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学习《林业政策法规》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193574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组学习《林业政策法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心组学习《林业政策法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心组学习《林业政策法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心组学习《林业政策法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心组学习《林业政策法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心组学习《林业政策法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学习《林业政策法规》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心组学习林业政策法规教案授课人:金玉鑫 2学时地 点:机关一楼会议室 参与人员:林业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 林业政策的基本知识1.1 林业政策概述1.1. 林业政策的概念政策:是一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林业政策:是党和国家在一定期期,为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发展林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内林业建设的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根据和准则。1.1.2 林业政策的特点(1)严格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与农牧业等其她政策的密切有关性。()依环境不同的可变性。(4)随时代发展的适应性。(5)广泛的群众性。1.13 林业政策的制定林业政策的制定机关,重要涉及党中央、国务院、国

2、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党的委员会、人民政府以及其林业主管部门等。党中央在宏观上领导和部署关系全国和全局的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其中涉及制定全国性的重要的林业政策。国务院根据党中央的政策制定全国性的林业政策。各地党的组织、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总站,根据党和国家的林业政策,结合本地区林业的工作实际,在自己的职责范畴内,制定在本地区贯彻实行的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的林业政策。11.4林业政策的贯彻实行(1)对的理解和解决贯彻林业政策和依法治林的关系,把贯彻林业政策和实行林业法规有机地结合起来,支持林业政策的指引作用与严格依法治林相统一。()必须广泛宣传、进一步学习林业政策,努力提高干部和群众贯彻执

3、行林业政策的自觉性。一方面,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干部和林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应当认真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林业政策。另一方面,要组织林区广大群众学习林业政策。(3)做好对林业政策贯彻实行状况的检查监督。为了保证林业政策得到及时、精确、高效地贯彻实行,避免浮现偏差,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因失误带来的损失,必有对林业政策贯彻实行的整个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1. 林业政策与林业法规的关系1.2.1 林业政策与林业法规的联系(1)党的林业政策是制定林业法规的基本根据。这是由党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及党的林业政策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决定的。(2)林业法规是林业政策的定型化和法律化。(3)实行林业法规必须以党的林

4、业政策为指引。林业法规要根据党的林业政策制定,但是林业法规并不能涉及所有林业政策的内容,只是一部分林业政策的法律化。.2.2 林业政策与林业法规的重要区别()制定的主体不尽相似。林业政策的制定主体涉及党的组织和国家机关,而林业法规的制定主体只能是具有立法权力的国家机关。(2)体现形式不同。林业政策的再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决定、批示、会议决策、告知、报刊社论、标语和标语等多试,而林业法规采用特定的规范性文献的体现形式。(3)实行的方式不同,强制力大小不同。林业政策的实行重要通过宣传、号召、动员和说服教育等方式,要业政策具有一定约束力重要体现为对违背者予以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林业法规是依托国

5、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的,对违背者,不仅可以予以行政处分和行政惩罚,严重的可以予以刑事惩罚。(4)内容的广泛性不同。珠内容比林业法规更为广泛,林业法规所调节的社会关系,都是在林业政策所调节的范畴内。()稳定性和灵活性不同。林业政策是根据党和国家在一定期期的中心任务及林业工作的实际制定的,因此林业政策应当根据不同步期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节,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林业法规是由比较成熟的并有必要上升为法规的林业制定而成的,是党的林业的定型化和法律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3 国内现阶段林业政策的重要内容13.1 抓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对原有林业重点工程进行了系统整合,确

6、立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1)天然林保护工程。涉及三个层次: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禁区的木材产量;由地方负责保护好其她地区的天然林。()“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涉及“三北”(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沿海、珠江、淮河、太行山、平原地区和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中下流等地区的防护林建设。(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陡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中央、国务院针对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4)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这是从北京所处位置特殊性及改善这一地区生态和特种保护工程,重要解决物种保护、自然保护等问题。(5)野生

7、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要解决物种保护、自然保护等问题。(6)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这是国内林业体系建设的骨干工程。1.2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力造林育林,绿化祖国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国内的一项基本国策。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批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实行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坚持依托乡村集体造林为主,积极发展国有造林,并鼓励农民个人植树的方针,发动城乡广大群众和各行各业扎夯实实地植树造林。.3 坚持“两大体系”的总目的,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就是要突破目前国内林业生态环境

8、建设分散、整体效益不高的状况,实现国内林业生态体系的系统化、配套化。一是抓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构筑林业生态体系骨架;二是抓全国的造林绿化,丰富林业生态体系的内容;三是抓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巩固生态体系建设的成果,特别是抓好天然林保护,保持丰富多样的特种资源和稳定的生态体系构造。()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就是要把林业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产业门类和产品数量与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限度相适应的产业发展体系。一是要坚持立足第一产业,着力强化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二是要坚持质量和效益第一,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并重;三是要坚持林业一、二、三产业一体化,贸工林一体化经营;四是要坚持以

9、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以获取最佳效益;五是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六是要坚持择优扶强原则,大力林业主导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1.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大力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1)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行,停止天然林采伐,切实管护好天然林。该工程工程实行方案规划范畴涉及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18个省(区、市)的重点国有森工公司,以及长江、黄河中上游等地区生态地位重要的森工公司、采育场和以采伐天然林为经济支柱的国有林场等。()抓好重点生态

10、公益林工程建设。生态公益林是指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等以生态效益为主的森林和林木。该项目工程波及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96个县(市),筹划造林4亿亩,管护森林078亿亩。()对陡坡耕地初选有筹划、分环节的退耕还林还草。一是在一定期期内国家向退耕的农民按亩产免费提供粮食补贴和钞票补贴,裣的原则和年限根据实际状况拟定,原则上要有得鼓励农民积极退耕。二是规定实行“退一还二、还三”。(4)抓好沙治沙工作。经国批准的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是国内一项重点生态工程,其波及范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等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5个县(市),筹划到覆盖率由目前的67%提高到21.4%。()抓好野

11、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行。经国务院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行范畴涉及全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等。()抓好湿地保护工作。湿地是泛指内陆水面和沿海浅水区邻接地带水陆交相延伸的一定区域,涉及沼泽、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2 森林法律制度.1 森林法概述.1.1森林法的概念森林法是以保护、哺育和合理运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修养水源、保护水土、调节气候、改判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

12、要为目的,调节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内国家机关、公司事业单位、其她组织互相之间以及它们与自然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2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涉及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1.3森林法的租用范畴2.31 森林法的空间效力森林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森林、林木和哺育种植、采伐运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森林法第8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所有合用本法规定的,自治机关可以根据本法的原则,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制定变通或者补充规定,根据法宝程序报省、自治区或者补充规定,根据法宝程序报省、自治区或

13、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2.1.3.2森林法对人的效力森林法是合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一切公民的一般法,具有普遍的约束力。13. 森林法的时间效力根据国内法规效力原则,现行的森林法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宣布其失效之前始终有效。21. 森林法的基本原则(1)稳定森林、林木、禁地权属的原则。(2)依托全体人民办林业的原则。(3)以营林为基本、水续运用的原则。()严格控制林木资源消耗的原则。()对林业予以经济扶持的原则。(6)依法从严治林的原则。(7)保护林农、承包造林者和其她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原则。2.15 林业建设方针森林法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本,普遍护林

14、,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户续运用的方针。”2 森林、林木、林地权属管理的法律规定.2.1森林、林木、林地权属的概念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一般也称为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2 林权的主体和客体()林权的主体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林权的客体是林权所指向的具体物,涉及森林、林木、林地。.2.3 森林、森林、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形式2.3.1 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的重要形式(1)国家所有权。森林法第3条规定:“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2)集体所有权。按照宪法、森林法的规定,法律

15、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的林木。根据民法通则和森林法的规定,个人所有的林木,重要是指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指定的其她地方种植的林木;在以承包或者其她合法方式获得使用权的禁地上和在承包的荒山、荒地、荒滩上种植的林木,按合同商定归个人所有的部分;城乡居民在自有房屋庭院内种植的树木。22.3. 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重要形式()国家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由国有单位使用,该单位依法享有对所使用的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的权利,但不拥有所有权。(2)国家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由集体以合法形式(如联营、承包、租赁等形式)获得森林、林木、林地的使用权。(3)集体所有的林地由国有林业单位使用,该单位没有所有权,但依法拥有使用权。(4)公民、法人或者其她组织依法使用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的禁地发展林业生产的,如采用承包、租赁、转让等形式依法获得禁地的使用权,但不拥有所有权。.4 森林、林木、林地权属的确认与权属证书的发放森林法实行条例和国务院林业部门发布的林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