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94078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本次我承当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才能培养的研究,作为组长,我实在是惶恐,不知如何下手。这个课题中,自主性是关键所在,这是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别人强行灌输、指挥是没有用的。自主学习才能那么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才能,这种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我们的悉心培养。于是我找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反复研读,希望能有所启示。在课标中,我找到了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表述,下面我结合工作中的详细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我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我比拟理解,对自己的老师角色也深有体会。课改都提了多少年了,农村小学那

2、种以老师为中心,重课堂轻课外,重课本轻理论,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仍然严重存在。结果是我们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累,想要有所改观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一直在探究、追寻,追求学生自主学习的高境界,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一、 培养兴趣,使学生愿学。假如学生对我们的数学课堂及所要学的知识感兴趣了,他们便有了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我们当老师的还愁他学不会吗?当然,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如一个精彩的导入、巧妙地设疑、合理的情景设置、有趣的习题等等,这都需要我们老师的精心准备。我在这儿要说的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愿学。我们不再是过去那个高高在上的老师,怎们说学生就怎样听,他

3、们变成了“应声虫”,如今的学生承受的新事物太多,想法新奇,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做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趣融洽,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活力和活力。二、有所改变,使学生乐学。1、师生角色改变新课标在根本理念中提到: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由此可见,这对我们老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我们需要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我们要更多地去做学生的参谋,给他们鼓励和帮助,并以情感交流为纽带,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2、学习方式改变新课标指出: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

4、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受这句话的启发,我有以下几点认识:1关于动手理论,我们要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根底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展发现和创造。如教学各种图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通过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2关于自主探究,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考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学生质疑的空间,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远比解决一个更有意义;3关于合作交流,这正是我们如今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这需要老师在小组搭配上下功夫,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还要注重收

5、放合理,否那么片面追求外表的热闹,收效甚微。小组成员只有各自分工又通力合作,才能获取新知,积累数学活动经历。从老师角色及学习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变得乐学。三、 注重评价,使学生会学。我在这说的评价包括老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老师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建立评价目的多元、评价方法多元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程度,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课堂上,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反应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学会了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首先要注意倾听,再通过自己的考虑做出判断,别人说的哪里不合理,哪里有错,在一次次的评价中学生有学会变成了会学。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下过功夫,亲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络,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出发,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