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八首古诗故诗赏析题及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186839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八首古诗故诗赏析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清明节八首古诗故诗赏析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清明节八首古诗故诗赏析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清明节八首古诗故诗赏析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清明节八首古诗故诗赏析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明节八首古诗故诗赏析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八首古诗故诗赏析题及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明节八首古诗故诗赏析题及答案编制人:黄潇,盗版翻版必究!已经经过整理,答案并不一定权威,且因为收集了大量的题目,题目序号不对,望大家谅解!一、饮酒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 6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

3、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二、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4、归雁洛阳边。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5、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 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5、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 客游他乡而思念故乡的情怀的情怀。6、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D)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6、,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7、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的句子(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8、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触景生情,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颔联完全是写景。其中“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的情景。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

7、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谈出上述四点中的一点即可。)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想感情。1、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答:青山、绿水2、请描述划线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

8、正正地高挂着。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

9、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2品读“草色遥看近却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句诗各表现的情状。初春的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疏疏的

10、极为纤细的芽,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3“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一年之计在于春。 ”的格言。 4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

11、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四、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 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请设想“半卷红旗”是

12、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2.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

13、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两句描绘激战中壮美的边塞风光,创设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5.尾联作者多次用典,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尽忠

14、报国的情感。5. 诗中描写了“黑”“金”“紫”“红”“黄”等各种色彩,有何作用?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6“易水”“黄金台”各是什么典故?表现了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五、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全曲中,暗含题

15、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