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85723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第_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 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 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第二条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 制管理。安全生产双体系第三条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6月1日)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 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 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

2、6)16号)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 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第四条术语和定义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 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 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 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 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 来或爆发的地方。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 许的全过程。第五条 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 分级管控建设负全面领导

3、职责。组长:李佩法副组长:汪树岐成员:张文天袁立伟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 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 风险改进措施方案安全科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 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 查。其他科室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 培训,组织本科室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 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科室的危害 /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第二章安全风险的辨识第六条风险点的分类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 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1.

4、 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 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2. 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第七条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 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 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 害。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 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第八条风险点辨识的方法1. 静态分析: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他 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 识别。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有关标准、规程、规范

5、及规定; 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2)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按专业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1-1)。表1-1设备设施清单 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专工、 值长、班长、值班员、检修员、安全员等。 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 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 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 据。 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 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

6、素。 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 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 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参照表 1-2)相应内容。表1-2安全检查分析(SCL )评价表区域/工艺过程:装置/设备/设施:NO:序 号检查项目标准产生偏差的 主要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可能 性(L)严重程度(S)风险 度(R)风险等级建议改正/ 控制措施备注12分析人员:分析日期:2. 动态分析: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 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1)作业活动的划分按作业区域和作业类别(检维修类、生产操作类)进行划 分。2)作业危

7、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 2-1)。表2-1作业活动清单NO:序号作业区域作业活动作业类别备注12 将每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 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作 业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 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 个小步骤)。 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 评价表(参照表2-2)。表2-2工作危害分析(JHA )评价表作业区域:作业活动:NO:序 号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 (人物、作业环 境、管理)主要 后果现有控制 措施可能 性(L

8、)严重程度(S)风险 度(R)风 险 等 级建议改正/ 控制措施分析人:分析日期: 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分析。按照第六条对危害因 素产生的主要后果进行分析。第三章安全风险的评价分级第九条风险度(危险性)危害因素辨识出后需要将危险程度量化,即需要计算每项 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即风险度或危险性,据此分析判断并确 定风险等级。第十条风险评价分级方法采用风险矩阵法(LS )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第十一条 风险矩阵法(LS )本方法的风险度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即:R=LxS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代表事件后果严重性R代表风险值本风险矩阵法把风险等级分为4级,分别是:1级(很 高)、2

9、级(高)、3级(中)、4级(低)。第十二条风险矩阵法(LS )判断准则表3-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顾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 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 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 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 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 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

10、控制措 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 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表3-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 他要求人员财产损失/ 万元停工企业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 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 设备重大国际影 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 标准丧失劳 动能力252套装置停 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 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 或行业的安全方 针、制度、规定 等截肢、 骨折、 听力丧 失、慢 性病101套装置停工 或设备地区影响2不符合企业的安 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 伤、间 歇不舒 服10受影响

11、不大, 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 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 损表3-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风险 度等级应米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1级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刖,不能继续作业,对 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2级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 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 期整改9-123级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 及沟通2年内治 理 84级可接受、轻微 或可忽略的风 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 检查或无需采用控制措施有条件、有经费时 治理或需 保存记录表3-4风险矩阵表第十三条风险管控要求风险管控原

12、则如下:4级: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科 室应引起关注,负责4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班组具 体落实;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3级:中度(显着)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科室应 引起关注,负责3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科室具体落 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 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 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 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2级: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 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 安全科和各职能部门根

13、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 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 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 低后才能开始工作。1级: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 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 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以下情形应直接确定为2级风险:(1)开停车作业、非正常工况的操作。(2)同一爆炸危险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 10人以上的。(3)10人以上的检维修作业及特殊作业。第十四条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

14、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 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古攵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 督和奖惩机制等;(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5)应急处置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第十五条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可行性和可靠性;(2)先进性和安全性;(3)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第十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3)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素;(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5)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第五章风险管控执行程序第十七条 安全科每年定期组织制定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 估计划,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执行。公司、部门风险评估 小组,对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进行分解落实,直至 班组、岗位,作为开展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的依据。第十八条依据辨识评价方法对本单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 价后,填写相应的作业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