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942482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试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试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试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试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效结合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同步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对的地解决“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有效地实行“法”“德”兼治。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渐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科学内

2、涵,重要体目前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国内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法律形式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行使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代表人民具体行使国家管理职能。二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指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涉及依法惩处多种犯罪行为,也涉及维护每个人的法律权利。三是国内社会主义的法律,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根据,其中最重要的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主线大法,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主线利益、主线意志的统一,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根据宪法和法律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有法可

3、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16字方针,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规定。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章可循。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来后,必须遵守和执行。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它规定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予以惩处。所谓以德治国,正如国内出名思想家孔子所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临时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她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如果用道德

4、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道德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有所不同,法律具有强制性,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靠强制手段来实行的;道德则是靠人们的抱负信念、社会舆论、老式习俗以及教育等力量来维持的。正如一种国家和社会不能没有法律和法治同样,一种国家和社会也不能没有道德和德治。孔子“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德治”老式。唐朝初期的“贞观之治”,就是和以李世民为首的统治阶级以政治、法律等手段履行一套较为完备的“德治”体系分不开的。尽管历史上浮

5、现的几次“盛世”的“德治”,其中也不乏人治等某些糟粕,但毫无疑问,其治国的基本思路及成功实践,至今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德治”,在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中,历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到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作;从邓小平的“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抱负,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到江泽民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等论述;从历史上许多有关“德治”的记述,到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行纲要,都体现了我党对“德治”的高度注重,并在实践中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弄清弄通弄懂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我们

6、可以清晰地看到,对一种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历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增进的。两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效结合的重要意义历史的发展和建国以来的实践证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明显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规定。其重要意义重要体目前:(一)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民主与法治互相依赖,互相增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干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建立起自己的法律制度,才干使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

7、权利和自由。同步,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主制度、民主构造、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都需要有法律加以确认、规范,并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明施。而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真正得以实行,除了要有法制作保证外,还必须依托“德治”的力量。唯其如此,方能进一步提高广大公民贯彻执行民主政治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自觉性,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离不开法制的保障。一种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规定比较完备的法制。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显得

8、更加急切。目前国内经济领域浮现不少混乱现象,如失信毁约、制假贩假、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等,破坏了市场秩序,干扰了国家建设,损害了群众利益。这些都与我们有关法律不够健全以及执法不力有直接关系,且与社会主义德治力度不大密切有关。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在进一步加强法治力度的同步,还必须把德治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只有两者的紧密结合,才有也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干更好地增进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技术进步、文化教育发展。例如,国内的民法通则、婚姻法、收养法等法律,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定,把道德义务转化为公民的法律义务,从而增长了道德规范的约束力,这无疑

9、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改善。又如,国内刑法、行政法等法律把严重破坏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或行政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者施以不同限度的制裁和惩罚,直接保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步,只有实行以德治国,才干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制意识,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使这些高度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法律法规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获得更大的成绩。(四)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矛盾比较突出。这就规定我们要依托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同步还要依法严肃打击多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明良好的

10、社会治安环境。而要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在解决上述诸多矛盾的过程中,还必须充足发挥德治的作用,如通过进一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民事纠纷调节、制定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涉及镇规民约、村规民约等,使这些矛盾得以有效地解决,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明有利条件。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效结合的重要措施与成效(一)实行“法”“德”兼治,必须加强法制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法治”和“德治”思想的优良成分,抛弃其糟粕的前提下,觉得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为原则,注重民主法制教育、注重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的基本上制定出来的。如在立法和

11、制定公民道德建设实行纲要等规范性文献过程中,都吸取了中国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合理的对的的方面,抛弃其不适应现代社会规定的错误内容。(二)实行“法”“德”兼治,必须坚持正背面教育相结合。“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两者虽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结识和道德觉悟。“法治”对影响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敌对势力、不法之徒和党内的腐败分子坚决打击、严惩不贷。例如,从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到如今改革开放时期的成克杰、胡长清,从辽宁沈阳的马向

12、东到江苏盐城的祁崇岳、南通的潘宝才,她们都得到了法律的应有惩罚。是法治把这些蛀虫押上了断头之台、送进了高墙之内、关入了铁窗之屋。同步,使广大干部群众从背面教员身上吸取了深刻教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明确了这样一种基本的道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官莫贪,贪极必送命”。在实行“法治”、打击犯罪的同步,“德治”则把宣传表扬英雄模范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优良老式和崇高美德放到了重要地位。从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董存瑞到平凡中见伟大的雷锋,从二十世纪60年代优秀的县委书记焦裕禄、9年代优秀的支边干部孔繁森,到新世纪“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牛玉儒、任长霞,她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把自己的历史写

13、成了红色,她们各自的档案真实地忠诚地记录下了这光彩夺目的每一页。她们成了国人尊敬的英模、信赖的公仆、学习的楷模。可见,楷模的力量是巨大的,以英模等优秀典型人物进行“德治”教育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三)实行“法”“德”兼治,必须紧密联系本职工作实际。以本人从事的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工作为例,我作为启东市海监渔政执法大队的一名负责人,在海监、渔政执法实践中,一方面把“德治”贯穿于执法工作的全过程,重点加强了渔业法、海域法和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宣传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海洋与渔业法规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采用在港口、码头和闹市区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渔业执法人员

14、还上船宣传,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发挥“一报两台”等宣传媒体的作用,作多侧面的宣传报道,收到了较好的“德治”效果,使广大渔农民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贯彻执行渔业法规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坚持“德治”的同步,我们始终把“法治”紧紧地抓在手中,坚持做到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如,启东市渔政执法大队依法签发各类捕捞许可证1870份,其中海洋1020份,内陆0份。先后查处各类渔业违规案件598起,其中海洋547起,淡水51起。依法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共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600多份,全年组织4次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并认真贯彻整治措施,全年来发生渔业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依法抓好海洋抢险救灾工作,渔政船全

15、年共参与海上抢险救灾工作6次,获救人员8名,挽回经济损失6万元。要把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更加卓有成效,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这支队伍依法治海、治渔和以德治海、治渔的能力和水平。为此,我们把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努力做到深化“一大改革”、坚持“三项原则”、推动“五个创新”、实行“六条禁令”,概括为组织实行好“一三五六工程”。1、深化“一大改革”,从管理体制上消除进一步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的重要障碍。鉴于现行体制限定渔业执法经费和人员工资福利重要靠罚没收入来解决,这是导致产生腐败现象的一种重要本源。为此,我们

16、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规定在体制改革中,将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或根据公务员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渔业执法水平。这一建议已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支持。、坚持“三项原则”,从管理目的上体现进一步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的对的导向。渔业执法队伍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规定,始终坚持“靠得住、有本领、信得过”这“三项原则”。3、推动“五个创新”,从管理机制上激发进一步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的内在活力。其要点:一是创新人员招收录取机制。严把人员入口关,刹住“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发明更加公开透明、合理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让“靠得住、有本领、信得过”的人才脱颖而出,竞相涌现。二是创新执法管理运营机制。认真贯彻执行渔业执法“十六字方针”,突出“服务渔业”、“服务渔民”和“文明服务”的理念,健全完善新形势下渔业执法管理运营规范,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创新业绩考核评价机制。按照公务员管理体制,合理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