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的强音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883863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山黑水的强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白山黑水的强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白山黑水的强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白山黑水的强音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白山黑水的强音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山黑水的强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山黑水的强音(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山黑水的强音有人说, 东大的校园是美丽的,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苍松翠柏间的水榭楼台, 天高云淡下的白鸽飞舞, 美得大气, 令人心醉;有人说,东大的历史是悠久的,新开河边的朗朗书声,四川三台的竹屋草堂,南湖河畔的重塑辉煌步步都有故 事,处处留有追忆;有人说,东大的人才是一流的,老人们嘴里的张少帅,历史课本中的苗可秀,钢铁界的权威靳树梁历史长空,繁星璀璨;东大的美丽,东大的悠久,东大的一流,都源于东大的 光荣传统和东大精神。 “爱国爱校” 的立校之魂,“严谨治学” 的学术态度无一不是对东大精神最好的诠释,无一不是 留给每一位东大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爱国主义筑就东大魂东北大学是在中国人对

2、抗日本的侵略中诞生的。 1921 年奉天省议会商议创办东北大学,日本驻奉总领事闻讯立刻跑 到大帅府抗议设立这一大学, 说道“: 你们要想造就理工人才, 可以上我们的旅顺工科; 学医可以到我们的南满医大; 学文、 学法可以到日本去,我们可以给予官费优待及一切便利。 ” 当时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省长张作霖听到日本的抗议 后,很生气,说道:“日本人反对, 我们必须办, 而且要快办。 ” 1921 年 10 月 25 日,奉天省议会一致通过创办东北大学的决 议。张作霖于 10 月 29 日即批复同意。 东北大学于 1923 年 4 月 26 日正式创立了。1928 年 8 月,张学良继掌东北政权,

3、 兼任东北大学校长。 任校长后, 他呕心沥血, 锐意经营, 确定了 “研究高深学术, 培养专门人才, 应社会之需要, 谋文化之发展” 的办学宗旨。 到 1930 年秋,东大有 6 个学院 24 个系 8 个专修科,舍宇壮 丽、经费充裕、良师荟萃、学风淳穆,在校学生 3000 人, 教授 300 余人。据记载,东北大学是当时国内学生最多的大 学。张学良出任校长前后,为改善办学条件,共捐资 180 万 现大洋修建了汉卿南、北楼,容纳 3 万人的罗马式体育场, 以及容数百人的凹字形学生宿舍楼以及38 栋教授住宅楼、化学馆、 纺织馆、 图书馆、 实验室等。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迤逦奇特,规模宏伟,在

4、当时国内大学中堪称一流。然而,“九 ?一八”的枪炮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阻断了 东北大学快速发展的势头,东北大学被迫走上了流亡的征途。在随后近 20 年的时间里,东大师生先后辗转北平、西 安、开封、四川三台等地,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一路求学, 一路抗争,将东大人爱国的种子传播到四处。从“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 ,东大师生无所畏惧、舍生取义的壮举, 将爱国主义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的东北大学将办学思想从办学 救国转为办学强国,开始了新的征程。在随后的50 多年时间里,东北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在保持和发扬面向 基础产业的冶金、 材料、 矿业、机械等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

5、大力支持和发展计算机、自动化等高科技新兴学科。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东北大学充分利用科技人才优势,以孵化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服务社会的坚实支撑点,探索出了一条产 学研相结合,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起源于信息科 学与工程学院的东软集团鏖战商海,一路凯歌,成为高校探 索产学研相结合办学之路的典范。1993 年 3 月 8 日,原国家教委正式批文, 同意东北工学 院复名为东北大学。张学良几十年的夙愿和海内外广大东大 校友的多年期盼终于实现。2008 年,东北大学迎来了她 85 年校庆。东大人正切身 传承着爱国爱校的光荣传统,努力为把东北大学建设成为高 水平大学而继续奋斗着。天下先:东大第

6、一的故事 中国第一台模拟计算机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经过专业调整,东大电力系建立 了国内最早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开设了电工原理、电子 技术等课程。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为了 分析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和品质因素,急需研制一种能够计 算和分析的实验装置。当时,美国、苏联等发达国家已研制 出模拟式电子计算机。这种计算机需要使用多种精密元器 件,工艺要求很高,在我国还无人问津。为了研究和制造出 自己的计算机,李华天教授跑遍了书店和图书馆,只搜集到 了有限的书刊资料。听说清华大学从苏联进口了一台计算 机,李华天和恩毓田连忙赶到北京清华园,一边参观,一边 询问。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由

7、东大教师和实验人员自己设 计、自己试验、自己制造的我国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终于成功 了!整台计算机由运算主机、操作台和电源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主机又由十多个单元盒体组成,这些单元盒体可以根 据需要自由连接。经过正式试验和测试,东大研制的模拟机 运行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整机性能也比较稳定。这台模拟 机不但能做加减运算, 而且可解微分方程, 最高可解到 6 阶 苏联著名计算机专家卡冈观看了模拟机的演示实验,不由伸 出大拇指:“这是我看到的中国最好的模拟机。 ” 中国第一台国产 CT 机 东北大学东部“科学重地”三好街,著名的“东北大学 科学园”就在这条街生根、开花、结果, “东北大学科学 园”是中国

8、第一个以大学命名的科学园。如果说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在东北大学的诞生带有一定 的传奇色彩,那么第一台国产 CT 机在这里诞生更似一段神 话。它的神韵就在于,中国第一台国产 CT 机竟会诞生在一 个以采、冶、机、电为主的工科院校,而且,这一重大成果 竟是从东北大学两位年轻教师维修 CT 机开始的。通过对 3 台 CT 机维修的实践,郑全录、李甲递对 CT 机的制造原理 和运行规律、 CT 机主要部件与非主要部件的关系和相互作 用等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在实际操作运用方面更是驾轻就 熟。经过四年多的努力, 1993 年 7 月,攻关组研制的第一台 CT 样机组装完成,同年底,由我国研制、具有中国知识产

9、权、性能高、价格低,适合中国国情的全身 CT 扫描机组装 调试成功。 1997 年 7 月,调试初步成功,第一台带着闪亮的 “中国制造” 标志、 全部都是自主知识产权的 CT 机诞生了。 随着 8 层 CT 关键技术于 2003年初的突破,我国的 CT 研制 生产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第一块超级钢 国际前列、国际先进、世界纪录,当关注东北大学轧制 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知识创新工程的成果时, 这样的字眼会不时跃入你的眼帘。在这些闪亮的字眼中,最 耀眼的则要数超级钢的开发和产业化。1998 年,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 (973 项目) 出台, “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立项

10、,其子课题“轧制 过程中实现晶粒细化的基础研究”的重任就落在了重点实验 室研究人员的肩上。课题组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细化晶 粒,使现有 200MPa 级别的普碳钢在成分基本不变的条件下 屈服强度提高一倍,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王国栋院士带领的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 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性地提出了晶粒适度细化的概念。在这种 思想的指导下,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室研究,他们拿出了世界 上第一块细晶化的超级钢原型钢,性能基本达到要求,并从 中摸索出生产这种超级钢的轧制、冷却工艺参数。经过两年 多的试用, 2003 年,一汽集团公司正式将 400MPa 级超级钢 列入公司标准。随后,重点实验室又继续

11、前进,在超级钢线 材、棒材、中厚板等方面取得突破,将超级钢全面推向了国 民经济主战场。超级钢的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生产企 业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005 年产量达到了 400 万吨, 年创经济效益 2 亿多元。而且由于不使用或较少使用昂贵的 合金元素,非常有效地降低了资源消耗,同时废钢容易回收 再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压力,有利于环境保护,对于国民 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超级钢的开发,开辟了新一代钢铁材料研 究及生产的新途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并在国际竞争中实现了四个第一:第一次得到超级钢工业生 产的工艺窗口;得到了实验室条件下第一块原型钢样品;在

12、 工业生产条件下轧制出第一卷超级钢;第一次将超级钢应用 于汽车制造。早于重点实验室从事此项研究的日、韩同行们 投来了敬佩的目光,超级钢的研制者们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文化:与时俱进的东大精神含义深远的东大校训从东北大学北门进入校园,首先跃入视线的是静卧在鲜 花丛中的校训石刻。由校长赫冀成题写的“自强不息,知行 合一”八字校训,字迹鲜红醒目,字体刚劲有力,这既是东 北大学 80 余年历史的见证,也是东大人奋斗不息精神的写 照。东大校训的两个短语,分别出自张学良与王永江,它们 曾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今天,东北大学将这 两个短语合在一起, 组成新的校训, 既秉承了东大传统精神, 又赋予其新的

13、意义,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也是历史传统与 现实精神的碰撞,新校训所产生的新的思想火花,必将引领 今日东大人取得更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非常重视对师生的传统教育,加大校园文化的研究 力度,承担了一系列校园文化研究课题,同时注重在校园建 设中注入文化的内涵,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亘古不变的东大精神东北大学 85 年的历史与中国现代史紧密相连,与中华 民族百年奋斗的历程密切相关。在 85 年的发展历程中,一 代代东大人在致力于国家富强,并在为实践终身目标而不懈 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爱校,严谨治学”为核心的光 荣传统,这一传统与以“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为内涵的东 大精神相结合,不断彰显时代特色

14、和人文气息,成为学校乘 势而上、不断奋进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证。“九 ?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东北大学流亡,是基于国 力的羸弱,但也表现出了东大人不屈不折的奋争精神; “一 二 ?九”运动中, 高举东北大学旗帜的东大人为祖国计, 为人 民思,勇于同强权抗争,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西安古道 旁,东大学子游行请愿,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更谱 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千古壮歌一幕幕的悲壮画卷,描绘 了东大不朽的历史,也造就了东大亘古不变的校园精神。巍巍青松,苍苍翠柏。东大人激情焕发,锐意进取,以 “急起直追”的紧迫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树立了 一座又一座的丰碑。通过“ 211 工程”、“985 工程”建设, 学校不断向着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 估喜获优秀、多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励,捷报纷至沓来。85 年的奋斗历程,成就了东大今天的辉煌。历经坎坷、 饱经风雨的东大人, 以东北人的血性和豪放, 秉承爱国爱校、 严谨治学的传统,将一路凯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