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说课稿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91499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将按照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部分详细的说说我这节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六单元第一节内容。本节课是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突变等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后,进一步认识遗传和变异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本章集中讲述遗传和变异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得到更多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

2、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简述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方法和原理2 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 讨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能力目标:1 学会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表示育种过程。2 尝试运用遗传和变异的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探讨育种科技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三)说教学的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其本校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局限性;用遗传图解表

3、示各种育种过程二、学情分析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实施均是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出发,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清除在学生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高效。知识水平: 初中八年级下生物的变异、袁隆平杂交水稻高中必修二第一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五章生物的变异能力水平: 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案例分析能力;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能力不强。可以逐条罗列出所学的知识,但是设计列表整理一类知识的能力不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水平:体会过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实际的生活经验:对育种问题接触不多,生活经验匮乏三、教法学法(一)教法分析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

4、学生,本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从本校学生的学情出发,由学法定教法。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改变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体验,组织交流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自主创新的学习和提高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教师提供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探究的问题情境,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整理后写出育种的过程图解,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课堂探讨:针对同学总结的育种方法提出新方法,探讨可行性。 直观教学:利用图片和实物投影进行直观教学(二)学法分析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

5、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生的感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章首文字导入本章,选择育种导入本节读章首的美文汇报课前搜集的关于选择育种的相关资料(5分钟)本节课是第六章的第一节,需要进行章和节的导入,导语设计以简洁为主,使学生明

6、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讲授新课杂交育种1、问题探讨引出杂交 探讨:用什么方法可以将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又能把双方的缺点去掉?2、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小麦(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ddtt),如果你是袁隆平,怎样才能得到抗病的优良品种(ddTT)?(2)讨论方案、共同研究 采用问题式探究模式进行教学,设置有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共同探究解决这个问题。探讨问题:1.怎样将矮秆和抗锈病两种性状结合到一起?=学生思考后能答出-杂交,为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7、的优点“集优”打下铺垫。2.杂交后可能出现几种性状?=引导学生回顾自由组合定律(课前学案设置复习问题),目的是训练学生将遗传学原理应用于实践,并且从遗传学程度理解杂交育种的原理和优点。 3.性状是受什么物质控制的?=回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课前学案),为下面将要学习的知识埋好伏笔。 4.性状的重新组合过程中有没有新基因的出现?=这是杂交育种的一种局限,同时为后面进行诱变育种的内容作好铺垫。 5.得到所需性状后可以将种子直接卖给农民作为良种吗?=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知道杂交育种的最终是要得到纯合子。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 如果不能的话,那应该怎样做呢

8、?=学生分析获得纯合子的方法,得出杂交育种过程中的自交环节(可能出现使用测交方法,同时讲明测交是测定F1是纯合还是杂合的方法,测定的结果显性性状依然是杂合子)7请绘出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要求写清楚每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简要说明。展示学生的答案,学生互评,规范作图。 (统计大约经历几年可以等到纯种为杂交育种的其中一个缺点打下铺垫)3、展示图片讲授成果,杂交水稻情感教育4、探讨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育种周期长的不足?5、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师生共同归纳,形成有关杂交育种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整个知识体系包括:杂交育种的概念、依据原理、常用方法。总结如下:一、杂

9、交育种1、概念:杂交育种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就得到新品种的方法2、原理就是:基因重组。强调:杂交育种过程中并未产生新基因,仅仅是原有的非等位基因重组,产生了新的基因型,产生新的性状组合。3、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纯合的优良品种4、应用:高产、矮杆水稻的培养抗病、矮杆小麦的培养6、思考与讨论总结杂交育种的优点和缺点思考与讨论:杂交育种的优点很明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不少困难。请从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以及育种时间等方面,分析杂交育种的不足7、学生设计表格总结杂交育种的知识体系概念原理方法优点缺点成果杂交育种略基因重组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10、“集优”育种周期长不能产生新基因高产、矮杆水稻的培养思考后可以回答出杂交,描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杂交过程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这7个问题,合作交流后书写杂交育种过程听汇报,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准确描述共同整理描述总结优点讨论杂交育种的不足设计表格总结知识目的在于通过问题探讨明确将同种生物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的方法是通过杂交实现创设探讨情境以问题串作为任务,驱动学生探讨杂交育种的知识,并形成体系依据脑科学,这个时间段学生的学习进入停滞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勤于动脑。为小结做铺垫诱变育种由杂交育种的局限性引出诱变育种1、引入海报创设情境2、阅读教材讨论

11、研究,教师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介绍了诱变育种的实例1 诱变育种的方法有哪些?2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什么?3 诱变育种的成果有哪些?=带着问题阅读教材4 新品种中有没有产生新基因?=回忆基因突变的知识,得到诱变育种的优点5 空中诱发基因突变的条件有哪些?6 航天诱变育种有哪些优点?7 地面上有哪些因素可以诱发生物体产生基因突变?=以航天诱变育种为典型,解决诱变育种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学会对已有知识进行应用 3、思考讨论总结优缺与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有什么优点?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谈谈诱变育种的局限。4、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表达和交流,学生自主运用表格总结归纳,形成有关诱变育

12、种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整个知识体系包括:诱变育种的概念、依据原理、常用方法以及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内容如下:表格概念原理方法优点缺点成果诱变育种略基因突变物理化学生物方法能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改良某些性状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成功率低培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探讨优点与局限学生设计表格填写整理的知识以问题驱动,通过探究,总结知识小结列表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投影出学生的表格总结动眼动脑知识归类课堂练习第一部分:课后习题()第二部分: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假设现有长毛立耳猫(BBEE)和短毛折耳猫(bbee),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你能否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长毛

13、折耳猫(BBee)?1)运用什么育种方法?2)依据的原理是?3)方法步骤? 动脑动手动眼注重基础1、练习杂交育种的过程2、传授新知: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不能通过逐代自交,而应改为测交。而且比植物杂交育种所需年限短。布置作业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五、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板书:六、教学反思: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著名教育家 林崇德1 自主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 直观演示,形象教学3 如何对学生做好进一步指导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