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4.1《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1940188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4.1《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2.4.1《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2.4.1《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2.4.1《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2.4.1《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4.1《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4.1《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题望海潮 柳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掌握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学重点把握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分析词中写景的妙处,即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 学 设 想教材分析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四模块第二单元。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2、中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宋词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位、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的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伟,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有东坡的豪放之味。它是第四模块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第一模块第一单元里通过学沁园春长沙已初步接触到有关词的相

3、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初步了解了诗词的特点及鉴赏诗词的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本单元旨在学生鉴赏诗歌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宋词鉴赏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古典诗词的素养与能力。教法设计诵读与感悟、合作与探究、点拨与评说相结合。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加强了教读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力度,目的在于体现课改精神。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以学生活动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互助探究、相互评议、操作演练引入课堂,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操作演练将

4、知识拓展迁移,强化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学法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思,有时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个性见解)诵读法(理由:词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词的语言美,体会词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用心体会词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启发点拨法(理由: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的适时 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比较法:(理由:分析比较数首诗词异同,感悟词的风格)媒体课时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教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5、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板书标题)二、走近作者,知识积累师:既然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词,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宋词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以它独有的魅力一直都那样

6、熠熠生辉。下面哪一位同学说说宋词的发展脉络?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仲淹又开辟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宛约派词风。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宛约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放词风并形成了爱国词派,李清照是此时的宛约派大家。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为首继承了宛约派词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作者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

7、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他通晓乐律,熟悉民间乐曲,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者,更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

8、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这首牢骚词不胫而走,宋仁宗听后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一次终于通过考试,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奉旨填词柳三变。”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

9、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粉丝”。由于他

10、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11、。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对当时社会效应,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蝶恋花和望海潮这两首词。背景知识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

12、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此词的创作年代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词。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三、整体感知.反复诵读请同学朗读。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形胜:地理形势重要。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n。重湖叠巘清嘉:巘,yn,山峰。清嘉,秀丽。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孙何。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再

13、读课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朗读指导:从朗读的角度来看,它的节奏特别的整齐,对仗多,要人一口气念下去,朗读起来感情越来越激越,造成一种宏大的气势。感情饱满,适度夸张。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写

14、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师: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一下“情歌王子”柳永的另一种情怀。四、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提问:这首诗歌写的是杭州,通过刚才的阅读,大家对作者笔下的杭州是一个什么印象呢?明确:一个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大都市,富庶、美丽。人民的生活安定、富足、祥和。这首诗歌通过两个方面表现杭州的富庶、美丽、祥和的。上片着重刻画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之美,城市经济的繁荣。下片着重写的是百姓生活的安定、祥和。赏析上阕过渡:我们先来看看上片: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杭州比较了解,因此写起杭州来都能选择主要的,能体现杭州特点的景物铺叙而就。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美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