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规划.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1878895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五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十四五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十四五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十四五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十四五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四五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四五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规划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全 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期间,继 续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紧盯固体废物污染 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以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等为主要任务,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 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总体部署,制定本规划。一、基础与形势(一)工作基础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将 其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

2、容。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机 制创新、能力建设、设施建设与布局等方面不断提升和优化,基本实现了重 点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十三五规划目标,稳步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 力、环境监管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 健康,在固体废物管理法规和制度建设、信息公开、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 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1、环境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按照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总体思路,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纳入经济和社会 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重点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等多个领域专项规划,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修订环境保废环境管理与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环境执法有机衔接。推进危险废物纳入

3、 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实现一证式环境监管。6、完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修订或废止与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要求不 相符的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利用标准体系,制定危险 废物综合利用标准,确保使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产物,符合国家规定的用途 和标准;鼓励科研机构、相关企业逐步制定省内有机类危险废物热处理、水 泥窑协同处理危险废物等领域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固体废物属性鉴 别技术体系,强化企业的危险废物鉴别主体责任,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科研 院所、监测机构、高校等第三方机构申请固体废物属性司法鉴定资质,培育 我省危险废物鉴别鉴定机构,组织成立省级危险废物鉴别专家委员会,提升 危废鉴别能力与管

4、理水平。危险废物跨省转入按照联防联控、总量可控、黑 白名单等管理制度执行。探索组建固废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联系政府、 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功能,协助政府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组织制定行规行约并实施监督,协调维护企业利益,督促履行社会责任。7、提升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化水平。持续优化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应用, 2022年6月底前,实现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在线申报登记、管理计划在线备案、 转移联单在线运行、利用处置情况在线报告和全过程在线监管等。2023年底 前,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或利用过程实现视频监控、二维码电 子标签等集成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建立能定位、能共享、能追溯”的危险 废物信息化

5、监管体系,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跟踪管理。强化生态环境、交通 运输、税务、公安、司法机关等部门信息平台对接和信息共享,建立危险废 物环境管理部门联动机制。8、推动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管理制度规定, 结合我省实际,建立我省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根据相关单位的环境守法、生产工艺、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情况确定强化监 管单位清单,依法公布,实行动态管理。9、完善危险废物收集体系。推动建立危险废物区域性收集点,根据全省 产废情况,按照运输半径和服务区域,科学合理布局小微企业、社会源危险 废物区域性集中收集点以及工业园区危险废物集中收集点,结合危险废物产 生量、贮存

6、周期等情况,配套建设符合规范要求的贮存场所,推动各市州至 少设立1家区域性危险废物综合收集企业。充分发挥危险废物利用和集中处 置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优势,鼓励其收集设施前移,推动危险废物有序有效收 集,降低小微企业处理成本。规范铅酸蓄电池、废矿物油收集。以科研院校、 检测机构等单位为重点,开展实验室危险废物收集试点,鼓励高校集中区域 开展分类收集项目建设。鼓励各地探索危险废物运输管理模式,在县域内试 点开展社会源固态危险废物及5吨以下密闭容器包装的液态、半固态危险废 物收集,允许在城市建成区内采用满足防扬散、防遗撒、防渗漏要求的运输 方式。10、优化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全省危险废物产生情况与

7、处理能 力匹配情况、设施(含自行处置设施)运行情况评估,按照省域内能力总 体匹配”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调控作用,鼓励以省内产生危险废 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鼓励 省内经济贡献大、工艺先进、资源利用率高的环保企业采取多元投资和市场 化方式建设规模化危险废物利用设施。鼓励化工、冶炼等工业园区配套建设 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处置设施,推动重点区域合理布局涉鸵废物利 用处置设施,推动企业、园区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能力和水平提升。支持 省内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立省内危险废物点 对点定向利用经营许可豁免管理试点,探索开展省域间特定

8、危险废物点 对点定向利用工作,到2023年在全省开展全域推广,提升危险废物综合 利用率。11、适度发展水泥窑、工业窑炉协同处理危险废物。将水泥宝、工业窑 炉协同处理危险废物建设纳入各市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且建设项目不 超过1个,协同处理本市州行政区域内产生的危险废物。发挥水泥窑、工业 窑炉工艺特点,与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危险废物的资 源化利用水平,减少填埋量。鼓励水泥窑优先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污泥、应急处理等危险废物。统筹构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N个水泥窑 协同处理危险废物的格局。12、提升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动资源化利用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 建设,强化危险

9、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成果共享与转化。支持研发、推广减少危 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危险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重点研究镀渣、碑 碱渣、探渣、铭渣、盐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和资源化 利用处置适用技术。支持产学研合作研发模式,形成高水平、专业化的研发 团队,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供技术保障。13、强化园区危险废物监管责任。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年度考 核重要内容。园区管理机构应分级分类动态建立危险废物重点监管清单,压 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把好危险废物进出园区关口,严防二次污染。园区内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管理情况,纳入园区环保信用评价范畴。鼓励探索环保 管家协助管理模式,定期深入排查环境

10、隐患,提升监管水平。14、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持续推进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开展危 险废物存量清零行动。积极防范和化解当前部分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 不足带来的环境风险,建立全省危险废物处置资源协调机制,切实消除环境 风险隐患。15、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健全完善部门和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信息 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氛围。以医疗废物、废酸、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等 危险废物为重点,依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跨省非法收集、转移、倾倒、利用 和处置等违法行为。强力推进涉危险废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建立固体废物 领域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办理、危险废物应急处置等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强 化生态环境失信联合惩戒,定期开展涉

11、危险废物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将企事 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存在经司法生效判决认定构成环境犯罪,以欺骗、 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态环境保护行政许可而被依法撤销等情形都将被列 入严重失信名单。(三)提升医疗废物处置及应急能力16、提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力。加快推进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与稳 定运营。现有医疗废物处置企业,按产废量150%的处理能力,完成技术升 级与提质扩能改造。2022年6月底前,各县(市)基本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 运处置体系,加强农村及偏远地区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建设,综合考虑地理位 置分布、服务人口、满足平时及应急需求等因素,优化区域性收集、中转或 处置医疗废物设施,完善19张床位以下(

12、含19张)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 体系。加强医疗废物可回收物资源回收监管,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生产塑 料制品。17、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机制。县级以上地方应将医疗废物收集、贮 存、运输、处置等工作,纳入重大防控体系,强化统筹协调,保障所需的车 辆、场地、处置设施和防护物资,2022年底前,充分利用省内危险废物集中 处置中心和水泥窑、生活垃圾焚烧厂等设施,建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清 单,完善转移体系,完成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备用进料装置,保障重大安全处 置。(四)强化废弃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18、协同推动废弃危险化学品监管。健全危险化学品报废管理制度,建 立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信息登记档案。进一步摸清全省产

13、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 底数,推动信息有效共享。经申报列入危险废物的废弃危险化学品,严格按 照国家危险废物管理相关规定加强监管,持续开展废弃危险化学品规范化环 境管理排查整治。(五)防控新型污染物环境风险19、提升新型污染物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严格履行化学品环境国际公约 要求,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素、抗生素和微塑料等为重点,根 据国家新污染物清单,加强石化、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农药、医药等行 业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持续提升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能力;推 进化学物质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建设,强化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六)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践行绿色生

14、活方式,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制 度,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 统,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构建稳定运行的长效机 制,加强日常监督,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结合实际,统筹县、乡镇、村 三级设施建设和服务,合理选择收集、转运和处置模式。严格监管生活垃圾 中有害垃圾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置,通过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示 范,逐步增加推广范围,到2025年全省地级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 理系统。21、有效处理厨余垃圾。根据城市规模、人口分布、餐厨垃圾产生量, 兼顾区域统筹,合理布局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补齐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短 板,2022年底前,

15、原则上每个市州至少建成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协同处理 厨余垃圾,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杜绝地沟油回流餐桌,严禁餐厨垃圾 直接饲喂生猪。通过政府引导、统一收运、定点处置等办法,建立厨余垃圾 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和资源化利用机制,推广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 示范应用。22、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 目建设,实现生活垃圾终端处理方式由填埋为主向焚烧为主的多元化处理方 式转变,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强力提升生活垃 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飞灰综合利用率,减少填埋量。到2025年设市城市生 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

16、芝65%。(七)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23、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体系。全省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全 装修住宅、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 艺、新标准,促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行建筑垃圾分类 集运,制定建筑垃圾分类集运管理相关规定。各市州、县市区应将建筑垃圾 资源化处置利用纳入特许经营管理,明确特许经营准入条件,建立特许经营 退出机制。建立对建筑垃圾处置两点一线”的长效监控机制。24、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纳入县 (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或单独编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专项规划。各地区应根据规划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固定与 移动、厂区和现场相结合的资源化利用处置方式,尽可能实现就地处理、就 近回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到2025年底,建成2-3个省级建筑垃 圾资源化示范城市,建成10个以上建筑垃圾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