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古诗两首》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912458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古诗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五单元《古诗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五单元《古诗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古诗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古诗两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灵 宝 市 第 三 小 学 教 案学科语 文班 级五( )执笔人何晓晓执 教时 间年 月 日课 题第五单元 水 古诗两首学习目 标1正确认读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3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意味与美感。教学重 点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意味与美感。教学难 点感受不同诗人眼中对水的不同描绘,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教具准 备课时安 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过分水岭 一、 激趣,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揭示学习任务2、 简单介绍分水岭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

2、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3、师范读,生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4、生再读,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诗的大意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岭头便是分

3、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三、再读古诗,品味想象1、再读过分水岭,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的情感。2、反复朗读,欣赏古诗的韵律,感受古诗的情趣。3、自由朗读,试着背诵。四、课堂小结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

4、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二课时一、出示图片,置身西湖1谈话:常言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然而没有西湖就没有杭州美。2出示图片3交流看后的感受?4引题:“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北宋的大文豪苏轼就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出示题目。二、介绍作者1苏轼何须人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用一句话说一说作者给你留下的印象。2介绍写作背景三、品读诗文,体验情感(一)认读

5、诗文1范读2自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律3检查朗读(二)感受诗意1自学: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诗意。2交流自学结果。这首诗写了什么?3品诗现画,(1)出示阅读话题:读完这首诗,大家感觉到西湖的美吗?美在哪呢?用心读一读,品一品,看看这次你从诗中的字里行间能看到了西湖怎样的美丽景象?(2)学生自读(3)全班交流:交流要点:水光潋滟晴方好1从“水光潋滟”中看到了水光波动,金光闪闪,五彩斑斓的西湖。2设问: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像)山色空濛雨亦奇。1从“山色空濛”中读到了“迷迷蒙蒙”2设问: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这两句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西湖?师:西子是谁?究竟

6、有多美?(西子资料)生畅言。师:那此时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了,西湖得有多美?(生想象)“淡妆浓抹”什么样?“盛装浓抹”之下的西湖什么样?“淡妆” 之下的西湖又是什么样?谁来读?(四)体会情感。师:题目中的一个“饮”字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看资料“饮”中蕴含了事,“饮”中蕴含了情。带着体会读文。(五)小结:寥寥四行短句,画描出西湖的精髓,西湖就如那吴越时代的美女西施,淡妆粉黛也好,浓抹唇眉也罢,都不能增减她靓丽中的妩媚;而西湖不亚千年前的西施,不管晴空艳阳,还是细雨和风,都无时不展示她别样的韵味,另类的风情。诗人赋予了西湖灵魂,非东坡妙思佳句不足以极其美;西湖挑逗出诗人才华,非西湖诗情画意不足尽其才!修改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