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际经济学讲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865615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5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国际经济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精品)国际经济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精品)国际经济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精品)国际经济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精品)国际经济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国际经济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国际经济学讲义(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为什么学习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国际组织的建立,国际经济活动的日益繁盛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稀缺?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有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一、国际经济学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1 资源配置: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2 资源的利用程度及积累:研究国际间的商品、资本和劳动的流动和积累。像经济学家一样的思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当前国际经济中的主要问题;发达国家不断增加的贸易保护主义;汇率的剧烈波动与严重失衡;欧洲的结构性失业和日本经济停滞;美国次债危机以及可能的衰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深度贫困;人民币升值、贸易顺差二

2、、国际经济学的特征1 国际经济学研究以国家或独立的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2 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3 国际经济学理论是在科学性和民族性相互关系中付诸实践的;4 国际经济交易是在不同货币媒介下进行的;5 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学科;6 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理论基础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三、国际经济学的发展(一)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核心:围绕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和国际贸易的结果来进行。*重商主义 奎奈 17世纪*专业化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 18世纪*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 19世纪*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 20世纪初*新古典贸易理

3、论 里昂惕夫、林德、波斯纳、伏珀尔、维农 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新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 20世纪70年代-今1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 格鲁贝尔、劳埃德2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新贸易理论:垄断竞争理论 克鲁格曼、埃塞尔 20世纪80年代(二)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核心:保持内外平衡*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大卫-休谟 16世纪*金本位制 纳克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布雷顿森林体系 凯恩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年代*最佳货币去理论 罗伯特-蒙代尔 20世纪60年代-今*浮动货币体系 托宾、弗里德曼 20世纪80年代-今1 国际收支

4、的货币分析法;2 资产组合理论模型;3 长期国际收支分析。*理性预期学派和跨是选择理论 布兰查德 20世纪80年代第一章 国际 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理论部分,它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因此,本章主要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讨论国际贸易的产生。 关键性问题1.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方法2. 国际 贸易的起因第一 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定义:国际贸易,商品及劳务的跨国流动,广义上包括商品贸易和要 素贸易。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概念比较:1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程度 要比其在国内的流动程度低;2 国际贸易常常会受到一些人为障碍的影响。

5、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分类:1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就某一与 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例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是采用 自由贸易的作法还是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作法)提出依据;2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针对某一与国际贸易有关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 ,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型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 (如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响等问题。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 国际贸

6、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不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即在分析时假定这是一个物物交易的世界。2 在分析框架上,各种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或部门)以及生产要素不超过两个。3 国际贸易理论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前面曾提到,研究国际贸易必然会涉及不同国家的价格体系,所以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是不可或缺的。4 大多数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较少体现。 二、主要分析工具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所使用的主要分析工具都以微观经济学关于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厂商理论为基础。(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1. 生产可能性边界定义: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

7、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2. 机会成本定义:机会成本,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在图形上,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来衡量。3. 商品市场均衡均衡的决定:生产可能性曲线与预算线相切达到国内市场的均衡点,其中预算线的斜率表示均衡价格。(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1假设个人偏好与社会偏好保持一致,即可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

8、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2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用途。(1) 通过结合预算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2) 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出发,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在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以下三个:(1) 生产达到均衡;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2) 消费达到均衡;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3) 市场出清:各种商品的消费等于其生产量(二)、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定义:国民供给曲线(national supply curve)和国民需求曲线(national deman

9、d curve),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如图1-7a)。国民供给与国民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供给与需求的各种潜在可能发生的供给与需求,其中它表示的是众多潜在可能性中的一种,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生产、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三)、封闭下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五、贸易利益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比较一国在封闭条件下与在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我们可以确定:国际贸易将有利于一国乃至世界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二)、贸易利益的分解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部分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定义:交换利益,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

10、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定义:专业化利益则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下列5个条件保证了在两国封闭条件相对价格不存在差异从而贸易就不会发生:(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关于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与影响,最早是由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从生产成本方面提出的,其包

11、括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与比较优势学说(comparative advantage)。这又被人们称为古典贸易理论。从本质上讲,古典贸易理论是是从生产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的。只不过,在古典生产函数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因此,生产技术差异就具体化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生产率差异就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起因。 关键性问题1 比较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2 理解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内容3 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评价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其理论一般被后

12、人称为“绝对成本说 ”。定义:绝对成本说,是指在两个国家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一国生产其中一种产品的效率较高、成本较便宜,从而形成各个 国家之间的贸易,导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的过程。1 假设条件(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 绝对成本说的内容(1) 国与国之间进行

13、贸易的原因是同种产品在各国之间存在价格差;(2) 开放条件下,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国际贸易的方向是一国出口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其劳动生产力较低的 产品;(3) 国际交换以开放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为基础,其确定的原则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4) 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3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 上存在绝对差异。(3)亚当斯

14、密的论述虽然精辟,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 贸易的基础,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话,上述分析就无法解释这一种情况。二、亚当斯密以后的国际贸易理论1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 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绝对劳动成本。2李嘉图证明了成本条件的相对差异,可以成为获得贸易利益的基础,但和斯密一样,他的理论 仍集中在成本分析方面,忽略需求面的影响;所以无法解释贸易利益在各国间的分配问题。3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 Mill)提出“相互

15、需求理论”(Reciprocal Demand Theory),才正式将需求面的分析纳 入到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中,回答了国际价格比率即贸易条件是如何决定的这一问题。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一、模型基本假设李嘉图模型的假设:(1)生产素只有劳动一种;(2)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3)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4)规模收益不变;(5)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7)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8)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另外,我们仍然以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为考察对象,有时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称这一模型为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不同,李嘉图认为商品的生产成本或价格与其相对而非绝对劳动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