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35(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1918862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35(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35(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35(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35(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35(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35(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套卷35(含答案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含答案解析)1.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王老师讲授“城市交通运输”一课时的承转设计:【承转】请对照以下景观图(武汉市交通景观图与乡村交通景观图对比),并联系生活实际,从交通的空间分布、交通流量的大小和时间分配、交通管理等方面说出城市相比乡村交通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教学内容进入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的学习)(教学过程略)【承转】(教师放映“武汉城市道路网模式图”)请观察“武汉城市道路网模式图”,分析武汉市道路网有哪些形态类型(教学内容进入城市道路网形态类型、影响因素和规划原则的学习)(教学过程略)【承转】联系生活体验,说出武汉市

2、存在的最主要的交通问题。目前,武汉市为缓解该问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请你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教学内容进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学习)问题:(1)该材料中教师设计的承转属于哪种类型,它有什么特点 (6分)(2)这种承转的优势是什么,在设计这类承转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0分)答案: 本题解析:(1)该材料中教师设计的承转属于贯穿承转。贯穿承转是指一堂地理课中的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着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可能是某一个地理案例或者某一个地理活动,随着地理案例的逐步呈现、学生活动的逐步深入,教学内容得以一个一个地登场,这种承转给人一种浑然一体、天衣无缝的感觉。(2)贯穿承转是教师可以提前预设的,一节

3、地理课,无论教师如何精心地预设,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如果教师处理得当,巧妙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及时且巧妙调整预设,生成新的承转策略。这种承转策略的成功实施,需要地理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机智。这就需要加强学习与训练:多听、多看优秀教师凭借教学机智成功承转的案例,然后积极领悟、吸纳精华,并在教学中大胆模仿、积极反思、结合自身优势有所创新。2. 问答题: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的内容,并举例说明。答案: 本题解析: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

4、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例如,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3. 单选题: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答案:D 本题解析:月壤主要是因为风化作用形成的,月球表面风化以物理风化为主,原因是月球昼夜温差过大。4. 问答题:材料:下面是某中学周老师在初中“地球的自转”一课中的教学片段:师:(手握地球仪)地球是我们的家

5、园,浩瀚的海洋、茂密的森林我们观察、感受、思考着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现象。比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现象呢?生:(思考、讨论)师:哪位同学能用地球仪来演示说明一下?生:(走上讲台,一手拨着地球仪,一手比划着,自言自语)这是太阳,地球自东向西转,这边升起,这边落,这是北、南?不对,老师,我认为是地球自西向东转的结果。师:这位同学经过一番思考、操作她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你们跟她的想法一致吗?小组合作讨论一下,地球到底怎么转?一会请你们来演示,看谁演示的对!(经过几个学生到台前演示,最终得出结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导致了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接着教师展示地球自转的多媒体课件。屏幕呈现 3 个问题:地球自转

6、围绕的中心是什么?地球自转的方向如何?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料,如教材、地图册以及大屏幕中的动画,还可以利用地球仪和小手电演示,分小组来探究这些问题,然后请同学到讲台前展示探究的结果。生:(分组探究,学生展示)师:现在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位同学都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地球仪,并围绕“地球自转”这个主题提问,同时欢迎大家积极思考来帮助解决问题。(1)周老师请学生用地球仪来演示、说明并解答地理问题,这一教学行为有利于达成哪些教学目标? (10 分)(2)在自由提问阶段,你认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地球仪,并围绕地球自转这个主题,会提出哪些问题?试举两例。 (6

7、 分)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教学分析能力。根据已有的教学片段分析教学目标并设计教学问题,要求我们要熟知片段的教学内容,结合该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新标要求进行解答。5.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常见天气系统”一课的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冷锋、暖锋的特点,以及它们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2了解低气压(气旋)系统、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在它们控制下的天气状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培养学生阅读识图能力;2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8、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探索精神;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应用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念;2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某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节选评析这位老师三维目标制定中出现的问题。(16分)答案: 本题解析: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学目标制定体现了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体系,但细细分析,在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1)教学目标设计中行为主体不明确。教学目标是衡量学生在教学后是否达到的预期目标,而不是陈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上述案例中存在多处以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的表述如“使学生认识在它们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培养学生阅读识图能力”等,这

9、样陈述的教学目标符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即要求教师达到“培养学生”的要求,也就意味只要教师展示各类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图,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或达到了多少教学目标则不在要求中。(2)教学目标笼统,缺乏可测量性。教学目标功能之一就是评价功能,它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和准则。在上述教学设计案例中行为动词采用了“理解”“了解”“掌握”这些抽象动词,但是怎样才算是学生“理解”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程度的诠释如学生能“分析”“举例说明”“解释”是不是都可以认定为理解了呢 若是的话,那么就要考虑教学到底要求学生达到哪一点呢 行为动词是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所以在表达教学目标时应选用外显的

10、、可测量的行为动词,诸如“能说出”“能解释”“能分析”等。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有指向性的提问、讨论、测验等各种反馈活动。(3)教学目标内容空洞。如“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样的陈述缺乏与本节课相关的具体教学活动的联系,套在哪节课上都适用。目标内容太宽泛、空洞,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上,教师制定目标时欠思考,随意套用如“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提高读图能力”等语句。如果教学设计时是随意套用的语句,在教学中往往也就忽视了这些方面的教学,以致这些方面就成为虚设的教学目标。(4)教学目标指出过多要求。有些

11、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会在一个教学目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要求,这会对教学评价造成一定麻烦,学生能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冷锋、暖锋的特点”,但不一定能够“理解它们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状况”。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尽量将两个层次的要求分开,分别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6. 问答题:谈谈你对地理教学方法的创造性的理解。答案: 本题解析:地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创造、不断革新、不断发展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地理教学目的的调整、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设备条件的改善和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地理教学方法也始终在变化、发展着,旧的教学方法不断被改造、甚至被淘汰,新的教学方法则不断出现

12、。例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旧的教学方法往往依赖于“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基本格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活动占上课时间的大部或绝大部分,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这对于学生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智力发展都有其消极的一面。而目前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已明显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普遍采用以地图为中心的调动学生多种活动方式的一系列教学方法,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地理教学方法创造性的另一层含义是,地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地理教学方法,使之符合我国、本地区、本民族、本校以及本人的实际。学生同样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地理的方法。7. 问答题:阅读关于

13、“城市空间结构”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内容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阅读】城市、镇和乡村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乡村是指城市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城镇人口是指在市镇中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

14、。2001年,我国共有设市城市660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75个,县级市381个,从城市职能来看,大致可分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等类型。一、城市区位分析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联系。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在临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在干流与支流汇合处,在大河入

15、海处,在优良的海港和海港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联系。这些经济事物有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临近矿产资源,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临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临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汇处,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答案: 本题解析:(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及人文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