说罗田吊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话说罗田吊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话说罗田吊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说罗田吊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话说罗田吊锅 河铺槐树店 余红英我的侄儿随其父母定居武汉,每次回罗田过春节时总要问到我:姑妈,我们罗田有什么有名的小吃呢?其实真正的罗田小吃并不多,也不太出名。地道的罗田小吃隐藏在崇山峻岭的大别山南麓天堂寨,那就是天堂寨吊锅,也叫罗田吊锅。不是在城里用钱能买得到的,只有挽起裤脚,深入殷实厚道的山居人家才能尝到真正的罗田吊锅。罗田吊锅是由它特殊环境所形成旳。我们罗田山里的娃,没有人不是吃吊锅长大的,在我们的记忆里,相当深刻。过去,山区农户在屋内一角挖一个直径5070厘米,深约30厘米的火笼坑,冬季烧柴取暖用。为节省燃料及充分利用余热,便在坑的正上梁悬挂滑杆,下可挂铁锅或燎壶,在火笼上能随意升降。

2、春夏秋一般不用,冬季火笼烧柴,家人或来客人围座在四周,烤火取暖闲侃,平时吊挂燎壶烧开水。待吃饭时将几样烧熟的菜放入吊锅内,大家吃热菜,喝小吊酒。吃饭时,一般不用桌子,吃饭的人右手拿筷子,碗放在左手心上,食指与中指之间夹只酒杯。夹菜时,要将筷子从上往下直插入锅内,否则,吊锅象秋千一样晃到别人面前,自己不但夹不到菜,反而会碰到对面的人。此习俗流传至今,现在已被开发为特色筵席,深受游客的青睐。为适应旅游需要,着力提高吊锅文化,潜心把吊锅打造成为景区旳一个特色品牌。首先他们在传统制做上有了创新。虽然仍是“一锅煮”,以一种菜肴为主,或猪肉、或土鸡、或牛羊肉,再辅以木耳、干笋、野菜等等。但是,主菜和辅菜强

3、调了色、香、味、形和营养,搭配得“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另外,加了桌子,中间留圆洞,下面露碳火、上面悬吊锅,周边可放碗筷和酒具。第三,除吊锅主菜外,四周还四周还摆多碟小菜,以便下酒。小菜按系列陈放,有“绿源家珍”、“寿辉最爱”、“红军传统”、“刘安炼丹”等等,根据游客需要点配;如遇盛大吊锅晚宴,还燃起篝火,放响音乐,大家吃吊锅,喝米酒,围绕篝火,载歌载舞,其乐融融。故美传:“老米酒,兜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天堂寨2013年12月举行了“百家吊锅宴”。沿街两边,红棚摆列,吊锅吊起,碳火熊熊,游客自买酒水,免费吃菜,只见来自全国各地旳游客,个个兴高采烈,吃吊锅,喝米酒,赞口不绝。游客边吃边给这家

4、吊锅质量打分。游客身边,天堂寨旳民间艺人,鱼贯而过。玩正迎灯旳帅哥老汉,尽兴玩耍,激情表演;打花棍旳山妹村姑,步履矫健,风采动人。天堂寨旳吊锅,吃出文化,吃出了品味,吃成了狂欢节近年来,随着天堂寨旅游事业的不断蓬勃兴起,现在,天堂寨吊锅也日益红火起来。它不仅是一种旅游餐饮方式,更是一种旅游消费时尚。吊锅浑身上下都是中华文化。吊锅热,表示“亲热”;吊锅圆,表示“团圆”;吊锅用汤水处理原料,表示“以柔克刚”;吊锅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调味不拒东西,山珍、河鲜、时菜、豆腐、粉条,来者不拒,一律均可入锅,表示“兼济天下”;吊锅荤素杂糅,五味俱全,主料配料,味相渗透,又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

5、。更重要的是,吊锅最能形象直观地体现“在同一口锅里吃饭”这样一层深刻的意义和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吊锅,大概是对原始时代的“共火而食”的远古回忆,是中国古老的餐食形式的一种保留。试想,在远古族群时代,族中年轻力壮者外出采集和狩猎,年长体弱者留家看火,并烹烤食物。外出劳动者日暮归家,寒风暗夜中,大家围定火堆,享用熟食,真是何其乐也。共火而食,于是便有了“火食”、“火伴”之说,并由此产生出合伙、入伙、打伙、搭伙、散伙、打平伙等概念。而“火食”、“火伴”也就变成了“伙食”、“伙伴”。这种古老的餐食方式之所以能延用至今,恐怕与这种“共火而食”的亲切分不开,围在一起吃吊锅的人,不是家人,便是伙伴;不是兄弟

6、,便是朋友,不是极富人情味吗?尤其是在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数九寒冬,三五友人,围炉共酌,推杯换盏,浅吟低唱,真是应了白居易的一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意境全出。吊锅是一种多人合吃的餐食方式,我们实难看到一个人独坐在那吃吊锅。中国人是不喜欢独食的,因为独食难肥,独食无味,独食无趣。如果不得已而自斟自酌,就要在想象中与人共食:“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否则,就叫做“喝闷酒”。喝闷酒不但了无趣味,而且还会伤身,伤心。如果与人共饮,则“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得过量也无妨了。这也恐怕是吊锅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文化渊源了吧。于是,吃吊锅吃出了亲情,吃出了人情,吃出了友

7、情,吃出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由此可见,吊锅不仅是一种烹饪方式,也是一种餐食方式;不仅是一种饮食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模式。天堂寨吊锅是天堂寨的传统饮食,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厚重,在黄冈地区极富盛名。吃过的都知道天堂寨吊锅有两怪,一是用餐的方式怪。最早的吊锅吃时不用桌子,大家围坐在火塘四周,火塘内烧柴火,火塘屋正上梁上悬木质滑杆吊一铁锅(或铜壶)煮菜,在火塘上吊锅可随意升降,吃时右手拿筷,左手拿碗,食指与中指之间夹只酒杯,要竖立筷子插到锅内才能夹到菜,否则,吊锅会秋千一般冲到夹菜者对面,不仅夹不到菜,如果用力稍猛,会伤及对面的人,虽然比较累,却极是考究礼仪和夹菜技巧,趣味横生。二是制做的

8、方式怪。天堂寨吊锅是“一锅煮”,就是把几样烧熟的菜倒在一个锅内吃。随着物流、运输流和信息流的快速发展,走遍全国,再高级的饭店翻来覆去也就那几样上桌的时髦菜,而且已经同化的没有南北风味,真正的众味难调了。所以,“寻土觅野”就成了饮食业开发产品的新方向和新时尚了。在罗田天堂,在一个本身就具有地方特色的酒店院落里,却深藏着一个风味十足的“吊罐”茅草屋,不禁让来客眼睛为之一亮,胃口在好奇中已经就被吊的老高甘做“俘虏”了,想不“就范”都难,不禁为这家饭店的营销策略叫绝。现在,罗田人赋予吊锅菜更多意义,随着罗田旅游的兴旺,吊锅菜成了罗田吃食文化的招牌。来客围坐在低矮木凳或草垫或长条木板上,大家平起平坐,没有世俗的尊卑贵贱,在云雾袅绕中,疲惫的心情立即得到了空前放松。饭前,吊锅主人通常会向来客推荐金寨本土特色菜,有红豆腐(或叫血豆腐)、小河鱼、野生黄鳝、老鸡公等特色烧菜,有石耳、南瓜杆、珍珠菜、紫藤花、将军菜等时令野菜。吃饭时,将烧熟的主打菜鸡、羊、牛、狗、野猪肉,再加上垫锅菜将军菜、金针菜、野竹笋、薇菜、珍珠菜等分别倒进锅内,旁边再配上橡豆腐、红豆腐、泡菜等,“罗田吊锅”便香飘四溢起来。“罗田吊锅”是一个道不完的话题,一首读不尽的诗歌。吃“罗田吊锅”,吃的是经济实惠,吃的是山里风味,吃的是山里人的文化意境;吃“罗田吊锅”,在热气腾腾的氛围中,享受的却是罗田人那永远不变的宽厚淳朴的民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