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1884010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FF r F-FFFF-, FXF-人才肝听.F J M=XF、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 体。随着 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 目前媒体舆论、政府官员和学者多在关注民工艰苦和边缘化的生存状态,而对于更多的滞留在农村的民工家人却关注不够。留守

2、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留守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 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留守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是不可

3、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一、留守老人生活状况1.打工子女的经济支持不可高估,留守老人经济状况依然较差,而且劳动强 度增加子女外出务工的确带来了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但是单靠外出打工子女的给父母的 支持还不能给予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撑。由于农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农民长期以来储蓄率较低,在调查中有人估计农村老人没有养老积蓄的要占到70%以上,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负担由儿子负担,但是子女外出后,除了极

4、少数有权威的老人主持全家财政外,大多数老人需单独理财。电费每月1020元,米每斤1.1元,电话月租费15元,柴每担15元,煤球3元一个,自来水,按当地标准 一个老年人一年需要700 1000元才能基本维持生活,且老人不能生病。夕卜出打工子女对老人每年的转移支付平均要低于上述数字,因此我们不可过高估计打工子女的经济支持。由于收入较低,老人们的生活很拮据,我们在调查中经常听到老人们如下的描述:“儿子一年能搞几万把块钱,回来好点的时候会给两包烟。”“我一个月只点灯二三十元钱,最多三十几块,电话,我不打。”“大儿子每年给千把块钱,小儿子给四五百斤水稻,现在钱不值钱。”“就怕刮大风下大雨,房子用的是大瓦

5、,大雨会漏。”“彩电又耗电,一开就要钱,我不看电视”。一般农村家庭虽说有多个儿子,但是每个儿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强强维持生活,每年拿出千把元,但都不能维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我们注意到老人的住房条件通常要差于子女的住房条件,子女外出打工并没有十分显著地改善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反而往往 间接的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强度。调查时老人们说过去大集体年青人做工,老年人在家做饭,而现在老年人要做农活。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俗语:“白头发,下田皈;黑头发,打麻将;黄头发,大街逛。”由于每年双抢(抢收抢种)时只有3%勺外出务工人员会回来,年过七十仍然下田干活的老人不在少数,而请人(或拖拉机)犁田又由去年的

6、每亩 80元升至今年的100元,这将再次减少了老人们的收入。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参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据估计在只有5%E右,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外出务工子女对老人的医药支付能力显著增强,但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部分老人生病时缺乏生活照料调查可以发现, 村,很多留守老人虽然有子女在外打工赚钱, 人,因此大多数老人还是要从事农业生产,生活上缺乏照料是留守老人最大的问题,在农但是因为老龄化加重,农村留下的大都是老年 这就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而且身体年老体弱使他们更容易受疾病的侵害,而在这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和关心,他

7、们大多忍受在病痛的折磨里,从而使空巢老人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甚至有一些老年人自杀事件的发生。而且高龄留守老人多行动不便,记忆力减退,听力视力减退,一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 能留下很多的安全隐患。由于人到老年,一般体弱多病,普遍患有慢性病。子女外出务工增强了老人医药支付能力,负 担起了老人大部分的医药费,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老人平时往往到村中医生处看病,不需现场付费,医药费由年终外出子女回来时一把结账,而且还会劝有病不医的父母到医院就医。但是由于经济收入不高,还是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 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

8、择。一位老人2015年因为心肌梗塞住进医院,3天花了两三千元,觉得太贵了,后来就再也不去医院了。另一位老人抱怨说有次头晕挂号打针就要400多,吊了 4瓶水又花了 500块。据我们的初步调查,医药费是大多数老人家庭一项重要的支出,若使他们做到有病就医,其子女的支付能力也要大打问号。现在通讯方便,交通又方便,老人一旦生病,子女马上就能得到消息, 调查中大部分老人称如果通知子女,他们会回到身边,否则再有能力人家也瞧不起你,周围的舆论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是在调查中也有老人反映第一次生病时子女会回来,但是当老人第二次生病时,再通知子女回来就困难了,即使回来,在家里住上一两天也坐不住。一些老人最关心的事是

9、 怕自己生病时没人问,老人们发出了 “不求长寿,但求健康”、“我死了,找个人来埋都不好找”这样的悲观感慨。2 .生活负担重调查发现,因为子女长期在外务工,农村的空巢老人除了要负担农业生产和家务外,大部分的 空巢老人还要承担留守孙辈的养育责任,这样不光加重了空巢老人的生活负担,而且由于是隔代教 育,有的老人就一味地溺爱,导致一些懵懂少年滑进违法犯罪的深渊;有的老人还是用老一套来教育孙辈们,不免会引起隔阂、冲突,甚至发生悲剧。3 .社会关心力度不够与留守儿童一样,调查中发现,虽然农村中对于留守老人的关心大了很多, 但是仍然也是大多只限于物质上,在情感上帮助的仍然很少,而社会对于留守老人问题的关注高

10、了一些,而且 也有很多措施和办法,但是同样流于形势和表面,都没有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4 .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在调查中显示出两种安全问题,一是被欺骗,二用火用电安全。由于老人们的文化水平和鉴别能力的限制,而且现在伪造假币技术的提升,老人们很难区分真假,有一位老人就表示他曾收到一张100远的假钞,当时他根本不知道,直到使用时别人跟他说才发现。 老人们 大部分都是使用柴火的,烧完后他们没有把碳火用灰覆盖掉,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老人的安全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5 .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老来之时,每一位老人也都希望

11、自己的晚年能够开心地度过。大多数子女都是能尽自己的本分去赡养老人的,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子女经济实力本来就不怎么样,支付不起对老人的赡养钱,有的虽然也在外打工, 但却搞不到钱,几千元收入自 身难保,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家庭本身开销也大。当老人有好几个子女时,由于各家经济实力不平衡更容易产生纠纷,导致老人的赡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 还有一些两代人特别是婆媳 关系不好的,两方便会产生争执。更糟糕的是有的老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得不到儿子一丁点的赡养费, 媳妇更是认为他自己还有能力去干活,不需要给。这样的情况着实令人心寒。农村社会养老体制的不健全也给老人的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6 .老人的心理、情绪问

12、题从问卷结果来看,心理原因也是农村留守老人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来,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在农村约64%勺老人还是有老伴的,另外的却是一位孤单一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孤独。子女外出虽是为了提高生活条件, 但也因此让老人们感到孤独、无助。而且我国的国情与风俗习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在生活上依赖子女,在精神上也一样,所以儿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总是会感觉到寂寞孤独空 虚,而且常常有留守老人担心自己死了都无人知道,从而更加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精神负担。同时,平时农村精神生活的匮乏,使得留守老人寂寞和空虚无处排解。7 .留守老人的娱乐活动过于单调除了看电视、

13、聊天外,老人就没有什么其它消遣的办法了。 调查的几个村都没有老年活 动室或者老年协会组织。电视只能收到省台,而一些老人甚至为了省电连电视也不看。当问到老人们在休闲这方面是否有什么需求时,老人说没什么指望,看来老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似乎也不是很大。不过一位老人说“现在是一天日子一天过,老了人家都瞧不起”值得我们思考。8 .老人们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应当受到重视调查中由于赡养造成的纠纷并不多,但还是有一些,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子女经济实力本来就不怎么样,支付不起对老人的赡养钱,有的虽然也在外打工,但却搞不到 钱,几千元收入自身难保,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家庭本身开销也大。当老人有好几个子女时,由于各家经济实

14、力不平衡容易由于比拼导致不给老人赡养费,一个儿 子第一年收入好一点给了,而其他儿子不给,那么到了第二年不平衡,就都不给了。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农村70多岁老人还有劳动能力,种田可能比二三十岁人还在行,有些不懂事的媳妇就说你能力好,她就不给钱。在调查中,遇到一个老人现在正与小儿子闹矛盾,小儿子不给钱。老人说小儿子已经寄了好几千元钱回家,应该不在乎我的200元钱,但就是不给我。老人甚至激动地说,我现在生活条 件还不如五保户,五保户每年能得到1000元,花500还可以剩500。村干部来调解,也没有彻底解 决。村里干部向我们介绍说,遇到这类事时,有一点问题时老人不讲,只有激烈时才往村里跑,往乡

15、里跑,村里调解也有难度,到法院,传唤去,也很难执行,最终还是要到村里来,子女往往以“我开 支也大”作为借口。9 .调查除了反映出这些问题外,也有一些例外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守老人对现在生活状况比较满意。有81%勺农村留守老人依靠子女或自己劳动进行自养。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副业的自我劳动收入以满足基本生活要求。 如:彭王四组98高龄的老奶奶王明珍,53岁时老伴去世。1984年,子孙因工作需要迁居襄樊后,她 一直独守空巢,开垦2亩荒地,靠自己的劳动进行自养。她说:儿孙买房、上学需要花大钱,我自己 能过,不愿给子孙找麻烦。随着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为吃喝问题而发愁。多数老 人期待与儿女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由于住房、代沟或者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等种种原因未能够与 子女一起生活。加上老人与子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 择独立生活。个别子女具备所需的物质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 不独守空巢。大多因了子外出打工或女儿出嫁,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管理责任田,养家护院,或抚养孙儿。因此,孤独是留守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