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管理学】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研究观点综述_其它管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94559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管理学】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研究观点综述_其它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文档-管理学】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研究观点综述_其它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文档-管理学】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研究观点综述_其它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文档-管理学】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研究观点综述_其它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文档-管理学】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研究观点综述_其它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管理学】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研究观点综述_其它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管理学】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研究观点综述_其它管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研究观点综述_其它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网络收集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 21:02:27摘要:从管理咨询业面临的环境与现状、对管理咨询的认识、管理咨询师的素质、管理咨询机构的经营模式和策略、咨询市场的培育、管理咨询的过程与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管理咨询业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管理咨询;市场培育;综述 咨

2、询业最早出现在美国,1926年,一位芝加哥大学教授创建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咨询公司,它的出现标志着管理咨询业的诞生,他就是Mckinsy。被称为“智力服务业”的咨询业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朝阳行业”之一。中国管理咨询业在发展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者也充分注意到中国咨询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了一些研究。 一、中国管理咨询业面临的环境与现状 近年来,中国咨询业营业额连续增长,中国管理咨询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本土化优势,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范围。孙晓婧(2006)认为,社会咨询意识落后,客户群体尚未形成,社会咨询意识落后主要表现在咨询有用意识、咨询先行意识、咨询有偿意识

3、、咨询产业意识、咨询产业的现代经营理念几方面。王辉斌(2006)认为,目前企业管理咨询的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表现在大家对管理咨询的作用还知之甚少、或者说即使知道了作用但化成行动的人还是非常少,管理咨询本身给人认识的清晰程度还不够、产生价值导向的认识还不清,以至很多人将“策划”与“咨询”混为一谈。赵书华、郎曙芳(2006)认为,全社会咨询意识在增强,主要表现为政府和企管理层咨询意识和咨询需求的增加。焦玉英(2005)认为,国内同国外的管理咨询机构之间的竞争将长期存在。 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家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并不具备应对市场经济发展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这就成为产生巨大咨询需求的社会背景。中国管理咨询市

4、场容量巨大,但有效需求明显不足。如何让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是摆在管理咨询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焦玉英(2005)认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是管理咨询服务的主要需求者,它们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在持续增长。王莲、刘小红(2006)认为,目前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供需存在不平衡现象,在IT咨询方面供不应求,而在市场营销方面供需比例为61。焦玉英(2005)认为,中国企业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具有个性化、地区需求的不平衡、行业特征明显等特点。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管理咨询行业市场发展报告(2004)指

5、出,东部、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的客户数量占到了管理咨询市场客户总体的58%,属于热点地区。王莲、刘小红(2006)指出,不管是管理咨询公司还是企都已经意识到好的战略才能保证企业顺利发展,战略咨询从供求双双来看,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达到了16%。焦玉英(2005)认为,企业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与企业的规模有关。 杨中强、霍国庆(2005)认为,中国管理咨询业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仍然处于无序状态;管理咨询师队伍素质偏低、良莠不齐;国内管理咨询企业缺乏品牌优势;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一套完整的咨询法规规范市场行为,这也为咨询投机行留下空间。许立帆(2006)认为,表现为公司存在缺乏品牌意识、稳定的专

6、家队伍和长期客户价值观念。焦玉英(2005)认为,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还不高,咨询服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明显的差距。赵书华、郎曙芳(2006)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咨询业在资金、知识积累以及人力资本上和行业管理两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杨中强、霍国庆(2005)比较了中外对于管理咨询业执业资格以及执业道德规范,发现国外在管理咨询业独立、客观、公正的核心理念上进行了更为系统深入的探讨,无论从历史进程还是当代咨询公司的实务,更加注重管理咨询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陈兰通(2005)认为,管理咨询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和智力服务行业,要实现健康发展

7、必须实施“人才强业”战略,必须加强管理咨询专业人才的培养,拥有一定数量和职业水平的咨询专家队伍。谭加劲(2006)认为,咨询服务人员必须具备金融、财务、税务、法律、管理等方面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受过咨询方面良好的专门训练,掌握娴熟的咨询技法。杨廷钫、杨从杰(2005)则对咨询师的胜任能力作了研究,认为在咨询的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能力,包括使得咨询顾问可以将技能、知识向客户方转移,让客户懂得如何进行操作,自己来推动变革的教育能力。 二、管理咨询机构的经营模式 从经营模式看,李宪华、石永恒(2005)认为,从国外的咨询公司的治理系统可以看出,咨询公司合伙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是一种有

8、组织的发展模式,很多著名的合伙制咨询公司都发展成了“百年老店”,他们在这种逐渐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成了有效的治理和激励模式,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面对知识经济社会,张秀华(2005)认为,咨询客户的需要越来越具体化和快速变换,知识资本变得越来越专门化或非编码化,咨询企业为了生存将不得不与其他咨询企业或非咨询企业进行联盟和合作。许立帆(2006)认为,管理咨询公司之间要有能力互补与组合、结盟、合作,在分工与协作中求生存与发展。 从发展战略上看,杨思卓(2005)指出,管理咨询业发展呈现公司战略由全能型向精专型发展、市场范围由珠江三角洲向全国发展、服务内容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作

9、业方式由个人作业向团队协作发展和质量信誉由企业自律向行业管理发展五大趋势。有研究者指出咨询开始实现由传统咨询向现代咨询转变,这种转变带来了咨询业发展的新特征,主要表现为差别化,创新,全球化。刘茜、李飞(2005)认为,管理咨询业常见的经营策略大致有管理创新的时尚化、问题分析的简单化和问题解决的结构化三种策略,咨询公司最重要的产品是为客户提供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沈蓉蓉(2006)认为,中国企业“万事不求人”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作为咨询主体的管理咨询公司要发挥其主动出击的作用。张秀华(2005)则认为,咨询企业能在网上直接为咨询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新管理思想、方案,吸引了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实施网络化

10、是咨询企业发展的必然。尚珊(2005)则强调品牌的重要性,认为品牌产品或品牌服务能使客户形成一种相当固定的购买心理和对购买行动的依赖,促使客户对品牌产生依赖是咨询企业品牌建设及其价值体现的最终目标。 三、咨询市场的培育 刘茜、李飞(2005)认为,政府、咨询方和客户的共同努力是管理咨询市场培育的主要途径。沈蓉蓉(2006)认为,政府应从法律上确保管理咨询业的法定地位及其健康发展;从政策上鼓励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从资金上对管理咨询业给予有力的支持(政府要增加对企业管理咨询的投入,应设专门的基金、专项用于企业管理咨询活动;焦玉英(2005)认为,国际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纷纷进军中国市场,推动了中国管理

11、咨询市场的发展,对知名咨询公司以及其成功案例的报道和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企业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刘汉英(2006)认为,应当尽快建立起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协会,加对管理咨询业的组织管理。 !刘茜、李飞(2005)认为,在培育咨询市场的过程中,要让企业管理层充分了解咨询公司的普遍性经营策略和内部运作机制,打破咨询服务和管理创新的神话,对咨询服务和管理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建立现实的预期。谭加劲(2006)认为,咨询业务营销的核心是要建立与被咨询企业的良好关系,并使双方在合作中获利。咨询业务营销不仅强调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强调维护这种良好的关系。 四、管理咨询的过程与方法 王致用(20

12、06)认为,管理咨询业务的基本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面访以准备咨询初步方案,其目的是签订咨询业务合同;第二阶段包括咨询计划制订等,其目的是形成咨询文本框架;第三阶段包括形成咨询文本初稿、与管理层沟通、咨询文本定稿及呈交等步骤,其目的是呈交咨询文本。王昕、李勇(2005)认为,咨询服务提供者与客户之间有着交叉的知识体系,可以进行知识交流与转移,咨询服务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是双向的,知识整合与其类似,也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知识整合的主体是咨询服务提供者,整合的对象是服务提供者的原有知识体系与服务接受者的经验和知识。第二阶段:知识整合的主体是咨询服务的接受者,整合的对象是从服务提供者转移的

13、知识与服务接受者原有的知识体系。 王革非(2006)指出,咨询人经常用到企业分析的各式诊断工具包括分析宏观环境分析PEST工具,企业竞争优势和内外环境分析的SWOT工具,行业结构分析的FIVE FORCES工具,行业中的战略群体分析SGM工具,市场问题分析的BGM工具,产品问题分析的TLP工具,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PLC工具以及市场占有率分析工具PIMS等等。王君、潘星、李静、刘鲁(2006)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知识管理咨询系统的架构,研究了实现基于案例推理的知识管理咨询系统的若干技术,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对支持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方面的业务,实现知识管理咨询系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咨询企业实现

14、有效的知识管理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保障,拓展了CBR的应用领域。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从对中国管理咨询的研究的文献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1.如何有效地进行行业管理。首先,面对中国的管理咨询行业刚刚起步的现状,管理咨询协会应当如何履行行业管理职能、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其次,咨询行业的许多宏观管理功能还处于酝酿和发育阶段,如何对咨询市场进行引导和规范管理,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协会在管理咨询顾问标准和会员行为标准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数据库的建设与使用,对咨询行业的管理与服务中如何发挥了作用? 2.如何构建中国管理咨询思想体系。管理咨询思想体系

15、里面应该涵盖咨询方法、咨询技术和咨询思想全方位的内容。一个行业的发展,和它的文化与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基于中国的特殊文化和社会环境,如何构建自己的管理咨询思想系统?这一管理思想系统如何将传统与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面向客户企业,切实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升、推广? 3.管理咨询中的知识管理与知识传递。作为管理咨询公司,一方面应当鼓励咨询专家将他们在工作中发展起来的许多富有创造的见解和思想加以总结,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知识管理的重点放在对隐性知识的发掘、传播和利用上。相对于公司内大量有价值的经验和深邃的学术思想而言,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是作为隐性知识存在于专家们的头脑中

16、,没有被整理成文,更淡不上在公司范围内交流与共享。管理咨询机构如何管理好隐性知识、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传递到被咨询企业,并与咨询对象的知识体系有机融合,关系到咨询服务的成败。 4.管理咨询师的素质和培养。为提供高质量的管理咨询服务,咨询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咨询顾问必须有职业资格。咨询机构的资质和咨询顾问的职业资格可以通过认证和考试取得,对咨询顾问来说,通过考试只是获得进入行业的资格,管理咨询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理论素养?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实践经验?现阶段,中国管理咨询师的培育途径是什么?都值得研究。 5.政府对咨询业的扶持政策。如何将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思想具体化?除了政府应当对管理咨询业在税收上进行优惠外,如何对咨询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