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大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871201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政治思想史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政治思想史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治思想史大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A,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B,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C,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体系D,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创新第一编 思想形成时期引言 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道路与商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演变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一、 祖先崇拜的观念二、 由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王权至上观念第二节 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一、 “惟命不于常”二、 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三、 敬天保民第二章 儒家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孔子一、 身世二、 仁礼学说三、 德治主张四、 人生哲学第二节

2、孟子一、 身世二、 性善论三、 仁政学说四、 历史观第三节 荀子一、 性恶论二、 礼治主张三、 社会观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老子一、 道论二、 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三、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第二节 庄子一、 政治理想二、 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三、 人生观四、 社会批判精神第四章 墨家的政治思想一、 兼爱主张二、 尚贤主张三、 尚同主张四、 非攻主张五、 节用主张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慎到一、 关于权势的作用二、 关于君主巩固权势的要领第二节 申不害第三节 商鞅一、 历史观二、 人性论三、 法治理论四、 耕战思想第四节 韩非一、 历史进化论和人性好利论二、 君主至上论三、 法术势相结合

3、的政治理论第二编 思想发展时期引言 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 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二、 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三、 空前的古代民族大融合第六章 秦汉时期著名帝王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秦始皇一、 尊君二、 中央集权思想三、 重刑主义的法治思想四、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思想第二节 汉武帝一、 独尊儒术二、 汉武帝的杂霸政治术第三节 唐太宗和贞观时期的统治集团一、 李世民贞观统治集团及其对隋灭亡教训的总结二、 重民思想三、 以法为治四、 李世民贞观统治集团的谏议思想和政策主张第七章 汉唐道家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汉初黄老一、 汉初黄老思想流行的社会背景二、 无为而治,“与民休

4、息”三、 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四、 “罚不患薄”,约法省刑五、 “轻徭薄赋”,以农为本第二节 淮南子一、 清净无为政治论二、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的政治调节思想三、 兼容仁义与法术势的治国之道第三节 鲍敬言一、 批判君主与等级观念二、 否定“尊卑有序”的平等观和无君理想政治第四节 葛洪一、 尊君思想二、 道末儒本、儒道合一第五节 无能子一、 理想社会及对圣人的批判二、 对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三、 自然主义和无为论第六节 罗隐一、 对君主政治的批判思想二、 明君理想政治主张第八章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贾谊一、 对秦灭亡教训的总结二、 民本思想与“倡四维”教化主张三、 礼法兼施与强化中央集

5、权第二节 董仲舒一、 天的权威和人副天数二、 君权天授和天谴说三、 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四、 经权统一的政治哲学理念五、 天人感应论的历史影响第三节 王符一、 民本德治思想二、 法治主张三、 明君论四、 选用贤才主张第四节 傅玄一、 崇儒论二、 君道论三、 治国论四、 重民论第五节 魏晋玄学一、 何晏、王弼的贵无学派玄学思想二、 嵇康、阮籍的对假名教的批判三、 裴頠、郭象的崇有论对名教的维护第六节 王通一、 三教可一论二、 王道政治与仁政主张第七节 韩愈一、 道统论的政治意义二、 尊君主张第八节 柳宗元一、 国家起源与政体思想二、 礼刑论三、 政治革新主张第三编 思想完善时期引言 宋明时期的社

6、会历史背景一、 经济状况二、 政治状况 三、 文化状况第九章 宋代的功利政治思想第一节 李觏一、 天道论二、 “安民”、“足食”的民本思想三、 “本于财用”的治国主张四、 “平土均田”的改良措施五、 义利统一的功利思想第二节 王安石一、 五行说二、 “养生保形”的功利主义三、 “变祖宗之法”的政治主张四、 “抑豪强、伸贫弱”的均平思想五、 “急农事”与“良吏善法”的理财思想第三节 陈亮一、 “道行于事物之间”二、 “人之同欲”的理欲观三、 “正人心、活民命”的民本思想四、 注重事功的功利思想五、 “君臣戮力”的君道观第四节 叶适一、 “通变在于事物”二、 宽民之政的民本思想三、 “以利与人”的

7、功利思想四、 本末并兴的思想主张五、 重势分权的治国思想第十章 宋明理学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张载一、 天人合一论二、 “仁道及人”的民本思想三、 “井地治天下”的均平思想第二节 二程一、 天理观二、 “仁为王道之本”的仁政思想三、 “以顺民心为本”的民本思想四、 “以立志为本”的君道观五、 “以择任贤俊为本”的人才观六、 “仁义未尝不利”的义利统一观第三节 朱熹一、 天理观二、 “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三、 “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四、 “仁义为先”的义利之辨五、 “改良积弊”的政治主张第四节 王阳明一、 心学二、 “明德亲民”的政治主张三、 地方治理的政治主张第四编 思想反思时期引言 明末清初时期

8、的社会历史背景一、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二、 君主专制的日益腐朽三、 明后期实学思潮兴起第十一章 明末清初的反专制政治思想第一节 黄宗羲一、 “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的人性观念二、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天下观三、 注重民生的民本思想四、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五、 具体救世措施第二节 顾炎武一、 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二、 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三、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的政治主张四、 正人心、厚风俗的主张第三节 王夫之一、 理气、道器说二、 “不以天下私一人”的民本思想三、 “君天下者,道也”的政治思想第四节 唐甄一、 “学即其政,政即其学”的思想主张二、 “财用为生民之命”的养民思想三、 对

9、君主专制的批判第五编 思想转型时期引言 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一、 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二、 阶级结构的变化及各阶级的救国运动三、 各种社会思潮第十二章 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林则徐一、 提倡禁烟、抵御侵略的爱国思想二、 “民心可用”、“民力可恃”的民本思想三、 “开眼望世界”,了解和学习西方第二节 龚自珍一、 倡导“通经致用”,开议政风气二、 对专制主义的批判三、 提倡改革、抵御外侮第三节 魏源一、 社会改革思想二、 反侵略思想三、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十三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洪秀全一、 “独一真神唯上帝”二、 朴素的平等思想三、 开创人间天国四、 社会变革思

10、想五、 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设想第二节 洪仁玕一、 关于建立“权归于一”和“上下通情”的政治体制二、 反对人治,讲求法治三、 发展近代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经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四、 “中外平”的思想第十四章 洋务派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冯桂芬一、 经世致用的改革思想二、 对西方社会的认识三、 洋务运动的先驱第二节 张之洞一、 实业救国与军事救国的思想和主张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三节 李鸿章一、 变局论二、 “外须和戎”的外交思想三、 “自强求富”的变法思想第十五章 戊戌维新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康有为一、 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二、 戊戌维新期间的政治纲领三、 大同思想第二节 梁启超一、 维新变法思想二、 民权思想第三节 谭嗣同一、 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二、 对封建道德和社会制度的批判三、 思想的特点及其评价第四节 严复一、 维新思想二、 自由思想三、 “黔伪崇真”,提倡科学第六编 思想变革时期第十六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 邹容一、 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批判二、 对资产阶级共和国蓝图的设想第二节 章太炎一、 爱国的民族主义思想二、 民主共和思想第三节 孙中山一、 民族主义二、 民权主义三、 民生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