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与工艺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86907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方与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配方与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配方与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配方与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配方与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方与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方与工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比重、溶点;锇 Os: 22.5铱 Ir:22.4,2454。铂 P1:21.45,1772。金 Au: 19.32,1063。钨 W;19.3,3400。银 Ag ;10.49,960铋 Bi: 9.8,271。铜 Cu ; 8.9,1083。镍 Ni ;8.9,1455。钴 Co: 8.9,1492。铬 Cr: 7.19,1855。钼 Mo ;10.2,2625铅 Pb : 11.34,327。锌 Zn;7.14,420。锑 Sb ;6.68,630铝 Al: 2.7,660。锡 Sn;7.3,232。钒 V ;6.1,1910钛 Ti: 4.51,1677。镁 Mg: 1.74,6

2、50。铁 Fe:7.87,1539。锰 Mn: 7.43,1244。镉 Cb;8.65,321。锆 Zr:6.49,1852。铍 Pe: 1.85,1285。铌 Nb: 8.57,2468。钽 Ta:16.6,2996钡 Ba: 3.5。碳化硅 3.1。云母2.73.1。碳化钙(电石)2.22。石英 2.52.8。钾 K;0.86。 钠 Na ; 0.97。 硫 S ;2.07, 115 。磷 P 1.83,44 。 硅 Si ; 2.33,1412。 硒 Se ; 4.84。硼 B ; 2.34,2300 。砷 As5.73,814。 碳 C; 2.25,3727 。 氢 H 。 氧 O 。

3、 氮 N 。氯 CI 。氟 F 。氡 Rn 。 金刚石( JR ) 3.5。石英玻璃 2.2。花刚岩2.63.0。2、配方:臭化氰(如氰化纳不能溶解的金)氰化快速静(在放氰化纳前去除矿表面杂质)CKB 矿石渗透剂(去除金表面其它金属)以上三种配方药用量为50g/1。硅酸盐池氰时用量为 50kg/1(水泥、石炭)高锰酸钾(主要用于调节酸碱度)过氧化氢H202、无水碳酸钠(Na2C03)、 氢氧化钠(NaOH)。硝酸、硫酸、食用碱、硼砂、海盐、铅、银等均为辅助材料。3、工艺; 提金工艺分别为:(1)堆氰法:即将含金的矿石破碎造堆,排管,配药,喷沐,碳吸附 或锌吸附:(2)池氰法:同样将含金的矿石破

4、碎(比堆氰粒度小点)放进池内,先放小药(即 配方药)视原矿类型再加那些小药。锌、碳吸附。(3)碳浆法:与前两工艺不同的是,破碎的矿石再球磨成浆状放进入搅拌桶加大小药进 行搅拌,再加碳吸附。锌、碳都是吸附氰化金的主要材料,汞、收金砖(地毯)也是回收粗 粒金的有效方法之一,另:重选、浮选均为碳浆法的前期工艺。最后进行冶炼、提金。 4、影响金氰化浸出的主要因素(1)氰化物及氧的浓度氰化物和氧的浓度是金溶解的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正常操作中,应使金的溶 解与氰化物和氧的消耗之间保持基本平衡。浸出所需氰化物浓度取决于矿石中金及伴生 物和杂质的含量,浸出设备搅伴及充气情况,贫液及循环水返回使用量等。矿浆

5、中适宜 的氰化物浓度需通过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确定,通常在什么地方 0.020.1范围内。 一般来说,在确保金的浸出率的条件下,应尽量用较低的氰化物浓度,以避免较高浓度 氰化物溶解与金伴生的有害杂质。II金、银溶解所需要的氰化物和氧的浓度是成比例的。当氰化物浓度低时,氧在溶液 中溶解度和扩散速度较大,所以氧能显著地改善金银的溶解。氰化物浓度在0.05以下 时,随氰化物浓度的增大,金、银的溶解速度几乎呈直线上升到最大值;当氰化物浓度 在0.05%0.1%之间时,金银的溶解速度不仅不提高,反而有下降趋势。当氰化物浓度高时,氰化物浓度对金的溶解速度的影响很小,而决定溶解氧的浓度。 因此在金溶解过程中,

6、引起溶解氧浓度降低的因素都会致金溶解速度的下降。氰化液中氧的溶解度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 (一)矿浆温度,通常氰化作业在室温下 进行 (二)矿浆中耗氧物质的含量,如磨矿设备内衬和钢球受机械磨损而产生的铁质, 矿石中的硫化物等 (三)向矿浆中充气及添加过氧化物,包括搅拌机叶轮的充气作用, 供应压缩空气、纯氧及过氧化物。使矿浆中含氧达到饱和状态。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氰化液中的溶解度为7.58. 0mg/L,在低浓度氰化液中则达到 某一恒定值。而当氰化物浓度增大或超过某一限度时,氰根浓度和氧浓度的最佳溶金比例 即遭破坏,会使过多的氰化物不能被有效地利用。因此为强化溶金过程,需提高氧在氰化 物溶液中的浓度,

7、如可用喷空气、喷氧或加过氧化物进行氰化浸金。(2)(温度金在氰化液中的溶解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85C左右时达到最大值。同时 在较高温度下增大幅度较小。当温度超过85C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中的含量随之 降低。另外,提高矿浆温度实际上会提高氰化物与非贵金属的化学反应,增加氰化物的水 解速度,消耗大量热能,所以在生产中一般不采用加温矿浆的办法来提高金浸出率。仅在 冬季寒冷地区为了使矿浆温度维持在15 C 20 C ,才采取保温措施。(3)金的粒度 由于金的浸出数量与氰化液与金粒接触的面积成正比,因此,金的粒度大小和形状,以及金在溶液中暴露的总面积大小是决定金溶解速度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对于

8、金品位相同,而金粒大小不同的矿石,金的粒度越大,则溶解这些金粒的速度 越慢。按氰化工艺过程中金粒的行为,金粒的大小可分为:粗粒金(大于74p m、细粒 金(741p m、微粒金(1p m)等。有时称大于0.5mm的金粒为特粗粒金。在氰化液中粗粒金溶解很慢,应采用其他方法回收这部分金。细粒金在磨矿后多以 单体金或连生体状态存在,易被氰化溶解。微粒会金在磨矿过程中难被解离,难被氰化 物溶解,这种金一般先用重选或浮选法与其他伴生矿一起回收。被硫化物包裹的微粒金 常常在氧化焙烧后再氰化处理。致密的非硫化矿物(如石英)中的金只有冶炼才能回收。金粒的形状对金的溶解有相当的影响。金呈完全暴露的薄片状或具内孔

9、状,则溶解速 度快,球状金粒开始溶解快,但随着球体变小,溶解速度变慢。( 4) PH 值氰化浸金过程中,氰化物因化学原因而造成的损失主要是氰化物水解、与酸作用及与 其他矿物作用等。氰化物水解时发生如下反应;NaCN+H2ONaOH+HCN t氰化物与酸作用形成HCN,女如2NaCN+H2CO3- Na2CO3+2HCN t矿浆中所形成的HCN,部分逸出进入空气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部分会与金作用 生成不容的 AUCN。黄铁矿在矿浆中氧化时,还会生成FeS04,它与氰化物作用,会造成氰化物的化学损 失:FeS04+6NaCNNa4Fe=(CN) 6+Na2SO4Ill溶液中有足够的碱和氧时,可使

10、FeS04氧化成Fe2 (SO4) 3,再与碱作用生成Fe (OH) 3沉淀。而Fe(OH)3不会与NaCN作用。为了降低氰化物的损失,大多数氰化浸出工厂氰化过程都在较高碱度的条件下进行, 有些工厂为了助于碲化物的分解,常采用在高碱度条件下进行。也有的工厂为消除铅矿 物等干扰,或避免某些硫化物在高pH值时消耗氧而在低碱度(接近中性)条件下进行。石灰因价格便宜,货源充足,也有助于矿浆中固体物料的凝集,能加速矿浆的浓缩, 是大多数工厂常用的碱。溶液中的石灰浓度极限约含 0.15的氧化钙。而正常氰化作用 浓度为0.012%0.02%的氧化钙,相应的PH值为912。现场使用石灰的量常波动在 0.255

11、kg/t之间。但矿浆碱度超过pH值为12时,金的溶解速度将会明显降低。(5) 矿浆浓度与矿泥矿浆浓度和所含矿泥量会直接影响溶剂的扩散速度及及氰化物与金粒的接触,并将 直接影响金的溶解速度。矿泥在矿浆中生成一种极难沉淀的胶状微粒而长时间呈悬浮状 态,它使矿浆的黏度增大。降低溶金速度并吸附溶解的金。矿浆浓度愈低,矿浆黏度愈小,氰根和氧向金粒表面扩散速度愈大,则对金的溶解 速度快且金浸出率愈高。但浓度过低,会增加浸出设备和多耗药剂和动力,增大成本。 浸出矿浆浓度一般用试验确定,并要考虑到下一作业的要求,即吸附作业对矿浆浓度工 艺要求,一般以40%45%为宜。(6) 浸出时间在氰化浸出过程中,随着浸出

12、时间的延长,金的浸出率不断提高,并逐渐趋于某一极 限值,原因是浸出过程中,随着金粒的不断溶解,金粒的数量与体积不断减少,从而减少 了金的溶解表面,金的浸出速度逐渐降低。另外,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氰化物和溶解氧 与生产的金氰结合物的扩散距离增加,再加上在金溶解的同时,杂质元素也不断地进入溶 液之中,有的杂质会在金粒表面形成有害的薄膜,都会影响金的溶解速度。金粒表面洁净时,氰化浸金的溶解速度较快。在氰化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金粒表 面常形成一层薄膜,由此会妨碍金的氰化浸出而降低溶金速度。氰化过程中常见的金粒表面膜有:硫化物薄膜:氧化钙薄膜:氧化物薄膜:不溶性 氰化物如 Pb(CN) 2薄膜:黄原酸金

13、薄膜等。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金粒表 面膜的形成和消除。(7) 铅盐的作用在金的氰化浸出过程中,加入少量铅盐能促进金的溶解,硝酸铅在碱性氰化钠溶液 中铅盐能够作为氧化剂溶解金,并在金的表面上形成 AuPb2、AuPb3 等金铅合金,铅盐 的催化作用就在于这些合金能够在金表面上形成无数的微电池,从而促进金的溶解。在 浸出过程中加入16X 10602和200g/tPb (NO3) 2氰化物耗量可从1.04kg/t降到 0.7kg/1:如在氰化浸出前预浸时加入,氰化物耗量可降到0.51kg/1。(8) 伴生矿物在含金矿石中,矿物的组成十分复杂,而金的含量非常小,所以在金氰化过程中, 各种伴生矿物对

14、氰化过程有影响,而且多数的干扰对金的浸出有害。金矿石中常见矿物 在金浸出过程中的行为可分述如下。(一)铜矿物 金矿石中常伴生的铜矿物有硫化铜和氧化铜矿物等,氰化对它们有一 定的溶解作用,甚至很明显。铜及其化合物在氰化过程中,与氰化物反应能明显消耗氰 化物,妨碍金的溶解,污染浸出液,一般认为,当金矿石中含铜在0.3%以上时,最好 用浮选法处理,尾矿再用氰化法处理。铜矿物在 0.099氰化物溶液中的溶解率矿物名称分子式铜溶解率23 C45C自然铜Cu90.0100.0蓝铜矿2CuCO.Cu(0H) 2394.5100.0赤铜矿CuO285.5100.0硅孔雀石CuSiO311.815.1辉铜矿Cu

15、S290.2100.0黄铜矿CuFeS25.68.2斑铜矿FeS.2CuS.CuS270.0100.0孔雀石CuCO.Cu ( OH) 2390.2100.0硫砷铜矿3CuS.AsS2565.875.1黝铜矿4Cu S.Sb S22 321.943.7(二)铁矿物 大多数金矿石含有铁矿物,在氰化浸出过程中,铁的氧化矿物如 赤铁矿、磁铁矿、针铁矿、菱铁矿等在氰化液中基本不与氰化物发生作用,故对金的浸 出没有什么影响。但有时铁的氧化物及细泥会罩盖金粒,可通过磨矿或浸出时强烈地搅 拌清除此类化合物的覆盖膜。铁的硫化矿物主要有黄铁矿和白铁矿、磁黄铁矿等,这些 铁的硫磺矿物以及其分解、氧化产物都会与氰化物反应,并消耗溶液中的溶解氧,对金 浸出过程中有明显影响,因此,金矿为令铁硫化矿石时,在氰化浸金前一般都用焙烧、 氧化、洗矿等方法处理,以消除或减弱它们对金氰化浸出的影响。(三)砷矿物 雄黄(As2S2)、雌黄(As2S3)、毒砂(FeA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