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案 教科版必修1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9258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案 教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案 教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案 教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案 教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案 教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案 教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案 教科版必修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典型例题例1质量为m的物体,用水平细绳AB拉住,静止在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求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如图1(甲)。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物体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物体在斜面上受力如图1乙,以作用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据平衡条件F0,即找准边角关系,列方程求解。解解法一:以物体m为研究对象建立图1乙所示坐标系,由平衡条件得: Tcos-mgsin0 (1)N-Tsin-mgcoo0 (2)联立式(1)(2)解得 Nmgcos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为Nmgcos解法二: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建立如图2所示坐标系,据物体受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Ncos-mg=0 Nmg

2、coc同理 N=mgcos说明(1)由上面解法可知:虽然两种情况下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不同,但结果相同,因此,如何建立坐标系与解答的结果无关,从两种解法繁简不同,可以得到启示:处理物体受力,巧建坐标系可简化运算,而巧建坐标系的原则是在坐标系上分解的力越少越佳。(2)用正交分解法解共点力平衡时解题步骤:选好研究对象正确受力分析合理巧建坐标系根据平衡条件(3)不管用哪种解法,找准力线之间的角度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角度一错全盘皆错,这是非常可惜的。(4)由本题我们还可得到共点力作用平衡时的力图特点,题目中物体受重力G,斜面支持N,水平细绳拉力T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必然构成如图3所示的封闭三角

3、形力图。这一点在解物理题时有时很方便。例2如图1所示,挡板AB和竖直墙之间夹有小球,球的质量为m,问当挡板与竖直墙壁之间夹角缓慢增加时,AB板及墙对球压力如何变化。分析本题考察当角连续变化时,小球平衡问题,此题可以用正交分解法。选定某特定状态,然后,通过角变化情况,分析压力变化,我们用上题中第四条结论解答此题。解由图2知,G,N2(挡板对球作用力),N1墙壁对球作用力,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且封闭三角形在变化,当增加到时,由三角形边角关系知N1,N2。说明 封闭三角形解法对平面共点三力平衡的定性讨论,简捷直观。本题是一种动态变化题目,这种题目在求解时,还可用一种极限法判断,如把AB板与竖直墙壁夹

4、角增到90时,可知N1=0,过程中N1一直减小,N2=mg,N2也一直在减小。例3如图1所示,用一个三角支架悬挂重物,已知AB杆所受的最大压力为2000N,AC绳所受最大拉力为1000N,=30,为不使支架断裂,求悬挂物的重力应满足的条件?分析悬绳A点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FG,这个拉力将压紧水平杆AB并拉引绳索AC,所以应把拉力F沿AB、CA两方向分解,设两分力为F1、F2,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如图2所示。解由图2可知:因为AB、AC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之比为当悬挂物重力增加时,对AC绳的拉力将先达到最大值,所以为不使三角架断裂,计算中应以AC绳中拉力达最大值为依据,即取F2=F2m=1000N,于是

5、得悬挂物的重力应满足的条件为GmF2sin30500N,说明也可取A点为研究对象,由A点受力,用共点平衡条件求解。A点受三个力:悬挂物的拉力F=G,杆的推力FB,绳的拉力FC,如图4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由FCsin=G,FCcos=FB,即得共点力平衡条件可以适用于多个力同时作用的情况,具有更普遍的意义。例4如图1所示,细绳CO与竖直方向成30角,A、B两物体用跨过滑轮的细绳相连,已知物体B所受到的重力为100N,地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为80N,试求(1)物体A所受到的重力;(2)物体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3)细绳CO受到的拉力。分析此题是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问题, 据平衡条件Fx=0

6、,Fy=0,分别取物体B和定滑轮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建立方程。解如图2所示,选取直角坐标系。据平衡条件得f-T1sin=0,NT1cos-mBg=0。对于定滑轮的轴心O点有T1sin-T2sin30=0,T2cos30-T1cos-mAg=0。 因为T1=mAg,得=60,解方程组得(1)T1=40N,物体A所受到的重力为40N;(2)物体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T1sin=40sin6034.6N;(3)细绳CO受到的拉力说明在本题中,我们选取定滑轮的轴心为研究对象,并认定T1与mAg作用在这点上,即构成共点力,使问题得以简化。例5如图1所示,在质量为1kg的重物上系着一条长30cm的

7、细绳,细绳的另一端连着圆环,圆环套在水平的棒上可以滑动,环与棒间的静摩擦因数为0.75,另有一条细绳,在其一端跨过定滑轮,定滑轮固定在距离圆环0.5m的地方。当细绳的端点挂上重物G,而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时,试问(1)长为30cm的细绳的张力是多少?(2)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时,重物G的质量是多少?(3)角多大?分析选取圆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圆环的受力情况:圆环受到重力、细绳的张力T、杆对圆环的支持力N、摩擦力f的作用。解因为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所以,可以判定本题是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由牛顿第二定律给出的平衡条件Fx=0,Fy=0,建立方程有N-Tcos=0,N-Tsin0。 设想:过O作OA

8、的垂线与杆交于B点,由AO=30cm,tg=, 得BO的长为40cm。在直角三角形中,由三角形的边长条件得AB=50cm,但据题述条件AB=50cm,故B点与滑轮的固定处B点重合,即得=90。(1)如图2所示选取坐标轴,根据平衡条件有Gcos+Tsin-mg=0,Tcos-Gsin=0。解得 T8N,(2)圆环将要滑动时,得mGgTctg,mG=0.6kg。(3)前已证明为直角。例6如图1所示,质量为m5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求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牵引力F的最小值和方向角。分析本题考察物体受力分析:由于求摩擦力f时,N受F制约,而求F最小值,即转化为在物理问题中

9、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先通过物体受力分析。据平衡条件,找出F与关系。进一步应用数学知识求解极值。解 作出物体m受力分析如图2,由平衡条件。Fx=Fcos-N=0 (1)Fy=Fsin+N-G=0 (2)由 cos(-)=1 即 =0时 =30,=30说明 本题中我们应用了数学上极值方法,来求解物理实际问题,这是在高考中考察的一项重要能力。在以后解题中我们还会遇到用如:几何法、三角形法等数学方法解物理问题,所以,在我们学习物理时,逐步渗透数学思想,对解决物理问题是很方便的。但要注意,求解结果和物理事实的统一性。例7如图1,A、B两物体质量相等,B用细绳拉着,绳与倾角的斜面平行。A与

10、B,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若A沿斜面匀速下滑,求动摩擦因数的值。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受力分析及物体平衡条件。选择A为研究对象,分析物体A受力,应用正交分解法。据平衡条件求解。解取A为研究对象,画出A受力如图2,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据物体平衡条件Fx=mgsin-f1-f2=0 (1)FyN1-NB-mgcos=0 (2)其中 f1=N1 (3)f2=NB (4)由B受力知 NBmgcos (5)联立上面式(1)(2)(3)(4)(5)得说明(1)本题在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注意A与斜面C的接触力N1和f1,A与物体B的接触力N2和f2,一定注意,N1和N2的取值。(2)本题可以变化为若A沿斜面

11、加速下滑,或沿斜面减速下滑。应满足关系?则加速时 mgsinN1+NB(3)摩擦力公式fN,有时因物体只受水平作用力,f=N=mg,但当物体受力变化以后, N就不一定等于mg了,如图3的两个情形。所以切记:公式一定要写成N。对N求解不要想当然,应据题设进行实际分析而得。【例8】如图1所示,支杆BC一端用铰链固定于B,另一端连接滑轮C,重物P上系一轻绳经C固定于墙上A点。若杆BC、滑轮C及绳子的质量、摩擦均不计,将绳端A点沿墙稍向下移,再使之平衡时,绳的拉力和BC杆受到的压力如何变化?误解一滑轮C点受杆BC的支持力F、绳AC的拉力T和绳CP的拉力Q(其中Q大小等于G),如图2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

12、FGsin, TGcos当绳的A点下移后,增大,所以F增大,而T减小。误解二滑轮C点受到杆BC支持力F,绳AC的拉力T和绳CP的拉力Q(其中Q的大小等于G),如图3,T与F的合力与Q等值反向。当 A点下移后,T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要增大,滑轮C也要下降,使BC与墙间的夹角增大,但因这两力的合力始终与Q等值反向,所以这两个分力均要增大。正确解答滑轮C点受到F、T、Q三力作用而平衡,三力组成封闭三角形,如图4,注意到同一条绳上各处张力都相同,则有T=Q=G,以杆受到压力增大,而绳子拉力仍不变,大小为G。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当不计绳子的质量时,绳子各处张力都相等,两个误解都未认识这个事实。另外,误解一自设

13、T与 F垂直作为讨论依据并将它扩展到一般情况,是毫无道理的。误解二则臆断A点下移时,滑轮C也要下降,BC与墙间的夹角增大,与事实不符。值得一提的是:本题BC杆对滑轮C点的作用力是沿着杆子的,而这是有条件的,仅当BC杆重力不计且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时,上述结论才成立。1明确研究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2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3统一单位,代入数字、解方程、求答案。由题讲话由题讲话,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加深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现举一、二例加以说明。如图1,OA是一根横梁,一端安在轴O上,另一端用钢索AB拉着,在B处安装一小滑轮,可以改变钢索的长度,OBOA,在A端挂一

14、重物G。(横梁重不计)试求钢索BA的拉力?学生不感到困难。根据M=0,解得:这时教师向学生发问:若将钢索BA加长(即缓慢下放),钢索的拉力F如何变化?学生根据上面的结果自然会想到,角将逐渐变小,力F必将逐渐增大。当角趋近于零时,F将变得无限大!?F逐渐变大,与感性认识不太相符;无限大,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感到疑惑不解。毛病出在哪里呢?让学生去思索结症在哪里。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缓慢下放的过程中,角变小,但F的力臂也随着变小,(注意表达式Lsin不变),尤其G的力臂也在变小,不再是OA的长,显然图1不能反映一般的情况,应该重新作图分析,如图2。为说明解题的方法是多种的,可以用共点力平衡法去解。根据正弦定理:可见,下放时,角逐渐变小,力F1逐渐变大。这个结果与上面的“一致”。应该指出表达式(2)在形式上与表达式(1)显然不同,但(2)却包括了(1)式的结果。再看,若角趋近零时,力F1又如何?学生自然会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