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多布里昂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91779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多布里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夏多布里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夏多布里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夏多布里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夏多布里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多布里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多布里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多布里昂(17681848 )Frang ois-Rene de Chateaubriand生平简介19世纪法国作家。1768年9月4日生于圣马洛,1848年7月4日卒于巴黎。父亲 是个没落贵族,靠做生意发财而购置了贡堡的地产。夏多布里昂的青少年时代常在这里 度过。中学毕业后乘船去美洲探险。这次旅行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回国 后由于参加了孔德亲王的侨民团而逃亡到布鲁塞尔和伦敦,在近8年的流亡中写出了革 命论等著作。1800年回到法国,1801年发表基督教真谛中的一章阿达拉,1802 年,包括阿达拉和勒内在内的基督教真谛全文发表,大获成功。并为此受 到拿破仑赏识,出任驻罗马使馆秘书,

2、后因对处死昂吉安公爵感到愤慨,辞职去东方旅 行。1814年发表论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受到波旁王朝的重用,出任驻柏林、伦敦大使和外交部长,直至 1830 年七月革命后才结束政治生涯,自此闭门写作 6 卷巨著墓 畔回忆录。贡堡的童年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子爵出生于圣马洛一个古老的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曾 是船长。幼年时与父母分开,3岁时,父亲在布列塔尼购回家族曾经的领地贡堡Qe chateau de Combourg),夏多布里昂便在这里度过剩余的童年时光。夏多布里昂的父亲性情阴郁,沉 默寡言,因此夏多布里昂的童年是在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气氛中度过的。他和他的姐姐吕西儿 的关系很好。 到美洲旅行1784

3、年到1786年间,夏多布里昂出于谵妄状态,痴情于自己虚构的“文学的女精灵” 他曾经在成为海军军官和神父之间犹豫,甚至想去印度(被父亲阻止),但最后还是选择了从 军。1786年,他父亲去世,同年,他在纳瓦尔团得到了一个少尉的职务,不到两年便晋升 为上尉。1787年,他遵从哥哥的意愿来到巴黎,被引荐入宫廷,并当上路易十六的狩猎侍 从,但他对此并不热心。但在巴黎的沙龙里,他见到了当时文学界出名的人物,。不久法国 大革命开始。夏多布里昂一开始对革命持同情的态度,但当巴黎的暴动越来越严重时,他决 定远离法国,到美洲旅行。 流亡时期1792年,夏多布里昂回到巴黎,在家庭方面的压力下,他娶了一位他从未谋面的

4、同样 来自圣马洛的一个小贵族家庭的少女塞蕾丝特(Celeste Buisson de la Vigne)为妻。夏多布 里昂与塞蕾丝特之间关系并不密切,数度与其他女子发生风流韵事,但塞蕾丝特始终对他保 持忠诚,两人一直没有离婚,一同度过晚年。接着,夏多布里昂到科布伦茨参加了由保皇党 流亡者组成的军队。为此,塞蕾丝特以“流亡保皇党人的妻子”的罪名被逮捕,关押在雷恩, 直到热月9日才被释放。在Thionville战役(法国革命军和保皇党军队的一场遭遇战)中, 夏多布里昂负伤,被送到泽西岛疗养,他的行伍生涯到此结束。此后,从1793年起,夏多布里昂一直生活在伦敦,与居住在布列塔尼的塞蕾丝特隔绝 音信。

5、因为生活窘迫,他开始靠给人上法语课和为书商翻译作品为生。1797年,他出版了论古今革命以及它们与法国革命的关系(简称革命论)。在这本书中,夏多布里昂阐 述了他对政治和宗教的见解。这些理念与他以后的实践并不一致,但展现了他作为作家的才 能。 回到巴黎 1798年和1799年,夏多布里昂的母亲和姐姐朱莉先后去世,这使得夏多布里昂重新燃起对 宗教的热诚。 1800年5月,由于执政府对流亡保皇党人的大赦,夏多布里昂得以回到法国。 他担任了杂志法国莫丘利(Mercure de France)的编辑。在这本杂志上,1801年,他发 表了小说阿达拉(Atala),大受欢迎。不久他又发表了勒内(Rene),这

6、是一部带有 忧郁色彩的幻想式的作品,成为后来浪漫主义的榜样。1802年4月14日,他的抒情散文集基督教真谛发表,阿达拉与勒内是其一部分。这本书发表在拿破仑与罗马教皇 签订“政教协议”之际,符合拿破仑复兴天主教的意图,抓住了法国人民在大革命动乱之后 希望恢复宗教的社会心理。1803 年,拿破仑派夏多布里昂以大使秘书的身份随红衣主教约 瑟夫费什到罗马。不久两人发生争执,夏多布里昂被改派到瑞士的瓦莱州。1804年,他 听到了昂基安公爵被处死的消息。这使得他立刻辞去了职务,并公开反对拿破仑。东方之旅辞职后的夏多布里昂重新投入文学创作,他打算写一部基督教兴起时期的史诗(即殉道 者)。为此,1806年,夏

7、多布里昂游历了希腊、小亚细亚、巴勒斯坦、埃及和西班牙。1811 年,巴黎到耶路撒冷纪行发表。他在西班牙的见闻也促成了他的第三部小说:1826 年出 版的最后的萨拉只家族的传奇。回到巴黎之后,他发表了一篇尖锐的对拿破仑的批评, 将后者比作古罗马皇帝尼禄,并预言记录他的暴行的新的“塔西佗”必将出现。拿破仑立刻 将他驱出了巴黎。狼谷遭驱逐的夏多布里昂开始在B巴黎西郊的一处他称为“狼谷”的地方和塞蕾丝特一起隐居。在狼谷,他完成了散文体史诗殉道者,1809 年发表。同时,他开始着手编写自己的回 忆录。1811年,夏多布里昂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但他在就职演说中强烈批评大革命中的某些暴 行,结果被禁止坐上交

8、椅,直到王朝复辟之后才正式入选。辉煌时期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夏多布里昂对此十分欢迎。百日王朝期间,夏多布里昂随路易十 八出逃至根特,这使得他担任了路易十八的内务大臣一职。拿破仑下台后,他成为贵族院议 员、内阁部长。然而不久后他发表的对路易十八的批评使他失宠,只得转投极端保皇党,支 持未来的查理十世。1 820年,贝利公爵的谋杀案使夏多布里昂再次站到了朝廷一边。同年,他出任法国驻柏林 公使。1822年,他出任法国驻大不列颠大使,接着,又任维罗纳会议的全权代表,并不顾 英国的反对,决定镇压西班牙革命。回国后,他就任外交大臣。镇压西班牙革命取得了成功, 但由于与内阁部长德维列不和,他在1824

9、年被解职。自由主义的反对派下台后的夏多布里 昂又一次站到了朝廷的反面,但这一次是作为自由主义者。他在巴黎议会和辩论报上猛烈抨 击德维列。这个时期的他以捍卫报章自由和希腊独立的形象而大受欢迎。德维列下台后,他 被查理十世指派为罗马大使,但在波利尼亚克亲王任首相后,夏多布里昂又一次辞职。他的 政治生涯从此结束。退出政治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后,对君主制不再抱有幻想的夏多布里昂拒绝对路易菲利普效忠, 退出了政治界。之后的他重新开始文学创作,偶尔对新政权发表一点尖刻的评论。夏多布里 昂的晚年是在完全隐居的状态下度过的,塞蕾丝特一直陪伴着他。1831 年他发表了历史 研究,想说明基督教对社会的改革作用

10、。1833年他发表的对贝里公爵夫人的监禁的回 忆录使他被告上法庭,尽管最后被宣告无罪。夏多布里昂从1811年起就准备开始写自己一生的回忆录,直到去世前不久,他仍在继续这 项工作。他把这本自传性的巨著题名为墓畔回忆录(或译墓外回忆录,法文:Memoires doutre-tombe直译为“坟墓外的回忆”)。墓畔回忆录不仅描述了夏多布里昂坎坷 多舛的一生,也记录了他所处的变化巨大的时代,记录了他对这个时代各个事件和人物的评 价,对于当时文学的看法。这本回忆录原计划在他死后出版,但是一直纠缠着夏多布里昂的 贫困使他不得不提早出卖版权。1848年,塞蕾丝特去世18个月后,夏多布里昂在巴黎去世。他的遗体

11、按他的遗愿,葬于圣 马洛港口的格朗贝岛(Grand Be)上。文学意义夏多布里昂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对大自然的描写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成为了 一代浪漫主义作家的榜样。他首创的“情感浪潮”的写作方法成为了浪漫主义作家常用的滥 觞。他的思想和政治行动多有矛盾,一方面推崇王政主义,一方面又崇尚自由,就连他自己 也感到困惑。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 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 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

12、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 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世纪病“世纪病”是孕育于18世纪末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风行于19世纪初, 蔓延于20世纪世界文坛的一种文学现象。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 但王权和神气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 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 但悲观失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代表了一代青年人的精 神状态。简介一般认为,英国诗人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

13、游记、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体小 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和法国作家缪塞的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19世纪“世 纪病”文学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名篇,法国作家加缪的中篇小说局外人是20世纪“世 纪病”文学的上乘佳作,而哈洛尔德、奥涅金、沃达夫和默尔索则是“世纪病”患者的 典型代表。浪漫主义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到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 等角度,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热衷于描写个 人失望与忧郁的“世纪病”,并颂扬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的对立为表现形式的反抗。19世纪上半期,西欧文学史上出现了一批描写“世纪儿”的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 的作品有夏多布里昂的勒内、拜

14、伦的恰尔德哈洛尔德、贡斯当的阿道尔夫、 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尽管产生于不同国家、不同作家 的笔下,经历和个性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精神世界是相通的,都有者苦闷彷徨、 孤独忧郁的相似病态性格,都陷入忧郁迷茫的情绪而不能自拔。众多作家对“世纪儿” 进行的一种似乎是达成共识的形象塑造,使其成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内的带有普遍性的 文学现象。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曾说:“19世纪早期的忧郁是一种病,这种病不是哪 一个人或哪一个国家所独有的,它是一场由一个民族传到另一个民族的瘟疫,就象中世 纪常常传遍整个欧洲的那次宗教狂热一样。” 在文学史中正式塑造“世纪儿”形象(即世纪病患者)并以

15、“世纪儿”命名的史法国浪 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 写于 1805 年的中篇小说勒内的主人公勒内即为“世纪儿” 的典型代表。勒内是布列塔尼的一个青年贵族,自幼在忧郁孤寂中长大,由于失去了财 产继承权,生活拮据,成为“人群中的无名之士”。由此孤独、伤感、厌世,成人后离 开家乡漫游,但无论到何处,都感到孤独寂寞,慨叹自己“孤零零活在人间”,看不到 任何希望。于是感到“人们都从虚无中来,亦将归返虚无中去”最后在绝望中死去。对世纪儿的研究:“世纪儿”产生并存在于19世纪,但这并不说明其有效性存在时间只限于19世纪, 也不能简单地称其为T9世纪”的“无父私生子”。文艺复兴时期的哈姆莱特、堂吉坷德, 18世

16、纪的少年维特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视为“世纪儿”的祖先。而稍晚于“世纪儿”出现 在俄国的“多余人”更可看作是其兄弟姐妹,而其后代香火更远播到中国、日本等国,郁 达夫笔下的“零余者”,鲁迅笔下的“孤独人”,日本文学中的“畸零者”可以被看作为“世纪 儿”的子孙后代。当然还有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局外人”。可从欧洲文学著作中的“世纪 儿”、“多余人”、“局外人”这些或多或少有些“病态”或“畸形”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对这 些“世纪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文章节选Mais comment exprimer cette foule de sensations fugitives que jQprouvais dans mes promenades ? Les 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