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88035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XX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XX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XX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XX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XX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省林业设计研究院2011年12月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一、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1二、项目概况1三、编制依据2四、结论3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4一、项目提出的背景4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第三章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7一、建设地点7二、项目建设条件7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9一、建设原则9二、建设内容9第五章 安全防护与卫生防疫13一、安全防护13二、卫生防疫14 第六章 环境影响与节能15一、环境影响15二、节能16第七章 招标方案17一、招标依据17二、招标范围及内容17三、招标组织形式17四、招标方式18 第八章 项目进度

2、计划19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0一、投资估算20 二、资金筹措23第十章 经济评价与分析24一、主要参数:基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24二、工程实施进度及投资分年使用计划24三、成本预测24四、流动资金27五、利润与利润分配27六、项目的盈利能力28第十一章 结论30 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1、项目名称XX市XX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建设地点XX市XX镇3、建设性质新建二、项目概况本项目包括了新建镇区排水管网工程;新建城区供水管网工程;改造供热管网三部分。1、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XX镇。2、建设内容和规模XX镇现有排水体制为合流制,采用合流制管线对污水、

3、雨水统一收集,并未经过任何处理排放入附近河流。本工程拟对“XX镇区”排水管网进行建设,并从新建设供水管网、改造镇区供热管网管线。本项目建设镇区地下排水管网2.3公里;建设镇区地下供水管网15公里;改造镇区供热管网3公里。3、建设投资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964万元。其中争取中央扶持资金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64万元。三、编制依据1、依据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重点镇供水及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黑发改投资2011914号)文件;2、XX市城镇集中供水规划;3、城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4、城镇给水设计规范(CECS82:

4、96);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7、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8、项目单位提供的资料四、结论1、项目建设可改善XX镇供水设施和排水设施,提升供水水质,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2、项目建设可完善XX镇基础配套设施,对镇区的综合服务和管理功能产生联动作用,有效促进XX镇镇区化的发展,加快其城镇化进程。3、项目建设符合XX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项目社会效益良好。4、本项目建设区域自然及交通等外部配套条件较好,有利于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实施可完善XX镇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根据XX镇给水现状及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内容合理,规模适当,项目资金来源有保证

5、,建设方案可行。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背景1、XX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产业XX”、“生态XX”、“文化XX”奋斗目标,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勇于超越,创新突破,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XX镇政府在构建城乡和谐发展的经济社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城镇的过程中,一直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2、XX镇供水状况XX镇位于XX省南部,总人口9.6万人,XX市XX镇原有自来水厂取水水源位于XXXX河水,原设计供水人口25000人,主要供给镇政府直属机关单位、中小学校及XX镇居民,日供水量5000立方米。随着镇城

6、区范围的不断扩大,居民人口逐年增多,目前镇城区人口已经超过4.5万人,远远地超过原来设计的供水规模,而原取水点的出水量有限,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致使水厂现在难以维持正常供水。特别是每到春季灌溉农田用水时,群众饮用水最为紧张。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功能完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更加广阔的经济发展平台;建设完善给排水管网。本项目属XX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此,项目的建成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对顺利实施总体规划,实现

7、规划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2、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XX镇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关系到企业运营成本,直接影响产业区位选择,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套情况对工业基地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能够有效引导产业布局。XX镇依据基础设施围绕产业发展的思路,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较好的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促进产业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本项目实施有助于发挥XX镇的区位优势,带动产业发展, 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XX镇的发展,引领经济发展。3、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满足城区建设需要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XX镇供水设施,提升供水水质,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人

8、居环境,增强其为XX镇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提升XX镇的城镇化水平。本项目的建设符合XX镇的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XX镇建设,从而引领XX镇经济的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1、项目建设地址XX市XX镇2、项目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河谷盆地,为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主要分布在一、二级阶地,地质土层结构为上部是粘土层,厚度在2-10m,下部为砂、卵石层,厚度在3-8m,地下水净埋深度2-4m左右,地基承载为150-250kg。地震烈度六度,属于深震区。平均降雨量550m,降水集中在6-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最大积雪厚度0.31

9、m,最大冻土深度1690mm。2)气候气象XX市XX镇为中纬度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风速为3m/s,常年主导风向为西、西南风,最冷月平均气温-19.5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1.2摄氏度,极端高气温35.8摄氏度,极端低气温-44.2摄氏度,年平均气温2.7摄氏度。3)交通状况XX镇西邻“雪堡”牡丹江市、东与“口岸县”东宁县接壤,301国道、滨绥铁路穿镇而过,是连接牡丹江、绥芬河、密山的重要交通枢纽,镇区内公路四通八达。XX镇属低山丘陵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平川”之称。这里历史悠久,有多处历史遗址。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根据X

10、X镇给水现状及以往类似工程建设的经验,确定工程建设总体目标和建设方案。3、供水的水量、水压能满足生活需要,确保供水安全可靠。4、输水和配水管线尽量使管线路短、起伏小、土石方工程量小、水利条件优越、工程造价经济合理、减少拆迁。5、水管的布置位置尽可能按道路规划管廊布置,利于今后管理和维护。6、管材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加以确定。7、净水处理必需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指标。二、建设内容1、供水管网设计方案给水管道主要布置于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管沟土石方开挖主要采取1.0立方米挖掘机,机械开挖,人工清理的方法,回填采用机械回填砂灌水压实。管道接口采用TS接口与柔性胶圈接口,管道施工结束后做管道压力试验

11、。水源地工程流程设计 地表水反应池活性炭滤池沉淀池渗渠生物接触氧化池集水池取水泵站滤池清水池二级泵站输水管道供水管网用户流程说明:从XX河提水,在管道上通过混合器加絮凝剂,HTJS/Y-200型一体化设备对原水进行絮凝、沉淀、过滤后,水自流到清水池,并在此输水管道上投加消毒剂。当一体化净水设备水头损失到一定程度时,对净水设备进行反冲洗。从清水池通过二次加压供给用户。系统组成:一级提水、净水系统(综合净水设备)、二级提水、变频供水系统、反冲洗系统、消毒系统、配电及数据采集系统、电视监控系统、投影仪及电动幕布、水池水位检测及有线传输、厂内管路及阀门等。一体化净水设备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即清水池水位

12、自动监测、过滤层水头损失自动监测,适时自动反冲洗、自动定时排泥。净水器采用综合净水机,旋流混凝、上流式斜管沉淀、砂快滤池。加药系统由机械隔膜计量泵、药箱、混凝剂溶解设备及相应的电器控制组成,额定加药量400升/时。反冲洗水泵选用QS160-8,扬程8米、流量160立方米/小时的潜水电泵1台。消毒系统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型号为HTC-Z-400型,产量为400克/小时,根据流量自动投加。配电及数据采集系统由两面GGD盘组成,外形尺寸2200900600.中央控制系统由总控制台、投影仪、电动幕布组成,主要是远程控制水泵、阀门运行;汇总数据并形成日报、月报、年报、变化曲线。2、排水管道工程设计根据国内污水工程建设的实际经验,污水管线的选线涉及城乡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选线的正确与否,对工程投资、建设周期、运行和维护等均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污水线路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污水线路应最短和沿线障碍物最少,以减少基建费用。2、尽量少拆建筑物与构筑物,少占农田。3、尽量少穿河流、铁路及公路,增加供水的安全程度。4、尽量采用重力流输水,减少基建费用和运行电能的消耗。5、管线穿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