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社会实践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860368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当山社会实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武当山社会实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武当山社会实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武当山社会实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武当山社会实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当山社会实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当山社会实践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武当山地区古建筑 “养生太极殿,问道武当山”,道家圣地武当山位于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南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北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拳的发源地,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道教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明朝达到鼎盛。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明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武当道场,被称为“皇室家庙”。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武当武术成为中华武术的一大流

2、派。 武当山作为道家圣地早已名声在外,金庸武侠小说有关武当派的描写更是为它添上了一丝神秘色彩,带着的敬仰与好奇,我们社会实践小组一行在期末考试结束就匆匆赶往武当山,由于天色已晚,我们一行人在当地同学陈迪颖和家人的热情招待下吃完晚饭后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参观武当山地区的武馆,采访武馆的道长,对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为道教这一土生土长的中华宗教的传承感到担忧。休息一晚,次日在来到了武当山景区。大门由白色石料制成,石柱基座的雕塑和顶部的纹路颇具神秘河古朴的色彩,武当山三个大字苍劲挺拔,吞吐着名山的气魄。进入景区,山脚下密布的各种仿古建筑里,由本地商人经营的武当宝剑,香炉等道教文化用品,

3、一片热闹的景象。经过玄岳门,遇真宫,元和宫等景点,我们正式买票进入武当山景区。武当山一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12月15日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武当山建筑是根据真武帝修仙神话来安排布点的,并且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造,体现皇权和道教所需要的庄严

4、,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围,从山脚到山顶天柱峰金殿,用一色青石铺成70公里长的神道,沿神道两旁修建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台等庞大建筑群。在十二年里,朱棣始终十分关心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的建设,小到设计图纸审批,建筑预料处理,事无巨细。同时朱棣再三叮嘱要顺其自然,对山体不要有分毫修动,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武当山建筑充分利用山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洞的奇峭幽邃,将每个宫观都修建在峰峦岩洞间的合适位置,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辉印,宛如一幅天然图画。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周围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风光旖旎,气势宏伟,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武当

5、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武当山古建筑群形成以八宫两观为主体的庞大规模。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复真观、“治世玄岳”牌坊等。进入景区便有武当山旅游大巴等候,我们直奔太和宫。太和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包括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作为

6、道教著名宫观,太和宫建于明代永乐十四年 (1416),时有殿堂道舍等建筑五百一十间;现仅存正殿、朝拜殿、钟鼓楼、铜殿等。正殿额题“大岳太和宫”,殿内仅存真武大帝铜铸像及四大元帅、水火二将、金童玉女等塑像,殿门两侧各置铜碑一座,一是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敕建苍龙岭雷坛设金像之御碑,一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遣工部左侍郎陆述等人致祭碑;殿前是朝拜殿,左右是钟鼓楼,钟楼内悬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所铸造铜钟一口;殿前一岩,形如宝莲,故名“小莲峰”,上刻“一柱擎天”四字,并嵌有李宗仁游武当山之题诗碑刻,岩顶崇台之上置有铜殿一座,其高29米,宽27米,深26米,铸造于元代大德十一年(130

7、7),原在天柱峰巅,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移置于此,故名“转运殿”、“转展殿”。朝拜殿右下有清代改建的皇经堂。该宫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布局巧妙,四周峰峦迭嶂,起伏连绵,烟树云海,气象万千。是武当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武当山太和宫后是南天门,从南天门进入紫禁城,从东侧上,转九连蹬,上金殿,从后山下,在西南角有一座山峰,叫显定峰,叫显定峰,酷似龟首,整个金顶就是龟背,紫禁城是龟裙,游人走过的路线(台阶)就像是一条蛇,盘绕龟背,整个一个全景是94年武当山申遗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航拍的时候发现的,这一景观叫做天造玄武。接着便是南岩景区,南岩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是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的南岩上。据太和山志记载,唐宋时就有道士在此修炼,元代道士在此创建道观,至大元年(1308)“天乙真庆万寿宫”,元末建筑毁于大火,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重建,时有大小殿宇六百四十余间,赐额“大圣南岩宫”,清末大部分建筑复毁。现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原元君殿旧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华衣,形态逼真。宫外岩北有老虎口,岩南峰峦之上有梳妆台、飞升台等古迹。总结,武当山古建筑群历经沧桑,现存座道教宫殿、座宫殿遗址、座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状。建筑主体以宫观为核心,主要宫观建筑

9、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自成体系,岩庙则占峰踞险,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巨大景观。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国宗教历史以及古建筑的实物见证。武当山古建筑群具有以下主要特征:规划严密,建筑杰出 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建筑位置选择,注重环境,讲究山形水脉布疏密有致。建筑设计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和天才的创造力。高超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武当

10、山古建筑群类型多样,用材广泛,各项设计、构造、装饰、陈设,不论木构宫观、铜铸殿堂、石作岩庙,以及铜铸、木雕、石雕、泥塑等各类神像都达到了高度的技术与艺术成就。道教建筑之瑰宝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始终由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皇室派员管理。现存建筑其规模之大,规划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国现存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 武当山金殿及殿内神像、供桌等全为铜铸馏金,铸件体量巨大,采用失蜡法(蜡模)翻铸,代表了中国明代初年(15世纪)科学技术和铸造工业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武当山建筑群的兴建,是明代皇帝朱橡在扩展外交的同时,对内大力推崇道教,灌输“皇

11、权神授”思想,以巩固其内部统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思想信仰等意义。南岩宫古建筑群最具特色的便是其建筑总体布局,建筑整体关于其中轴线严格对称,体现出道教文化严谨的一面,同时建筑的细节又赋予雕琢,主体建筑和两侧的建筑比例适当,错落有致建筑的细节又赋予雕琢,体现出道教建筑富于变化的一面。建筑的墙体均涂以暗红漆,屋顶则以藏青色为主,显得庄严肃穆充满帝王之气,这一点与历史上道教与封建皇室贵族的紧密联系有关,道教的发展和武当道教古建筑群的建设都由封建帝王主导和推动,有学者指出,朱棣当初修建武当建筑群的目标很有可能就是建造一个模拟真武修仙的神仙国度,影射皇帝“天地与我并在,神仙与我为一”的封建皇权思想。紫霄宫

12、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道教建筑,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明嘉清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紫霄宫,1982年02月2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霄宫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坐落在湖北省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是武当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自东天门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紫霄殿面阔五间,重

13、檐九脊,绿瓦红墙,光彩夺目,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形态生动,宛若真物,由于彩绘,也使得全殿显得光彩夺目,富丽堂皇。殿前的平台十分宽阔,雕栏重绕,雄伟壮观。殿内供有玉皇、真武、灵官诸神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雕刻手法细腻、逼真。殿后的父母殿,崇楼高举,秀雅俏丽,与紫宵殿相映成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紫霄宫,距复真观7.5公里。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 迹池、宝珠峰。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迹池、宝珠峰。周围

14、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从刻有“紫霄福地”额匾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成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殿中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座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是中国明代艺术珍品。殿左放着一根数丈长的杉木,传说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杉”;又因在一端轻轻扣击,另一端可听到清脆的响声,而称为“响灵杉”,相传亦是明代遗物。大殿四周神龛内,陈列着数以百计的元、明、清代铸造的各种神

15、像和供器,堪称中国铜铸艺术的宝库。殿前碑亭有两座保存完好的巨大鳌碑,高达10米,用完整的巨石雕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金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十二根立柱上叠架着额、枋及斗拱;正脊两端铸龙吻对峙;垂脊圆和,翼角舒展,上饰仙人和龙凤、天马等灵禽瑞兽,栩栩如生。 金殿虽为铜铸,但结构殿身的立柱、梁枋以及瓦鳞、檐牙、窗棂、门限上均雕以图案,线条精美,柔和流畅,工艺极为精湛。据考证,金殿为分块铸造,而后组装而成,但每铸件之间卯榫严谨,合缝精密,毫无人工雕凿之痕,浑然天成。 金殿经近600年的严寒酷暑,风雨雷电侵蚀,至今仍辉煌如初,不愧是中国古代铜铸艺术的瑰宝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 平方米。供奉有塑真武大帝坐像。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无论瓦 作、木作 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皇经堂皇经堂又名诵经堂,是道人诵经习课的场所。每日清晨和黄昏诵颂经文真诰,是武当山出家道人自我修持的日常功课。每次诵唱时间约一个小时,其目的是陶淑性情、虔诚其心,以做到一心向道。下图为金顶仰视全局图。此外,武当山现存有十二座巨大的碑亭,这在全国道教建筑中惟武当山独有,是最高等级建筑的标志。 亭中均有巨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