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1 力  教案2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92891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1 力  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1 力  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1 力  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1 力  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1 力  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1 力  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沪科版8.5.1力 教案教学目标1、 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2、 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 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两个)。教学设计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来源:导入新课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进行新课一、

2、力的概念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下列几个问题:1、 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2、 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3、 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4、 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教师要学生列举事例进行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共性,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师生评估、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教师点评。来源: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 创设情景:用一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2、 指导学生实验。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3、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

3、、 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5、 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实例。6、 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三、 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1、 学生拉弹簧。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2、 教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录象片断。看足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师生共同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4、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师生评估。课堂练习教师发放习题。课堂小结来源:学生参与,教师重点点拨。来源:

4、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呢?学生站起来演示。让学生讨论几分钟的时间,举手回答。同学间可以相互补充观察教材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共同点。讨论回答。根据情景提出问题: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另一个物体对这一个物体施力吗?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交流。分析实验现象。让几名学生回答。来源:实验并回答问题。观察并回答问题。列举实例。学生做题学生自我总结。一定要结合具体事例。这样从人对物体的作用由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学生易于接受力的概念。使学生去经历体验、归纳、概括的过程,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加力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出现力的作用时,一定会同时出现两个力,这两个

5、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使学生感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从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可引导学生看教材p78“加油站”,了解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分开让学生举例,减轻了负担,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反思本节学案的编写设计注重了以下几点:1、在建立“力”的概念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不断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逐步引进科学的力世界。2、关于力作用的相互性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教案中采取层层递进、逐步深入、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接受。所举事例、演示实验就是发生在身边的物理现象,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3、运用多媒体播放足球比赛录相片断来认识到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其效果也较好。精 品 文 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