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_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866069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_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_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_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_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_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_(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_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三)学生自己读诗,并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四)教师指

2、名读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三)理解词语。1让学生读文,并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联系诗句内容理解词语。3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练习掌握。(四)初读了解诗的内容。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边读边想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六)作业。1读诗。2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

3、。1指名读诗,让同学想一想诗的题目的意思。(1)学生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说。(2)使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并说明自己是怎么知道题目的意思的。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诗的内容来理解题目的含义。2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1)学习第一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第一句诗,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可能有:元知、万事空、但悲、九州同。让学生看注解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词句,试说一说词语的意思。当学生对不易理解的词语,通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诗句弄懂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一句诗的意思。即: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

4、没有了,我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教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诗。让学生先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看注释,查字典理解其意思。说一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大家讨论。体会诗人情感。3逐句讲解、理解、体会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诗的含义和它所包含的诗人的情感。(1)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讨论整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爱国的情感。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首诗。(1)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哪些词语或诗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2)引导学生读出诗人的爱国热情。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诗的重要特征是感情丰富,节奏鲜明,声韵铿锵。我们在朗读时,不仅要把感情读出来,而且

5、要把诗的节奏和韵脚读出来,并通过反复吟读,达到背诵的程度。5引导学生背诵示儿。(1)在背诵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说一说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通过哪些词句体现出来的使学生对诗有整体上的认识。(2)再引导学生逐句背诵。(3)学生试背诵后,教师可指名检查背诵情况,再通过小组背、两人互背、全班齐背做巩固练习。(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首诗。1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的题目的意思。(1)学生各抒己见,逐字逐词理解后,连起来说题意。(2)使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2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1)学习第一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第一句诗,并找

6、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让学生看注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诗句的内容,试着讲一讲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试讲诗句的意思。对的充分肯定,错的及时纠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学生读第二句,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试讲第二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句诗。指名读第三句,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理解词意。理解第三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此时的情感。(4)引导学生学习第四句诗。教师让学生读这一句,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理解词意。理解第四句意思。体会诗人此时情感。3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体会诗的内容和作者情感。(1)引导学生体会喜欲狂是什么意思。(2)学生

7、通过读诗、理解可以得知:喜欲狂是指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后,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可以从诗中的涕泪满衣裳、放歌、纵酒、漫卷诗书、即从穿、便下向这些词语体会出来。(3)引导学生说说整首诗的内容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二首诗。(1)引导学生从诗中找一找,哪些词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2)通过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杜甫一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就那样欢快,这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诗中忽传、初闻、却看、漫卷等词,层次分明地表现出了诗人

8、听到胜利喜讯后情绪的变化,从喜极流泪到欢快、狂欢。与此同时,诗人的爱国情感也自然流露其间。(3)读出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和爱国的情怀。可以这样停顿、读出重音。(4)引导学生背诵第二首诗。先了解整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通过哪些词表达的指导学生逐句背诵。教师可采用两人互背、小组背、全班齐背等方式,检查背诵情况。(三)引导学生找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异同点。1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爱国之情。2不同点: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同。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四)教师可检查学生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的情况。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