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187601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综合与实践下册工作计划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习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

2、合素质。活动目标与任务:1. 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2.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3. 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4.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5.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6. 了解祖国,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活动重点:1.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2.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

3、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难点: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措施:1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至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可邀请家长一同参与。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3. 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4. 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价,期末进行总结性

4、评价,并对活动成果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现。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声音和我们2、志3、奇妙的圆4、镜子四5、塑料废弃物的研究五6、头发六7、食盐的研究七8、风八9、消毒九10、走进收藏的小天地十11、货币十12、中国的茶文化十二13、店铺招牌十三14、奥林匹克运动会十四15、公益设施的调查十五16、创新方法(二)十六17、飞翔的风筝十七18、保护青海的大自然资源十八一、声音和我们【教学内容】:声音和我们【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报、交流。让学生体验声音与人类活动密切的关系,认识噪音污染的危害。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对噪音的调查

5、与分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准备】:1、课前安排学生用录音机录制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以安排学生试着模拟几种声音。2、教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以及其他关于声音的文字、图片、电教资料等。3、学生准备自己录制的录音带以及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他们随时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这是哪里的声音,听了这种声音有什么感受。二、探讨你还听过什么声音?三、研究“乘机安全小贴士”安全出行要重视声音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把你们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写下来。四、学生交流汇报:1、“声音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

6、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将问题细化,形成分课题、子课题进行研究。我们更欢迎学生选择和自己的生活实践相吻合的研究课题。2、认识噪音污染。通过前面的研究,可能有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噪音的问题,教师可以就此导入对于噪音的研究活动。对于噪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应该让学生们讨论,并且结合生活经验指出污染源。教师鼓励学生课下对噪音的危害进行实验研究,这需要学生持续较长时间的研究。所以建议学生要做一些研究记录。3、进行消除噪音的宣传活动。首先,请学生要论我们可以为消除噪音做哪些事情,然后提出“出一张宣传小报”的倡议。二、标志【教学内容】:标志【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了解它们的含义。通过设计标志的活动,

7、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图案设计的能力和创造力。3、利用认识标志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术调查、收集各种标志,画或剪贴下来,并对获取资料的方式进行简要的总结。2、教师准备各种标准的图片或电教资料,为学生准备一些制作标志用的基本的图形模板。3、学生准备铅笔和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学生观察公共场所中的各种标志,想想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二、认识各种标志。首先,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标志,请学生们说一说它们的含义。在这个环节中,渗透交通安全的教育、维护公共秩序的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然后,

8、请学生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标志,再组内进行相互交流,使他们认识更多的标志,了解更多标志的含义,并且交流获取资料的方法。最后,每位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标志,介绍它们的意义和收集的过程、方法,让学生们对标志的特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三、设计标志。在认识标志的基础上,先安排学生讨论标志的用途,了解标志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现在还需要什么标志,提出自己设计标志的意愿。设计工作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也要发挥作用,对学生的设计做适当的点拨。设计标志可以通过手绘,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设计。四、教师对学生制作设计的标志在全班进行展示评价,并进行简要的点评。三、奇妙的圆【教学内容】:奇妙

9、的圆【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资料的收集、交流,使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圆形物体的一些特性以及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准备】:1、安排学生课前收集圆形的物体或与圆有关的资料。2、教师准备介绍圆形物体或圆的特征的图片或电教资料。【教学过程】:一、在课前观察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发现的生活中存在的圆形物体或与圆有关的现象。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们感受到:生活中与圆有关的事物实在是太多了。从而产生疑问:为什么它们都是圆形的?圆形有什么好处?二、研究圆形的特点和好处。学生自愿结合成

10、研究小组,制订研究计划,准备开展研究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待设计方案比较完善后再去执行。三、进一步研究了解圆形的特点和作用。学生的研究不可能是详尽的、全面的,通过收集和查阅资料,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圆形物体或现象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记住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圆的认识。四、活动评价。教师进行简要的指导,让学生清楚在表中要填什么。学生不仅知道评价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评价,评价要起到激励学生进步的作用。四、镜子【教学内容】:镜子【教学目标】1、在教学中进行交流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

11、实验的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探索精神。3、通过对各种镜子的样式、用途等资料的收集,使学生了解镜子的特点和用途。感受镜子给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教学准备】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镜子。2、教师准备:介绍镜子种类的图书或电教资料。3、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镜子和装有镜子的便于携带的日常用品。【教学过程】一、汇报:汇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镜子,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利用照片、图片、或录像资料等。通过这些直观的材料,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场景,思考镜子有什么用途。为了更好地研究镜子的作用,最好观察镜子的事

12、物。二、利用镜子做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几种现象,了解到光可以在镜子之间多次反射,并且获得“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照出来的问题越多”的直接体验。这几个实验如果学生曾经在自然课或其他课中接触过,教师可以重新设计另外一些实验,让学生认识更多种类的镜子。如凹面镜的实验、凸透镜的实验、哈哈镜的实验。在实验中,力求学生发现一些规律。三、制作万花筒。首先,出示万花筒让学生们观察说一说它为什么叫万花筒,它里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图案。或许一些学生知道它的原理,说出里面有镜子,或许学生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万花筒拆开看看,了解其中的奥妙。当学生发现里面是镜子的时候,会联想到刚才的实验,教师可以

13、让学生们说一说为什么很少的花纸片在万花筒里看起来会那么多,再说一说万花筒应该怎样制作,经过交流明确它的制作方法。接着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们制作万花筒,先做主体部分,最后进行外观的装饰工作。四、延伸活动。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寻找材料做一个效果好的万花筒,也可以让学生确定一个关于镜子的问题课下进行研究。五、塑料废弃物的研究【教学内容】:塑料废弃物的研究【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调查统计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加深对调查和研究过程的体验,加深对白色垃圾危害的认识。3、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在寻找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认真

14、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对自己家庭中一天塑料废弃物的数量进行调查统计。2、学生准备不同种类的塑料废弃物。3、教师准备烧杯、水、玻璃棒、花盆、土等材料,并把一年前埋有塑料废弃物的花盆拿来。【教学过程】:一、课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让学生做好调查统计工作,它是学生们进行家庭塑料废弃物估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参与调查的学生越多,所得出的数据越具有代表性,结论越真实。另一方面,师生应该努力寻找各种不同的塑料废弃物,使学生认识到塑料废弃物种类的繁多,除少数以外,都很难处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安排好塑料制品的填埋实验。这个实验短时间看不出效果,可以采取前一拨学生埋,侯一拨学生看的

15、形式。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用填埋的方法不能有效地处理废弃塑料制品。二、统计的数字要形象化。通过估算家庭塑料废弃物的数量,学生不难发现它们数量的巨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把这些抽象的数字形象化。比如“计算全班学生的家庭一年所丢弃的塑料袋可以盖满多少个学校的操场、多少个足球场;多少家庭一年所丢弃的塑料袋就可以盖满全中国等等。三、要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设想。让学生发挥想象,不要限制用它要干什么,要鼓励学生思考更多的方法。虽然有些方法成本很高,但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也许会变成现实。六、头发【教学内容】:头发【教学目标】:1、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头发的研究,培养学意识和关注身边常见事物的习惯。3、了解头发的一些用途,掌握一些保护头发健康的方法。【教学准备】:1、安排学生回家调查一些关于头发的知识,了解头发的用途。2、教师准备关于头发的用途以及护发的图片或电教资料。【教学过程】:一、收集资料。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比如,很多家长都有护发心得,可以询问家长;街道有正规的美容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