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189441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1项目背景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主题,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所牵制的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最为紧迫的自然资源问题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70%,这些为全国创造最基本生活资料的人,他们的生命之源农村饮水的安全与否,已成为人 民保障饮水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大力普及农村自来水工作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农村自来水系统应当成为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胡锦涛总书记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做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

2、再喝高氟水”的重要批示,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国家计划“十一五”期间解决6008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到0年完成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减半任务;经过15年努力,到20年基本解决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进行,使其有的放矢地实施,前期的基础工作主要为,对农村饮水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及分布范围、饮水不安全问题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提出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11农村供

3、水和饮水概况1.1.1地理概况*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东临X县区,西接XX县区,南靠祁连山与县区相接,北与合黎山及XX省的XX县区相连。全县南北最宽约7km,东西最长约49.7k,总面积277.6km2。该县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的走廊地形。南部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北部由北部向西南倾斜,海拔高程在170m340之间。在地貌特征上可分为三个类型:南部属祁连山地区、北部属合黎山低山丘陵区,中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区。 1.2气候条件*县属大陆性寒温带干旱气候,具有干燥、少雨、蒸发强烈、多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7.6,多年平均降水量1177m,多年平均蒸发量233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304小时,多年平均风速为

4、3.1m/s,最大风力1级,无霜期为179天,最大冻土深度114cm113社会经济概况*县全县辖小屯、鸭暖、倪家营3乡,城关、新华、蓼泉、板桥、平川、沙河6镇,105个村,7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27万人,占总人口的86。202X年全县总产值14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0581万元,人均纯收入335元。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为主。202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元,大牲畜存栏5.96万头,小牲畜存栏23.4万头。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全,312国道与兰新铁路横穿东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70%农户已开通程控电话,小康村建设工作稳步进行(详见县级调查表1:*

5、县自然、社会、经济情况汇总表)。 1.1.供水、饮水概况近年来,*县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已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共计21处(其中:农村人畜饮水工程3处、农村人饮解困工程14处和氟病改水工程4处),完成工程总投资1687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91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70.757万元,工程设计年供水量295.46万立方米,实行全日供水,日供水能力80.6吨,受益乡镇7个,受益村34个,受益社250个,受益户295户,截止202X年底,饮水安全人口为4.4327万人,普及率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35.14。其中:0X22X年饮水解困解决287人,氟病改水解决8960人,999年人饮项目

6、解决639人。此次调查,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为094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64.62。其中:饮用.0mg/以上高氟水的人数为76人;饮用苦咸水的人数为25860人;饮用污染水人数为22597人;水量不达标人数为1519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数为104人。 1.2农村供水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新中国成立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重视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工作,曾多次指出“乡镇供水工作这是为人民造福的大事,对人民生活生产关系极大”。*县农村饮水事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易到完善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5070年代,农村人口较少,生产,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用水量较

7、少,再加人们在农田使用化肥、农药、规模养殖企业和乡镇企业污水不达标排放量较少,对水质的污染也不严重,因此,农村居民在一般年份吃水困难问题 不很突出。此阶段主要是结合改造和新修灌溉工程,修建一些简易的引水渠道,并利用原有的土井、捞池、水塘等饮水设施兼及解决饮水困难问题。进入70年代后期,水利部门开始有计划地规划和兴修农村饮水工程,以解决严重缺水地区群众的饮水问题。主要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修建工程规模较小的水窖、土井、水池等,解决了山区部分农村饮水问题严重困难地区的饮水问 题。 二、全面发展阶段。809年代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乡镇人口迅猛增长,而且由于持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在下降,供水不足问题严重制约

8、着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农村饮水工作被列入*县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议程。19861999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在解决农田灌溉的同时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陆续修建了一些专供饮水用的机电井、蓄水池、“小高抽”等工程。资金上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在国家小型农田水利事业补助费中单列专项资金,用于饮水工程建设,并在钢材等物资上给予支持,从而使农村饮水工作走向全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县强调农村饮水工作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还进一步明确“小型农田水利经费、甚至水利基建费,应首先用于解决人畜饮水”。此阶段陆续新建人饮工程3项,解决了8个村2个社207户639人的饮水困难

9、问题。同时还发动群众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提、挖、截等各种措施,解决部分村社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三、快速发展阶段。20年以后,国家开始实施人饮解困项目,在各方努力下,*县的农村饮水、乡镇供水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共建成农村人饮解困工程14项,氟病改水工程项,共解决26个村218个合作社,101户3.737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使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从而证明了乡镇供水对推动我县小康社会的积极作用。 (一)主要成就(1)兴建了大批的农村饮水、乡镇供水工程。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缺水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大搞饮水工程建设。目前,全

10、县已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共计21处(其中: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处、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处和氟病改水工程4处),全县完成工程总投资167.75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9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70757万元,工程设计年供水量25.46万立方米,实行全日供水,日供水能力94.8吨,受益乡镇7个,受益村30个,受益社5个,受益户12371户,饮水安全人口为437万人。其中:1998199年新建人饮工程3项,完成总投资29887万元,其中:省专项资金7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2681万元,工程设计年供水量67.7万立方米,实行全日供水,日供水量1843.1立方米,解决8个村2个社207户639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11、。22X年以来,我县完成农村人饮解困工程14项,氟病改水工程4项,共18项;完成总投资1388.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8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43.4万元,完成工程建设内容:修建水厂1处,截引工程或清水池2处,新打机井1眼,修建水塔12座,新建调蓄池1座,修建检查井257座,铺设管道832.9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5.53,安装供水变频调压设备4套,安装水泵22台,修建管理房1563.5平方米,工程设计年供水量28.19万立方米,实行全日供水,日供水量6251.7立方米,共解决26个村218个合作社,1219户3.7937万人饮水困难问题。()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农村脱贫致富进程。

12、通过修建饮水工程,使受益区农民从繁重的挑水、背水劳动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农业、工副业生产中,许多农户还利用饮水工程的多余水源,积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搞庭院经济,拓宽了致富门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目前解决人口为例,全县共解决3737万人的饮水困难,年可节省农村挑水劳动工日约8.8万个,按每个工日10元计算,年可创收3458万元,相当于人均年增收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3)减少了疾病,增进了健康。受益地区群众,过去长期饮用当地涝坝水、坑水、高氟水,卫生条件极差,肠道传染病、肝病、氟中毒病等发病率很高,有的群众一年劳动所得还不够看病钱,精神上和肉体上造成极大痛苦。饮水工程建成后,根据X

13、X县区防疫站化验分析,以上工程水源水质中ph值、总硬度、各种离子等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供水量满足每人每天50升的需水要求,而且做到了供水到户,达到自来水的要求,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因饮水导致的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4)增进了团结,促进了社会稳定。由于缺水,村之间、村民之间经常发生水事纠纷。在许多地区,因争水而产生矛盾,影响了团结和社会稳定。饮水工程建成后,人们摆脱了缺水的困扰,减少了纠纷,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德政工程”、“富民工程”,送来的是“生命水”、“致富水”、“幸福水”,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团结,促进了社会稳定。(5)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供

14、水工程建成后,有了足量优质的水,人们居家生活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意识大大提高,与水有关的疾病明显减少。群众开始改厨改厕,购置洗衣机,群众用节约的水在街道周围、房前屋后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改善了生态环境。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悄然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6)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把加快小城镇建设做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乡镇供水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乡镇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践证明,乡镇供水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业、饮食服务业等等的发

15、展,对农民素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1.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及调查的目的1.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水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体66是由水组成的,要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人每天至少要得到升安全饮用水。加上其他日常生活用水,每人每天大约需要50升水。据估计,在发展中国家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每年造成的死亡超过00万人。在我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五十多种。要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水与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而且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在我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5多种,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就成为减少疾病、提高健康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饮水条件,保障农民安全饮水,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 1.3.1.1农村人饮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县地处西部边远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及社会经济状况与以往相比,虽有很大改观,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