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介绍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1902419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介绍(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分享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头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 痛太阳攻。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胸腹 部病症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

2、阑尾穴针留。腰背 四肢部病症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 当深。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其他病症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

3、穴,长强百会中。三里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内庭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曲池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廖合谷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委中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两膝难伸屈,针

4、下少安康。承山承山名鱼腹,月专下分肉间。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昆仑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月专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环跳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呆痴针与灸,用此没疏虞,阳陵泉 阳陵泉居膝下,一寸外廉中。膝腿难伸屈,拘挛似老翁,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风。诚记微微刺,方知最有功。通里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善呻并数欠,懊愀及心忪,实即四肢肿,喉间气难通;虚则不能语,苦呕痛连胸,肘膊连臑痛,头腮面颊红。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列缺列

5、缺腕侧上,手指头交叉。主疗偏风患;半身时木麻,手腕全无力,口禁不开牙。若能辨补泻,诸病恰如拿。百会头顶凹中悬,上星入发一寸权。印堂两眉中间取,太阳眦角一寸许。委中国窝纹中屈,承山人字纹中戏。梁丘膝上二寸去,血海膝上二寸齐。膝眼膝下两陷中, 昆仑外踝跟腱引。 膝下三寸足三里, 隐白大趾依甲系。 外踝三寸悬中找, 内踝三寸三阴沟。 华佗夹脊外五分, 十有七穴各自取。 十宣十指尖端找, 肾经涌泉足心翘。 风池耳后发际内, 肾俞二三腰椎照。 曲池肘纹肱外招, 扭伤曲池下外导。 合谷第二掌骨中, 内关掌后二寸绕。 腰痛委中求, 头面合谷收。踝痛找悬钟, 腹痛三里留。 急救掐人中, 疲劳华佗留。(一)手太

6、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行开始之经,左右共22个腧 穴。此经主要病候为:胸肺部胀满、咳嗽、气喘、呼吸困难、 小便频数或黄赤、缺盆及手臂内侧痛、手掌发热、肩背痛或 冷痛、外感风寒发热。1 .中府穴位: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距任脉6寸。 取穴:仰卧,先定云门,后定本穴。即任脉华盖穴旁开6寸 处。主治:咳嗽喘息、胸肋痛、肩背痛。针灸:针35分, 灸37壮,不宜深刺。穴名浅解:本穴原名“府中俞”“膺中俞”,后简称“中 府”。手太阴经起于中焦,肺脏处于胸中,为吐纳内外气的 府库;且此穴为本经的募穴,募者集也,是本经经气聚集较多之处,故名为中府。备考:本穴是手足太阴两经之交会处。 百证赋:“

7、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2 .云门穴位:锁骨外端下缘凹陷中。取穴:仰卧,在中府上1 寸,与任脉璇玑穴相平,外开6寸处。主治:同中府穴。针灸:同中府穴。穴名浅解: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出天气。” 肺脏是脏腑之华盖,象天。肺经之气聚于中府,从云门穴发 出温煦濡润,如云之出天气也,故名云门。一说:肺居上焦,象天,病邪侵及肺脏,则上焦阴滞 之气盛,好似阴云布敷。若对云门穴或针或灸,则有疏散阴 郁之功,故在临床上常用治疗肺气壅滞,喘闷不畅的证候。 备考:患痨瘵者,常在中府、云门穴有压痛。3天府穴位:腋下3寸内廉赤白肉际。取穴:手掌向前、垂 臂,当腋横纹前端与尺泽穴成直线,适当乳头相平处取之。主治

8、:气喘、鼻衄、痛。针灸:以手平举,针35分。穴名浅解:肺居脏腑之上,故名之以天;府者聚也。 肺经经气出于云门,布入上肢,在天府穴小集。故名天府。 备考:百症赋:“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4 .侠白穴位:天府穴下1寸。取穴:从尺泽穴直上5寸取之(也要参考天府穴位)。主治:咳嗽、烦满。针灸:针35分,灸37壮。穴名浅解:“侠”,古医籍中与“挟”字通用。肺色白, 两臂下垂,此穴适值肺脏的两旁,故名侠白。备考:寿世 保兀治赤白汗斑。5 .尺泽穴位:肘窝横纹中。取穴:仰掌微屈肘,于约纹上, 沿大筋外侧取之。主治:咳嗽、胸胁胀潢、肘臂痛、小儿惊风。针灸: 针35分。穴名浅解:按骨度折量寸法,从腕横纹到肘

9、横纹折量 为一尺。尺泽穴恰值肘横纹之赤白肉际,为手太阴肺经的合 穴。合象水之归,水之所归,大则为江海小则为湖泽,况肺 经合穴,在五行属水,故以尺泽命名。本穴为合属水,又以 “泽”名,故针刺用补法则益阴,用泻法则息热。备考:通 玄指要赋:“尺泽去肘疼筋紧。”6 .孔最穴位:前臂拇指侧,去腕7寸。取穴:伸臂仰掌,从 太渊穴直上7寸处取之。主治:头痛、咳嗽吐血、痔痛、肘臂厥痛、热病汗不 出。针灸:针37分,灸37壮。穴名浅解:孔最,为肺经的郄穴,“郄”者隙也。“孔” 指孔窍,“最”当甚字解,两字联用,义为大孔窍;同时也 含蓄着本穴有开瘀通窍的作用:故名。本穴为郄,郄穴多主 急症,如咳血、咽痛、痔痛等

10、症均可选用。备考 7 .少商穴位:手大指端内侧。取穴:大指内侧去爪甲角约一 分许,赤白肉际取之。主治:咽肿、鼻衄、昏迷。针灸:针1分。穴名浅解:手太阴肺经属金,在音为商,在时为秋。秦 问六元正纪大论以“太”和“少”来分别五音的阳和阴。 肺经属太阴,故以少商名之。本穴为肺经的井穴,属木,救 急常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备考:商(商、伤也),其气肃杀,故为通瘀解热的要 穴。百证赋:“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二)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共40个腧穴。此经主要病候为:喉 痹、齿痛、鼻流清涕或衄血、肩以下本经流注部位疼痛,邢 气盛则经脉所过处热肿,虚则憎寒怕冷。1商阳穴位:手食指端的内侧。取穴:食指

11、挠侧去爪甲角约1 分许,当赤白肉际。主治:齿痛、喉痹、昏迷、手指麻木。针灸:针1分,针尖略向上方。穴名浅解:大肠经与肺经均属金,其音为商,于时为 秋,具有清肃之气。但由肺经少商穴交传而来,是从阴经转 入阳经,故名为商阳。本穴为大肠经的井穴,属金,主治“心 下满”。备考:百证赋:“寒疟兮,商阳太溪验。”2.二间穴位: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取穴:屈指,当食指本 节前横纹头陷中,赤白肉际。主治:鼻衄、齿痛、喉痹。针灸:针23分,灸3壮。穴名浅解:“间”,当隔字解。本穴适当次指内侧,甲 后第二节后(第二间隔),故名二间。本穴为大肠经的荥穴, 属水,为本经的子穴,凡本经实证,宜用泻法。备考:通 玄指要赋:

12、“目昏不见,二间宜取。”3 .三间穴位: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取穴:握拳,于本节后 掌骨内缘陷中取。主治:喉痹、下齿痛、手指痛。针灸:针37分,灸 35壮。五指尽痛,可针入1寸5分,名为透掌针。穴名浅解:本穴适当次指内侧,甲后第三节后,故名 为三间。本穴是大肠经的俞穴,属木。凡木旺火盛,灼烁金经 的疾患,均用泻法。本穴一名小谷,二间穴一名间谷,均可 为合谷穴的辅助穴。备考:百证赋:“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4 .合谷穴位: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取穴:拇、食两指伸张, 当第一、二掌骨之间取之。主治:头痛、口眼斜、鼻衄、齿痛、喉痛、多汗。针 灸:针35分,灸3壮。孕妇忌用。穴名浅解:穴在拇、食指两歧

13、骨间凹陷中,因以两山 间的谷地喻之,名为合谷。合谷穴稍外方赤白肉际,名为虎 口(非合谷穴处),因而一般也常以虎口名代之。合谷穴为 大肠经的原穴,为经气聚集最深之点,灵枢九针十二原: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此外,两合谷穴与两太冲穴, 名为四关,为开泻热闭、气郁、血瘀的名穴。备考:百证 赋:“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四总穴歌:“头项寻列 缺,面口合谷收。”5 .阳溪穴位:腕关节拇指侧两筋间。取穴:手掌侧置,拇指 翘起,当第一掌骨后,伸拇长、短肌、肌腱之间,深陷处取 之。主治:头痛、齿痛、手腕痛。针灸:针34分,灸3 5壮。穴名浅解:“”与“溪”字通,义指山间的水沟。凡经 气循行到筋骨凹陷处

14、,在腧穴多以溪、池、渊、海、泉、谷 名之。本穴位于合谷后的凹陷中,又隶属于手阳明经,故名 为阳溪。本穴为大肠经的经穴,属火,火盛者宜泻之。常为 合谷穴的辅助穴。备考:百证赋:“肩阳溪,消瘾风之热 极。”6偏历头颈部腧穴示意图穴位:阳溪穴后3寸。取穴:肺经列缺穴上1寸5分, 略偏外侧取之。主治:目赤、鼻衄、肩臂痛。针灸:针34分,灸3 7壮。穴名浅解:“偏”在此处其义为斜向,“历”义为经过。 此穴为大肠经的络穴,经气循行到此处分出一支,斜向肺经 流动,故名偏历。备考:标幽赋:“刺偏历利小便,医大 人之水蛊。”7 .温溜穴位:阳溪穴后5寸。取穴:屈肘横肱立拳(用力握 紧),适当臂前肌肉隆起如蛇头形

15、之下端取之。主治:头痛、面肿、肠鸣腹痛、肩臂痛。针灸:针3 5分,灸37壮。穴名浅解:“温”义为暖煦,“溜”义为缓流。本穴为大肠经的郄穴,经气流动到此穴处,温煦深聚, 故称温溜。凡寒湿凝滞之证,本穴有温通散寒祛湿的作用。 用力握拳,本穴适当臂前肌肉隆起形似蛇头处,故一名为蛇 头。备考:百证赋:“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8.下廉胸腹部经络腧穴示意图穴位:曲池穴下4寸。取穴:屈肘横肱立拳,在曲池与 温溜穴成直线处取之。主治:头风、眩晕、肘臂痛等。针灸:针35分,灸 37壮。穴名浅解:“廉”当“隅”字,也当“棱”字解。穴在 曲池下4寸。当屈肘握拳,肌内棱起,形似菱角,穴在其下 端,因名下廉。备考:甲乙经:主溺劳、眼痛。9.上廉穴位:曲池穴下3寸。取穴:同上穴。主治:头风、半身不遂、肠鸣腹痛等。针灸:针58 分,灸37壮。穴名浅解:穴在曲池下3寸。屈肘握拳,肌肉棱起, 形似菱角,穴在其上端,故名为上廉。备考:上下廉两穴, 均可作手三里的辅助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