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190978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园林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园林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园林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园林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 第一节 园林土建工程施工作业安全技术 一、高处作业基本安全要求 (一)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二)施工作业场所所有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掉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无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人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 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掉。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二、临边作业基本安全要求 (一)临边作业是指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于80cm的高处作业。 (二)对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

2、措施 1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2头层墙高度超过3.2m的二层楼面周边,以及无外脚手的高度超过3.2m的楼层周边,必须在外围架设安全平网一道。 3当临边的外侧面临街道时,除防护栏杆外,敞日立面必须采用满挂安全网或其他可靠措施作全封闭处理。 三、攀登作业基本要求 (一)攀登作业是指借助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二)攀登的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 (三)移动式梯子,均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验收其质量。 (四)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3545为宜,铰链必须牢固,并应

3、有可靠的拉撑措施。 (五)固定式直爬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5m为宜。超过2m时,宜加设护笼;超过5m时,必须设置梯间平台。 (六)登高安装构件时,应设临时护栏并挂设安全网。 四、悬空作业基本安全要求 (一)悬空作业是指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二)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必须经过技术鉴定或验证方可使用。 五、土方工程基本安全要求 (一)挖土前依据安全技术交底了解地下管线、人防及其他构筑物状况和具体位置。地下构筑物外露时,必须进行加固保护。作业过程中应避开管线和构筑物。在现场电力、通信电缆2m范围内和现场燃气、热力、给排水

4、等管道1m范围内挖土时,必须在主管单位人员监护下采用人工开挖。 (二)开挖槽、坑、沟深度超过I5m,按安全技术交底放坡或加可靠支撑。 (三)挖土过程中遇有古墓、地下管道、电缆或其他不能识别的异物和液体、气体时, 应马上停止作业,井报告施工负责人,待查明处理后,再持续挖土。 (四)人工开挖土方,两人横向间距不得小于2m,纵向间距不得小于3m。 垂直运输使用井架、龙门架、外用电梯运送混凝土时,车把不得超出吊盘(笼)以外,车轮挡掩,稳起稳落:用塔吊运送混凝土时,小车必须焊有牢固吊环,吊点不得少于4个,并坚持车身平衡;使用专用吊斗时吊环应牢固可靠,吊索具应符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要求。 (二)混凝土浇灌安

5、全要求 浇灌高度2m以上的框架梁、柱混凝土应搭设操作平台。 (三)混凝土养护安全要求 使用覆盖物养护混凝土时,预留孔洞必须按规定设牢固盖板或围栏,并设安全标志。 七、脚手架工程基本安全要求 1脚手架与高压线路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2大雾及雨、雪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脚手架上的高处作业。雨、雪天后作业,必须采用安全防滑措施。 3作业人员应佩戴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中,不要放在架子上,以免掉落伤人。 八、砌筑工程基本安全要求 1在深度超过15m砌筑基础时,应检查槽帮有无裂缝、水浸或坍塌的危险隐患。送料、砂浆要设有溜槽,严禁向下猛倒和抛掷物料工具等。 2在架子上用刨锛斩砖,

6、操作人员必须面向里,把砖头斩在架子上。挂线用的坠物必须绑扎牢固。作业环境中的碎料、落地灰、杂物、工具集中下运,做到日产日清、自产自清、活完料净场地清。 3在地坑、地沟砌砖时,严防塌方并注意地下管线、电缆等。在屋面坡度大于25度时,挂瓦必须使用移动板梯,板梯必须有牢固挂钩。檐口应搭设防护栏杆,并立挂密目安全网。 九、防水工程基本安全要求 患有皮肤病、眼病、刺激过敏者,不得参加防水作业。施工过程中发生恶心、头晕、过敏等现象时,应停止作业。 1外饰面工序上、下层同时操作时,脚手架与墙身的空隙部位应设遮隔措施。 2外装饰必须设置可靠的安全防护隔离层。贴面使用的预制件、大理石、瓷砖等,应堆放整齐、平稳,

7、边用边运。安装时要稳拿稳放,待灌浆凝固稳定后,方可拆掉临时支撑。废料、边角料严禁随意抛掷。 3在高大门、窗旁作业时,必须将门窗扇关好,并插上插销。 十一、油漆工程基本安全要求 易挥发的汽油、稀料应装入密闭容器中,严禁在库内吸烟和使用任何明火。 第二节 园路、景石与水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 一、园路工程施工安全要求 (一)园路工程施工一般要求 在建造园路时,应切实保护原有树木和植被。凡古树名木或干径在15cmn以上的树木,应原地保留,道路避让。一般树木或坎或迁,应按规定报批,批准后方可施工。 (二)园路工程施工安全要求 l、弯曲道路应有适当措施、避免游人截弯取直,破坏草皮、地被植物或灌木。 2、凡采

8、纳自然块石作侧石时,侧石边线及侧石面标高须基本平整,不得有锐利尖角凸出。块面短边大于20cm时,侧石面标高同意有高差,但块石顶面必须平整。 二、水景工程施工安全要求 (二)水景工程施工安全要求 l、一般近岸处水宜浅深度(0.40.6米),面底坡缓(1/31/5),以求节约和安全。人流密集地方,防止落水。 2、水体制定中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必须构筑防水层,与外界隔断。 (三)喷泉施工安全要求 3、较大水池的变形缝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cm。水池设变形缝应从池底、池壁一直沿整体断开。 4、变形缝止水带要选用成品,采纳埋入式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施工中浇注防水混凝土时,要控制水灰比在0.6以内。每层浇注均

9、应从止水带开始,并应保证止水带位置准确,嵌接严密牢固。 5、施工中必须强化对变形缝、施工缝、预埋件、坑槽等薄弱部位的旌工管理,确保防水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特别是在卷材的连接和止水带的配置等处,更要严格技术管理。 三、假山工程施工安全要求 (一)假山工程施工的一般要求 1、综合工程中的假山叠石工程,应在主体工程、地下管线等完工后,方可施工。 2、景石装运应轻装、轻吊、轻卸。如峰石、斧劈石、石笋等,在运输时应用草包、草绳或塑料材料绑扎,防止损伤。 (二)假山工程安全施工 l、操作前对施工人员应进行安全交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施工人员应按规定着装,配戴劳作保护用品,穿胶底

10、防滑铁包头保护皮鞋。 3、山石吊装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操作,并在起吊前进行试吊,五级风以上及雨中禁止吊装。 4、垫刹时,应由起重机械带钩操作,脱钩前必须对山石的稳定性进行检查,松动的垫刹石块必须背紧背牢。 5、假山堆叠及峰石的堆置,必须依据施工现场条件,配备起吊设备,搭建脚手架。高度6m以上的假山,应分层施工,避免由于荷载过大造成事故。 6、如遇大风、大雨、下雪天气,一般应停止露天叠石作业。如遇特别状况必须持续施工,应有相应的技术安全措施。 四、土方工程施工安全 (一)土方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 l、土方开挖 依据土方开挖的深度和工程量的大小,选择机械和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的方案。 2、排水 为防止基坑

11、浸泡,除做好排水沟外,要在坑四周做挡水堤。 (二)土方开挖的安全措施 (1)每项工程施工时,都要编制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其内容包括施工准备、开挖方法、放坡、排水、边坡支护等,边坡支护应依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制定,并有制定计算书。 (2)人工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坚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三)土方工程施工操作安全交底 l、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内存在的各种障碍物,均应拆掉,清理或迁移。 2、山区施工,应事先了解当地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如因土石方施工可能产生滑坡时,应采用可靠的安全技

12、术措施。在陡峭山坡脚下施工,应事先检查山坡坡面状况,如有危岩、孤石、崩塌石、古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时,应妥善处理后,才干施工。 3、土方开挖前,应会同有关单位对四周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进行检查和鉴定,相临坑基深浅不等时,一般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否则应分析后施工的深坑对先施工的浅坑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应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 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项目,防止挖方或铺填超厚。施工现场应依据必须要安设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红灯警示。 5、土方工程、坑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文物、古迹遗址或化石等,应马上保护现场和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6机械挖土,多台阶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的稳定,依据规定和验算确定挖土机离边坡的安全距离。 第 1 页 共 1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