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_4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931471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_4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_4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_4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_4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_4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_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_4(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2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 有句话说:“若觉中年无作为,劝君重识曾国藩。”要我说学学问不问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尤记得第一次翻开曾国藩家书时,还是17年的一个盛夏,最近实在书荒,不由得再翻起这本收录了半个圣人的书信故事,更得来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随记一下在书中得来的感悟。曾国藩说:“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而忽视了

2、他身上其他更大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与他人有了一些小过节就忽视了别人以往帮忙过你的大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 这两句话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小错误,一点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与你产生了一点小恩怨以后,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遗忘别人带给你的恩惠。 礼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看重一个人于是发觉了他身上更多的缺点,因为厌恶一个人最终反而发觉了他身上不少的优点。 所以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必需不要凭第一感官去定义一个人。而是要深化了解以后客观、公正地看待他的缺点和不足。“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 从古至今,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唯一“懒”字罢,不管你学识多高,家境如何,懒散的人,终成不了大事。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有大才大识的人,最终失败无非是因为一个“傲”字,这种人自认高人一筹,不懂虚心,最终昙花一现,消逝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 刘邦有一次问韩信:“你说我最多能带多少兵?” “主带兵无非十万尔。” 刘邦又问那你带兵能带多少? “多多益善。” 不久后,韩信被杀。不能否认韩信是有大才之人,后世也尊称他为兵家四圣其一,可是落的个不能善终的下场,也并非就不是我上头所述之因。许多名家评论说中国有四个半圣人。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国潘只占了半个,因为他没有创立自我的理论,他所述的修身

4、,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个圣人为标杆,自身奋进。依我拙见,曾国潘一生勤,仁,义,知世故,懂进退,已是我们后生学习之典范,称圣与不称圣又如何。圣人多半是被神话出来的,可是圣人能被称圣,自然是他们的思想,言论,行为值得被后人所习,他们的精神,故事,形象能够被立为标杆。 再次拜读过曾国潘家书之后,更感慨还有太多修身立德的真理,为人处世的事故值得我们学习,此书在中华五千年凝合文化下头也只是冰山一角,古代人讲究修身,立业,现代人都是立业,修身,更何况太多人立业后不修身。 只是如今社会又有几人能舍弃手中之物安静下来与这些白皮黑字作伴呢? 假如你尚且年少,不如多花点时间读点书吧,修好身再立业,事半

5、功倍!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我写的是手足情意,今日我想讲讲曾国藩对读书的见解以及对我的影响。在“曾国藩家书”中,他曾经提到“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其次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行”。读完这段我只能用醍醐灌顶来形容此时此刻的感受了,同时暗暗感叹为什么我总结不出来这么精辟的见解。读书本身就是一件特别枯燥的事情,我这里谈t的读书不是指读小说,更不是指看漫画,而是指读那些有学问,有才智的书。通常这类书都会有些枯燥,读起来很生涩,读久了会昏昏欲睡。所以,曾国藩在

6、书中提到读书第一要有志,吊着一口志气读书才会坚持下去。 我对这一点有着深刻的体会,几年前我去一所学校面试,因为不是探讨生学历,试讲完之后校长说,“嗯,讲得不错,但是你这学历应当只适合教幼儿园的小挚友吧。”说实话,得到这样的评价我的内心是极其不服气的,虽然我的学历不高,但是我的教学阅历肯定丰富。不服气也抵不过现实,灰溜溜的离开学校之后,我就暗下决心,你说我不行是因为我没有风光的学历,那我就偏要读一个风光的学历。 靠着这口志气,我走到了今日,在教化学世界排名第九的高校读as。但是,我始终认为不应当以一个人的学历作为他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老师的唯一标准。孔子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三个人中莫非

7、每个人都要有一个美丽的学历背景才会成为别人的老师吗?假如一个企业只用一种标准来识人,那么在这样一个严格又统一的标准之下难免会漏掉一些真正优秀的人才。 有点儿跑题,我们接着聊读书,关于“识“,是指着无论我们读多少书,我们都应当保持低调的看法,不要因为读了几本书,就觉得已经饱读诗书,可以指引江山了。据我视察,那些越是胜利的人,越低调,越亲和,越情愿倾听。相比尚未胜利的人来说,他们更情愿把自己的身份放的更低。前几天我遇到我们的院长,我以为他已经不记得我了,没想到他笑眯眯的走过来问我:“粤语得不得啊?”还告知我以后他跟我说话可以用粤语,因为他的粤语特别标准又简单理解,可以帮助我很快的驾驭粤语。然后,笑

8、咪咪的离开了,留下受宠若惊的我在原地转圈圈。虽然我知道以后我跟院长沟通的机会可能屈指可数,他也不会真的有时间教我讲粤语,可是就是这种亲和的看法和同等的姿态让我对他的印象大大加分,虽然院长大人根本不须要我给他加分啦!然后,我们再聊一下“恒”,“恒”就是恒心嘛。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坚持,因为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动,我们会看到坚持的结果。就例如健身,马甲线不是一天练成的,翘臀也不是几个深蹲能促成的。当然,满腹经纶也须要时间来验证,今日读一本书,明年再读一本书,注定体会不到坚持的好处。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而在坚持的道路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障碍阻挠着我们,克服这些障碍须要靠强大

9、的意志。 最终,我想再聊一聊曾国藩的“不二“读书法。其实,他主要讲的是当我们读一本书的时候,须要读完这本书,然后再接着读下本书,不要一本没读完,就拿起另一本书。以前,我读书的时候会下载许多本书,然后一会儿读这本,读烦了就打开另外一本接着读,如此重复导致读了许多本都只有起先没有结尾,书中的思想也没有领悟到。因为同一时间读好几本书,每本书的精华都领会不到了,读书须要思索和反思,为了读而读的确驾驭不到其中的精华。 看完“不二”读书方法之后,我就变更了自己的读书策略,其实这样并不会降低我的阅读速度,相反还会puh我结合自己的阅历做出相应的反思,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读书最好的状态就是会有反思,这样才会更

10、深刻的记忆书中的内容,融会贯穿,从而达到运用的目的。不知道我讲了这么多,大家对读书的方法有没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或者你们也可以跟我共享一些读书心得,让我们一起进步嘛。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他整顿吏治、提倡科学,使腐败的满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作为中国近代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行文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尽管曾国藩著作留传下来的很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曾

11、国藩的家庭教化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孩子以及亲友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曾国藩家族,一直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训诲。他的家庭教化指导思想中,有很多可取之处。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独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是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的哥哥,教育和照看弟妹,爱护入微;曾国藩更是慈爱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解并描述人生幻想和道德修养。他每日记日记,将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记于当天的日记里,对自我的错

12、失,毫不留情,并且还和好友相互传看,以到达监督的作用。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的确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值得每个人一读。古语云:盛可是三代。而曾国藩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的外交家、诗人、教化家和科学家。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培育出来的最为优秀的胜利者。儒家文化要求人们进取地应对人生,投入社会,在有限的生命期间里,使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的发挥。在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时候,民族的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仅有对自我严格训练,才能培育出较高的本领和素养,应对世界。一、曾国藩的胜利之道 人

13、生在世,几乎都渴望胜利,谁都不情愿做一个失败者。对于曾国藩的历史评价,至今或许还有分歧,但他是一个胜利者,应当是不争的事实。他修身立志,储才养望,奠定了成就事业的基础。曾国藩的修身表此刻:为人表里一样,内心的一切都能够公之于众。有恒心,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在严格修身的同时,为自我树立一个的远大志向。曾国藩充分利用时间,发奋苦读,博览群书,如诸子、兵书、水利等方面实学书籍,以此完善充溢自我的学问结构,为做事而储备真才实学。 二、曾国藩对今人的启迪 中国人喜爱历史。这种喜爱,除因历的人物和事务能带来一种观赏乐趣外,还因为历史能给人以启示和教益。曾国藩认为,读书,一要有志气,二要有胆识,

14、三要有恒心。“恒”最为重要,学无止境,若不持之以恒,必定半途而废。读书如此,做人做事也应当如此。 (一)一般人照样能够成就事业,变更命运的关键在自我奋斗。曾国藩成为后世榜样的根本缘由就在那里,他的胜利激励了千千万万没有依靠、没有财宝的一般人家的子弟的上进心。毛泽东可作为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泽东在一师读书的时候,与老师杨昌济谈到自我的务农之家时,杨昌济“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国藩、梁任公之例为勉之。”此话对毛泽东的激励是相当大的。现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早期文稿中有一处提到了曾国藩,对曾国藩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出名的一句话便是“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青年时期正是人的幻想和理想的构成期

15、,曾国藩的言行对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二)教化之本是提高人的综合素养。中国的教化,从古至今都是应试教化,过去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功名,有了功名之后便能够做官,此刻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考高校、考博士,有了学位后便好去求职,应试教化的负面是:培育出来的人缺乏应对困难多变社会的本领,缺乏成就事业所必需具备的其他的相关学问。曾国藩在进京后的不少家书中,都要那几个痴迷科举考试的弟弟从科举中走出来,去读一些于身心学问有益的书。而他却更加身体力行,拜师访友,求学问道。因为有了这个过程,曾国藩才有了一个学问和人格的升华,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人的综合素养是做人的根本,假如把人

16、的一生在社会上的生存比作一门学问的话,技能则犹如专业学问,综合素养则好比基础理论,基础理论扎实雄厚,相关的专业则较为简单驾驭。此刻的社会改变得快,专业门类越来越多,人在学校里的专业学习决不行能都学到,到了社会后要适应社会的改变,其立身之本则在人的综合素养上,这是其一,还有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事业只能是人格完备的人才能担当得起。人的综合素养的高下,在事业成就的大小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主席曾评论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终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胜利给我的启示是: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担心的中国人,依旧须要来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润。这种启示,因为同源同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