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监督机制调研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893468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干部监督机制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领导干部监督机制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领导干部监督机制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领导干部监督机制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领导干部监督机制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领导干部监督机制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干部监督机制调研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领导干部监督机制调研报告 党政“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骨干力量。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深入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健全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此,我们专门成立课题组,围绕健全和完善党政“一把手”监督机制,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党政“一把手”监督机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近年来,X县区以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以党务公开促进村务公开等试点县工作为动力,不断完善和

2、创新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注重发挥教育、约束、监督、协作功能,切实解决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注重发挥组织的教育功能,着力解决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建设为基础,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筑牢自我监督、接受监督的思想防线。一是突出政治理论教育。严格落实“2”(即每天学习1小时、每月精读本书、一年至少撰写2万字读书笔记)学习制度,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中央和区、市、县党

3、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不断接受党的宗旨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掌权、如何用权的问题。二是注重监督意识教育。在召开会议、上党课、实地观摩等活动中,县委、政府“一把手”坚持做到政策纪律逢会必讲,廉洁自律警钟常敲,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增强监督意识的同时,也为发展党内民主、活跃党内生活、实施党内监督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县纪委、组织部把容易忽视或违反的党纪政纪条规摘录出来,制作成卡片、“口袋书”,发放到包括党政“一把手”在内的所有党员干部手中,确保能随身携带、随时学习、随时警醒。三是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在全县范围内先后开展向任长霞、牛玉儒、郑培民等先进

4、典型人物学习活动,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弘扬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良好风尚。同时,在县检察院建立干部警示教育基地,认真抓好警示教育,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运用以案说法、以案说纪等形式,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懂规矩、守规矩,不触“红线”、不越“雷池”。 (二)注重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着力解决领导干部的自律问题。积极探索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管理监督的有效形式,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一是健全决策公开机制。结合工作实际,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县区第七届委员会工作规则,制定了县委全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县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县委“四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试行)县

5、委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完善党代表提案议案办理、列席全委会和常委会、视察调研、联系群众等制度。在实际决策过程中,严格按照调查研究、提出方案,征求意见、论证评估,充分讨论、集体决策,监督检查、执行反馈等步骤进行,做到以制度防微杜渐、严格管理。二是健全用人公开机制。深入开展全区差额选任科级领导干部试点县工作,制定县委全委会(常委会)对新提拔任职干部实行票决制暂行办法X县区差额选任科级领导干部暂行办法科级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等,全面推行“两公开四差额”(公开职位、公开程序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试行办法,不断完善干部考察责任追究

6、、考察预告、公开选拔(选调)、竞争上岗、任职试用期、调整不胜任现职等制度,切实把“初始提名权”交到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手中,前移了干部推荐提名“关口”,使群众意愿和呼声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第一通道”,有效防止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三是健全党务公开机制。把县委权力运行公开作为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依次对县委、政府和乡镇、部门的职权进行逐层清理,编制公布了县委、部门和乡镇职权目录,进一步明确了行使权力的条件、承办主体、运行步骤、监督环节、反馈办理等,把每一项权力的运行步骤、监督制约、投诉途径等,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党员群众公开,让权力“用”得明白。同时,制定关于在全县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

7、于开展以“党务公开促进村务公开”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完善县、乡、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党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网络信息和手机“农信通”等平台公开党务政务信息,不断扩大公开覆盖面,切实增强监督效果。 (三)注重发挥社会的监督功能,着力解决群众参与监督的问题。注重听取“群众意见领袖”的意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管理监督力度和实效。一是打开监督窗口。建立健全县委事务例行公开、党内情况通报、党务公开考核奖惩制度,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X县区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政府行政许可的审批项目,编制了详细目录,在县有线电视台

8、和政府信息网站进行公开,还把国家投资的建设项目安排及实施情况、国有土地出让、国有资产处置、公益事业项目经营权出让、城市小区建设用地等重大事项在网站上公布,制约了“一把手”在行政审批上的“特权”,充分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织密监督网络。广泛宣传“120”干部举报平台,利用举报监督电话、举报电子邮箱等载体,积极完善信访、网络、电话“三位一体”的监督举报网络体系,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在婚丧喜庆、职务升迁调动,以及“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力度。在全县范围内聘请15名政治素质好、原则性强、公道正派、敢说敢讲的“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党外干部和群众代

9、表担任义务监督员,专门负责监督“四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情况和重要岗位干部履职情况。同时,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注重收集研判处理新闻媒体、网上舆论涉组涉干信息,对媒体、网络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处理。三是注重监督效果。坚持有举必查、查必有果,敢于较真、敢于碰硬的原则,建立健全举报核查处置、首办责任、信访接待、督办催办、限时办结、结案审查、情况通报等制度,对党员干部群众反映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重点查办,确保一查到底。对查实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决不让投机钻营者有机可乘,决不让铤而走险者侥幸得逞,决不让触犯法纪者逃脱惩处,从而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干部管理监

10、督工作的积极性。 (四)注重发挥部门的协作功能,着力解决干部监督合力的问题。积极落实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和范围,分层次对干部实施监督,初步建立了一个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馈及时的干部监督体系。一是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完善干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信访、计生和公检法等监督部门(单位)信息“联网”,每月收集一次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意见,每季度召开一次干部联系会议,分析全县干部队伍建设状况,相互通报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在平时的实绩考核还是干部选任中,组织部门都会联合纪检部门共同进行,并征求综治、计生等部门的意见,协同

11、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关。二是建立纵向预警机制。修订完善了XX县区领导干部谈心谈话暂行办法X县区科级领导班子“一把手”季度汇报制度X县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办法等制度,探索建立了以谈话警示、调查落实、结果运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分类分层廉政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对涉及“四重一大”决策事项,充分利用各类会议、基层调研等时机,及时提醒,进行普遍性预警;对群众反应涉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个别谈话的形式,实施个别性预警;对暴露出的违纪违规行为,建立起及时纠错、严肃追究责任的惩戒性预警,进一步筑牢了各级领导干部的“防腐堤”。三是建立审计跟踪机制。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察考核工作

12、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党政“一把手”全程审计跟踪制度,做到同时部署、同步运行,使审计结果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为客观评价干部提供依据。同时,把审计调查作为审计工作的前提,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有机结合,使任前审计、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全覆盖,做到警钟长鸣,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党政“一把手”管理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XX县区初步建立了职责明确、程序清楚、操控有效、约束有力的党政“一把手”管理监督体系,切实改变了本属于集体行使的公共权力高度集中于“一把手”的状况,有效减少了决策失误和权力滥用,提高了公共权力效益,促进了“一把手”规范用权、依法办事,为“五个

13、彭阳”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但结合调研中反映的情况和收集的意见建议,也感到对党政“一把手”的管理监督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接受监督的意识差,不让监督、不容监督。有的党政“一把手”不能正确处理和对待党内监督,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差,总以为自身素质高,走得正,行的端,不需要监督,特别对来自群众的监督视为挑毛病、不支持,对来自同事的监督视为设障碍、不合作,对来自上级的监督视为找茬子、不信任;有的平时习惯了家长作风,自恃高明,作风霸道,在工作中没有认真执行干部监督的有关规定,使一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因赋权过重,在工作决策中大权独揽,习惯于一个人说了算,没有认真执行民主集

14、中制原则,把来自各方面的善意监督,看作是对其权威的挑战,权力的过分集中,妨碍了有关监督措施的落实。 (二)上级组织重用轻管,疏于监督、不善监督。就上级党组织而言,有的领导同志认为,下级党政“一把手”是经过多方严格考核考察后挑选的,因而过分地相信“一把手”的素质和自觉性,监督不监督无所谓;有的出于调动“一把手”工作积极性的考虑,较多的是靠听汇报、看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等进行监督,而实地察看、走访座谈的监督活动偏少,对“一把手”的思想动态、工作作风、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动态式了解和掌握不够,即使对“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总是遮遮掩掩,处理起来也是避重就轻,从而使威慑力最强、成效最为显著的上级监督工作不够到位

15、,监督职责和效果打了折扣。 (三)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不便监督。在同级班子中,有的成员认为“提了意见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不愿意被“一把手”误解为自己有“野心”、“想篡权”,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大搞“你好,我好,大家好”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会遭“一把手”打击报复,或被上级组织当成“闹不团结”,而影响自己的进退留转;有的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即使对“一把手”违法违纪问题有所察觉,但普遍采取“宽容”态度,不闻不问,不愿刨根问底,或向上级反映。表现在研究干部任用方面,有的成员即使有意见,也是息事宁人,不愿说;有的怕跑风漏气,不敢说;

16、有的不坚持原则,不在会上说。由于班子内部缺少互相监督,出现“用了大家不满意的人,会上无人说个不字,提拔不久的干部出了问题,又很难分清责任”的怪现象。 (四)干部群众碍于权威,不敢监督、难以监督。有些党员干部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中,认为监督是党组织的事,对一些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价值目标完全定位于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上,实用主义思想严重,在对“一把手”的监督上不是坚持原则,而是投桃报李,互相利用;有的干部群众对“一把手”具有崇权心理,“一把手”的态度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心打击报复,怕“穿小鞋”、怕“扣帽子”,故宁可“多种花少栽刺”,信奉“是非面前莫开口”的处世哲学,不敢挺直腰杆对“一把手”进行监督。同时,还存在“一把手”权力运作透明度不高,领导干部的日常活动和工作情况公开不够等问题,干部群众对“一把手”的“事”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所以,对“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