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87177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必修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区域地理环境具有反作用。3在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二、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正面影响负面影响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开采形成的许多产业部门对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工业废渣占据了大量农田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合理采矿还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措施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大力治理矿山环境,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实施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

2、进绿色矿山建设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意义:解决区域间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2)大型工程 (3)影响。对调出区和沿途流经区也会带来一定影响。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影响正面影响过度砍伐森林,导致物种急剧减少灌溉、施肥、塑料大棚等使土地的生物产量大幅度增加不断培育、改良农产品,使产量有了显著提高,提高了饲养的劳动效率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产业结构。(1)劳动力及形态变化。劳动力变化产业结构形态经济发展水平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步增加低级高级低高(2)地区差异。一般而言,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2产业转移。(1)原因:区域之间经济总

3、体水平存在差异。(2)过程: (3)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可使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也使不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的进程。环境方面: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环境;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就业机会方面:由移出地转移到移入地。移出地将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移入地将会缓解就业压力。提示:本“探索”要求我们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分析小山坡发生的变化,体会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自然方面看,小山坡是不毛之地,但是距离城市较近。由此可见,小山坡的自然条件较差,没有可供开发利用的经济因素,只能长期荒芜。从人文方面看,该小山坡无常住人口,交通不便,当地政府在小山坡上

4、建大学后,带动了该地区的发展。荒地变为建筑用地,人口增多、交通便利,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昔日荒芜的小山坡焕然一新,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本“探索”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正面的影响。提示:除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外,还有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等。提示:调水时对水资源调出区带来的影响是使调出区流量减少,若调出区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可能使海水倒灌,水质变坏。对调水沿途流经地区的影响是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提示:1.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区域地理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在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人类对环境既有自觉主动地

5、改造,也有不自觉的破坏。这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总是从对区域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某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2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既改造了自然,造福了社会,同时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但是,不合理的采矿也会给当地的地理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严重,排放的工业废渣占据了大量农田,不但浪费土地资源,破坏自然景观,还污染了水、土地和空气。不合理的采矿还造成了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3在区域间产业转

6、移过程中,产业移出地可向产业移入地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使该地区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并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状况得到改善。而产业移入地接受产业移出地的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可加快该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缓解就业压力,实现两地的合作共赢。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移出地将重化工业向产业移入地转移,也同时把环境污染转移到产业移入地,同时就业机会向产业移入地转移,减少了本地区的就业机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4“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项目调出区调

7、入区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水汽交换和水体更新,有利于水循环。但可能会对航运、发电、灌溉等造成一定的影响缓解用水紧张矛盾;增加水源补给和土壤含水量,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可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案例研究教材P31讨论提示:减少环境压力的方法举例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制订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发展新能源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循环经济废钢、废铜、废铝的回收利用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倡导绿色消费认购“环保标志”产品,购买绿色食品1煤炭资源开采对区域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A)扰动地表,造成水土流失采矿易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排

8、放的废渣占据大量土地,同时还污染大气、水和土壤阻碍了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A BC D解析:煤炭开采会破坏地表造成水土流失,采矿后易导致地面塌陷,废渣会污染环境。2下列关于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大量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B在风浪较大的沿海地区植树造林,主要可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C导致秘鲁渔场鯷鱼资源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D人类可以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帮助下,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因而不用担心生物资源的灭绝解析:B项在沿海地区植树造林主要起到防风防潮的作用。3对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实施的叙述,不

9、正确的是(D)A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的紧缺状况B促进了调入区社会经济的发展C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D加快了山西煤炭的外运读珠江三角洲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4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B)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5珠江三角洲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可能影响有(C)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B不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C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压力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6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

10、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三个水能基地有_(填字母),其中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_基地(填字母),该地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水能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_。(至少答出两点)(2)图中属于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_(填字母),由该基地向乙地区输送能源的工程被称为_,由B、C、D、E地区输送能源的工程被称为_。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_。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调节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A B C D(3)此图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11、,除建设上述大型能源工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至少答出三点)解析:明确字母所代表的地区所具有的能源种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我国三个水能基地为长江、黄河和珠江上游,即图中E、B、D。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从水量和河流落差两个方面回答。水能的优点是清洁无污染,但存在受气候的影响大,尤其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的缺点,因此建立电网调配机制十分重要。除了西电东送外,本题还涉及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对这类工程的意义应从西部、东部“双赢”的角度进行表述。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回答。答案:(1)B、D、EE水量大,落差大,水流急清洁、可以再生(2)A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D

12、(3)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很不平衡。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技术改造;节约能源,减少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努力开发新能源,进口能源等。露天煤矿的开采给西山省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据此回答12题。1在开采煤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C)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2关于山西省能源基地露天采矿区生态建设的理想组合是(B)A农业经营复垦采矿回填筑坝B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C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筑坝D筑坝采矿复垦农业经营回填12.解析:第1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

13、程中,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说明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特征。第2题,山西省的重点矿区经过实践,总结了重点矿区的生态建设模式: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既保持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读下图,青藏高原拥有庞大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该工程不会(B)A诱发沿线地质灾害 B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C改善调入地生态环境 D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解析: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地质地形条件复杂,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通过向北调水,增加北方的水量,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程度。2014年1月22日,江苏省能源局日前发文核准川气东送管道与西气东输一线联络线工程项目。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促进清洁能源进一步发展,改善和优化环境,提升当地人民生活质量。结合下图和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完成45题。年份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197870.722.73.23.4200066.124.62.56.8200769.420.03.47.24关于川气东送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A该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B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明显改善四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