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864119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教学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调歌头诵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咏月诗词。2感受诗人的月下情怀,体会国学韵味。二、教学重点学会欣赏咏月诗词三、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月下情怀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语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宋代词人,写作时正任密州知州,政治失意,客居他乡,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弟弟,写下了这篇文章。(三)

2、初读全词,感知内容1。放录音范读。2。学生齐声朗读3。教师评析:刚才大家读得很不错,说明大家已经带着感情、进入角色了。过渡:这首词不长,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对诗词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想象,通过想象,再现诗词的意境。(四)发挥想象,再现情境1。 (放背景音乐-古筝:高山流水)通译全文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诗人的世界,看看诗人对月饮酒的情景,揣摩诗人的内心活动。2。再次朗读过渡:从大家的读书来看,我们正在慢慢走进这首词,正在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接下来请大家抓住关键词,理清作者的情感脉搏。(五)、品位词句,体会诗情,回答问题上阕:1。诗人为什么要到天上去?(“问”“欲”,表现他对这现实的

3、不满,想要离开这个现实世界。)2。诗人真要去天上的时候有什么想法?(“恐”表现诗人对离开现实世界的顾虑,高处寒冷,比不上有歌有舞的人间,又觉得还是有歌有舞的人间好,内心充满了矛盾。)(板书:矛盾)3。诗人后来到底有没去天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下阕:4。过渡到怀人的句子是哪句?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口吻?6。这种怨后来有没有了?7。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诗人的怨气后来都没了?小结完成板书:这首词通过作者一系列的感情变化,由矛盾-消极-积极,让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精神境界的-豁达。(六)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由教师单独选人朗诵,并且点评。最后由全体共同朗诵(

4、七)听歌让我们带着对诗词的理解,跟着歌声再次走进明月几时有。播放,学生轻声跟唱。为加强背诵。(八)布置作业熟读水调歌头,默写后加以订正。水调歌头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生众:张继的枫桥夜泊。 生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生4:柳永的雨霖玲“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生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师:(启发)上学期,我们还学了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 生6:乡愁“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师:很好!这些描写月亮或月光的诗句,大家记得非常清楚。现在,请跟老师再把这些诗句朗读一遍。(师出示幻灯,带读。) 师:大家读得很不错,声音洪亮,吐字清楚。那么请问,写这些诗句的诗人,想通过月亮或月光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7:表达思念之情。 师:对!表达思念。(启发)是思念 生8:思念故乡。 生9:思念亲人和友人。 师:太好了!通过复习,大家知道我国的文人常用月亮、月光表达对故乡或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月的词,请看课题。(师幻

6、灯出示课题) 师:(指示生看课题)“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生10:词牌名。 师:对!这首词有没有词名? 生11:没有。 师:好!再看作者。昨天有哪些同学通过网络或者其它途径查阅了作者的生平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生纷纷举手,师检查) 师:不错,大多数同学都去查阅资料了。现在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最好不看资料,凭记忆能说多少说多少。 生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最高官至礼部尚书。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人弹劾“谤讪朝廷”,下狱,先后被贬谪到黄州、惠州、琼州等地。一生坎坷,飘零不定。 师:讲得很好!把苏轼的生平概括得既简洁又明了

7、。(又向大家问)关于苏轼,他介绍完整了吗? 生:(齐声)没有。 师:对,他只介绍了生平,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谁来补充? 生13:苏轼的学识广博,他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 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 师:两位同学学习态度很好,不仅查阅了资料,还整理出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来,精神可嘉。(生齐鼓掌) 师:现在,大家把书翻到144页,把这首词先朗读一遍。(生齐读,师聆听) 师:大家读得不错,老师仔细听了,没发现有字读错音。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把小序读一遍。(师生同读小序) 师:序中的“兼”字是什么

8、意思? 生14:“兼”字指所涉及的内容不止一个方面。 师:那我们从“兼怀子由”四个字看, 这首词至少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齐)两个。 师:对。是哪两个呢?作者除了怀子由,还怀什么?请大家结合课文注解,把这首词的意思疏通一下。 (生自读课文及注解) 师:都看完了,看懂了没有,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众生默然) 师:(微笑)没人举手。那好,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着,等词的意思都吃透了,再回头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请大家把这个问题先记在心里,带着问题来揣摩这首词。现在我们先看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书上的注解,我们知道这两句词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9、”苏轼为什么要问天?他真正想问的是“明月几时有”吗? 生15:好象作者想问的是第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师:你的阅读能力很强,知道上下贯通来理解诗词。那老师再问你,“天上宫阙”指的是什么? 生15:应该是月亮中的宫殿。师:(微笑向全体)是月亮中的宫殿吗?(众生默然) 师:大家再看“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该怎么理解? 生16:回去。 师:苏轼想回到天上去吗? (生齐笑) 师:大家都笑了,从你们的笑,我看到了两个字:不是。那这个归去是回到哪儿去呢?(启发)大家结合苏轼的生平来理解。 生17:(小心地)是回到朝廷吧? 师:对。“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作者关心的是 生齐答:

10、朝廷。 师:那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的“琼楼玉宇”又指什么? 生18:还是指朝廷。 师;好极了!(鼓掌)你能从这一句中的“欲”字,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生18:作者当时很想回到朝廷。 师:大家说,他回答的准确吗? 众生:准确! 师:记得我们背过一首苏轼在密州写的词,是 众生:江城子密州出猎。 师:当中表达“欲归”心情的句子是(师生同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师:作者想回朝廷,能回吗? 生19:不能。 师:从哪看出来? 生19:“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中“恐”字说明苏轼害怕回去。 师:(微笑)他怕什么? 生19:“寒”。 师:

11、“寒”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 生19:不是。 师:那指什么? 生20:应该是指心理上的恐惧吧?具体好象是指朝廷中的诽谤、中伤。师:(鼓掌)你回答得太精彩了!时刻不忘作者生平。确实,苏轼被贬,就是因为在朝中受小人的诽谤和中伤。虽然他想报效朝廷,但心生恐惧。那最后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什么意思?“人间”指什么?生21:“人间”就是指“地方”,包括密州在内。师:在人间好还是在天上好?生21:我觉得从书上注解看,作者认为在人间好也就是在“地方”作官好。 师:(微笑)在地方,天高皇帝远,在地方,没有排挤、没有诽谤和中伤,所以他觉得留在地方为政好。学完上阕,我们齐读一遍。读的时候,同学们都展

12、开想象,你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你现在不是在念,而是在“吟”,所谓的吟,就是抑扬顿挫地读。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生读,师聆听) 师:非常好!我看见有些同学摇头晃脑,很投入。林文雨,老师感觉刚才你是最出色的,不仅神色投入,而且语速、语调也很到位,现在,能请你给大家示范朗读一遍吗? (生22读) (众生鼓掌) 师:学完上阕,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在这里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生讨论) 生23:作者在上阕中表达了想回朝廷但又恐惧害怕的心情。 师: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吗? 生23:好象是“欲”和“恐”。师:(微笑看大家)大家赞同吗?(生赞同) 师:(对生23)你概括得太好了!请大家看幻灯。(师

13、插入幻灯,显示上阕概括内容) 师:现在我们来看下阕。请大家先朗读一遍。像林文雨同学,带着情感去读。(生齐读,师聆听) 师:有进步。不过,还需逐字逐句地揣摩。“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这句从结构上说有什么作用? 生24:承上启下。 师:(启发)具体点说 生24:“转朱阁,低绮户”前省略了主语月亮,是承上阕写的。从下阕看,作者因为无眠产生思念。所以“照无眠”是启下。 师:看来你把这首词理解得很透彻,我提一个问题,你把我后面要提的问题都回答了。我再问你,下阕应和了序中哪一个句子? 生24:“兼怀子由”。 师:太好了!这就是说,作者在下阕主要要写 生:(齐)怀子由。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4、书上注解说是月亮没有人世的愁和恨,这样理解正确吗?生25:不正确。这里应该是作者恨月亮老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是作者在恨。 师:作者因什么而恨? 生26:因为与亲人别离,也因为被贬。 师:好!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理解? 生27:难。 师:我们常听老人们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恰好也是苏轼的看法。所以他说“古难全”。既然认识到了人生的艰难,作者是不是就认命了?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的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 生28:有变化。因为作者认识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规律,所以他不悲观消极,而是充满期待和祝愿。 师:你从哪里看出了期待和祝愿? 生28:但愿。 师:“但愿”怎么解释? 生28:只希望。但,是副词,只。愿是动词,希望的意思。 师:作者在下阕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 生29:下阕中作者表达的主要是对七年未见的弟弟子由的怀念。 师:你能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