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基础知识测试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92496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通风基础知识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工业通风基础知识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工业通风基础知识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工业通风基础知识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工业通风基础知识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通风基础知识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通风基础知识测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通风基本基础知识测试题一、填空题1. 1标准大气压= 101325 Pa= 760 mm汞柱 10 m水柱。2. 全面通风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以节约能源和投资。当自然通风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则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和机械相结合的联合通风。3. 凡是散发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应优先考虑布置局部通风系统。4. 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 通风换气量 和 车间内的气流组织 两个因素。5. 排放污染物企业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区域的上风侧,符合防护距离要求。6. 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选择在易扩散污染物地段,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二者之间。7

2、. 高温车间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热源尽量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8. 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规定接触限值的 30% 。9. 夏季自然通风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 1.2m ,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 4m 。如低于 4m 时,应采取防止 冷风吹向工作地点 的有效措施。10. 当工作地点气温35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 综合防暑 措施11. 高温的测量:常年从事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季节测量,不定期从事高温作业,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 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12.

3、当空气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 kPa和高于103.4 kPa,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必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13.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14. 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15. 高温、热加工车间或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16. 控制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保障达到接触限值的根本措施是去毒害化或低毒害化。17. 设置集中供暖且有排风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应考虑自然补风的可能性。当自然补风达不到室内卫生和生产要求或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4、。排风罩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密闭罩、柜式罩、外部罩、接收吸气罩、吹吸罩等;按用途可分为除尘罩、排毒罩等。18. 室内通风量的测定,通常采用示踪气体法,使用SF6作为示踪气体时,其释放量以0.51g /m3为宜,使用CO2作为示踪气体时,其释放量以24g /m3为宜。19. 通风除尘管网在布置时,要考虑尽量减少弯头的数目,弯头的曲率半径一般应取管道半径的22.5倍;三通应设在渐扩管处,其夹角在3045。20. 全面通风的评价指标有全面通风量、换气次数和气流组织,局部通风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控制风速(控制点、面风速)。二、选择题(单选)1、表征微小气候状态的物理量是( A ) A、温度 B、相对压力 C、

5、绝对湿度 D、焓2、反映除尘器性能的状态参数是( B )A、漏网量 B、除尘效率 C、体积与形状 D、性价比3、测定风速的常用仪器是( A )A、翼式风表 B、皮托管 C、U型管 D、热球仪4、间接测定通风阻力的常用仪器是( B )A、翼式风表 B、皮托管 C、U型管 D、热球仪5、高温测量高度正确的是(D)A、立姿作业时,测定高度为1.2-1.5mB、坐姿作业为1.0mC、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时,应分别测量头部、腹部和踝部,坐姿作业为1.7m、1.1m、0.1mD、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时,应分别测量头部、腹部和踝部,坐姿作业为1.0m、0.5m、0.1m6、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

6、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下列方法中,不适用于有害气体无害化净化的是(B)A、吸附法 B、燃烧法 C、静电法 D、稀释法7、空气调节车间,应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B)的新鲜空气量。A、25立方米 B、30立方米 C、35立方米 D、40立方米8、地下矿山作业时,应保证每人每分钟不少于()的新鲜空气量。A、3立方米 B、4立方米 C、5立方米 D、6立方米9、地下非煤矿山作业时,人员活动空间中的最低风速(A);有毒作业车间的排风罩口的控制风速宜为(D)左右。A、0.15m/s B、0.25m/s C、0.5m/s D、1m/s 10、化工企业产生有毒气体的设备应布置在厂房的( D),并做通风、排毒或防

7、腐处理。A、上风向 B、死角处 C、几何中心 D、下风向11、低温作业是指( D )。A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0 B作业场所平均气温1C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3 D作业场所平均气温512、产生密度比空气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的车间,其事故排风吸风口应设在( A )。A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不大于0.4m B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6mC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7m D吸风口上缘紧贴顶棚13、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 C )。A 轴流风机 B局部机械通风设施 C 事故通风装置 D 密闭设施。14、.生产环境气象条件不包括( A ) A、气压 B、气湿

8、 C、热辐射 D、气温15、管道内风速5m/s的风罩的风速测定方法宜选用( B ) A、直读法 B、间接法1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中要求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 A )A 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B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C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D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17、大宗原料、燃料仓库的布置应尊循什么原则( C )。A 贮用分开 B贮用合一C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 D 夏季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18、产生密度比空气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车间的事故排风吸风口应设在( C )。A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5m B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6mC 吸风口

9、上缘距顶棚0.7m D吸风口上缘紧贴顶棚19、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 C )。A 轴流风机 B局部机械通风设施 C 事故通风装置 D 密闭设施。20、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 C )。A 轴流风机 B局部机械通风设施 C 事故通风装置 D 密闭设施。三、多项选择题1、通风除尘系统的风道设计中,运用了以下哪些参数?( ABCDE )A、风道有效截面积 B、控制风速 C、风量 D、平均风速 E、风道长度2、通风网络的连接方式有:( ABC )A、串联 B、并联

10、C、角联 D、混联 3、测定除尘器的性能参数一般包括:(BCD)A、漏风率 B、处理风量 C、除尘器阻力 D、除尘效率4、控制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保障达到接触限值的根本措施有:()A、去毒害化或低毒害化 B、改良工艺 C、隔离化或加强通风 D、加强个体防护 E、远程操控 5、全面通风量的数值应取( ABCD )A、当“数种溶剂”蒸气(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B、当“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C、除A或B情况外的其

11、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D、A或B或C的情况同时存在时,取其最大值。6、通风的作用有( ABC )A、提供新鲜空气;B、对有害物质进行稀释浓度或稀释及排出;C、对作业环境的温湿度进行调控;D、对可燃性或易燃性、易爆性物质阻燃、防爆。7、局部排风系统的组成有( ABC )A、排风罩;B、通风管道;C、净化装置;D、风机组成。8、气流组织形式有( ABCD ) A、均匀混合;B、短 路; C、置换;D、活塞流; E、层流; F、紊流。9、气体物质的ppm浓度转换成mg/m3浓度: 0(273.15K)、101.325KPa时的转换系数为( B ),20

12、(293.15K)、101.325KPa时的转换系数为( A ),25(298.15K)、101.325KPa时的转换系数为( C ),A、24; B、22.4; C、24.45; D、25。10、排风罩按用途可分为( ABC )A、动压;B、静压; C、全压;D、绝对动压; E、绝对静压; F、相对动压;G 、相对静压。四、判断题1、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10次/h。 ( )2、自然通风只适用于全面通风,机械通风既适用于全面通风、也适用于局部通风,还适用于混合通风。 ( )3、事故通风既可以由自然通风、也可以由机械通风来实现。( )4、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13、均既可以保障正常通风,也可以保障事故通风。( )5、在氧含量为18.5%的场所工作的焊接工,可以使用过滤式防尘口罩。( )6、除尘系统的管道可能漏风,选用风机的风量和风压时要考虑安全系数。( )7、风路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还可以是混联。( )8、厂区总平面布置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本底浓度低和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散发有害物质和产生有害因素的车间,应位于相邻车间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9、产生较大湿、热的车间应布置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11、产生毒性较大的化学物车间应布置在产生毒性较小化学物车间的上风侧。(

14、)12、对于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在污风经净化后、循环使用时,空气中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大于或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30%时,不宜采用循环使用。( )13、煤矿采煤司机及助手作业时,其粉尘采样点应布置在距工人操作位置1.5m处的下风侧。( )14、煤矿井下凿岩工的粉尘采样位置,应设在距工作面3-6m的回风侧。( )15、热加工厂房的开口部位应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各翼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应呈0-45度夹角。 ( )16、炎热季节的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带来通风不良均属于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7、采取通风的方法将逸散的毒物排出,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18、散发湿、热或有害物质的车间,当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时,或采用局部通风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或辅助全面通风。(污染源不固定、有害物质不能控制在一定区域内)。( )19、局部送风常适用于高温车间内只有少数局部作业地点需要通风降温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