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执行情况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85377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江区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执行情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松江区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执行情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松江区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执行情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松江区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执行情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松江区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执行情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江区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执行情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江区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执行情况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松江区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执行情况分析浏览次数:30公开日期:2009-07-21文件编号:主题词:公开方式:主动公开公开时限:长期公开公开范围:审核程序: 责任处室:区统计局信息索引号:SD49000002009035信息内容: 根据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精神,按照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为了解和掌握松江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现将4年来松江区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执行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对新农村各项指标跟踪监测、综合分析、系统评估,全面客观的把握松江区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评估内容 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围绕松江区“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通过数据的采集和比较

2、分析,将全面客观地评估本区新农村建设每年的进程,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松江区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共有42个指标组成,其中有16个指标按照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制定;有2个指标按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有4个指标按照上海市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有13个指标参照“相关指标体系”制定;7个指标根据“相关部门意见”而制定。整个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力求考虑科学客观性、整体融合性、可操作性。 二、评估方法 采用综合指数方法对指标进行定

3、量分析,确保评估结果真实有效。具体如下: 1、确定指标的目标值。新农村建设指标的目标值,是根据松江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程度,由各有关部门进行科学的预测。然后确定2010年的预测指标为目标值。 2、确定指标的权数。采用层次分析来确定指标权数。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理解,明确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侧重点,依此来确定五项目标层的权数,然后再通过层次安排和实践摸索,从而完善整个指标体系的权数。 3、利用综合评价法来进行评估。 第一步:测算各个指标分值。当实际数目标值时,该项指标分值=100;当实际数目标值时,该项指标分值=实际数/目标值*100 第二步:计算各指标得分。各指标得分=各指标分值*权重/总权重 第

4、三步:新农村建设指数。新农村指标建设指数=各指标得分之和 三、评估结果 松江区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按照2010年为目标值为100分,根据综合指标评价法,2008年松江区新农村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结果如下: 松江区新农村建设指标20052008年评估结果 单位:%指 标 名 称2005年评价结果2006年评价结果2007年评价结果2008年评价结果新农村建设评价总体结果68.576.587.490.3一、生产发展16.118.824.725.61、全区GDP1.51.72.12.42、地方财政收入1.51.42.02.13、土地投资率1.51.82.12.14、农村工业企业入区率1.21.51.81

5、.85、财政对农业的投入1.72.15.056、特色农产品产值3.94.64.857、规模经营农田比例2.53.23.63.88、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额2.42.53.43.4二、生活宽裕28.631.634.636.19、农村居民入住新型社区率2.12.32.42.410、行政村通公交车(班车)比重1.01.31.41.811、“三个中心”覆盖率1.82.02.02.012、村级医疗设施覆盖率2.02.02.02.013、农村互联网用户普及率1.52.23.03.014、农村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1.21.51.82.315、农村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1.61.62.02.016、农村每百户汽车拥有

6、量0.61.11.61.617、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1.61.82.02.0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64.04.419、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1.41.61.61.720、农村居民非农产业就业率1.81.91.91.921、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91.92.02.022、农村养老保险投保率1.92.02.02.023、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2.82.93.03.024、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2.02.02.02.0三、乡风文明9.09.510.010.025、“文化”下农村进社区完成率2.02.02.02.026、“双千”活动结对帮困率1.01.01.01.027、村级平安建设落实

7、率1.01.01.01.028、社会安全指数3.43.54.04.029、村级文体设施覆盖率1.62.02.02.0四、村容整洁9.810.510.911.130、自然村并归变动率0.60.70.81.031、农村居民拥有卫生设施比重0.91.01.01.032、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51.71.71.733、镇级河道整治率1.01.01.01.034、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1.21.31.61.635、村级通灰黑公路率1.01.01.01.036、森林覆盖率1.61.81.81.837、绿化覆盖率2.02.02.02.0五、管理民主5.06.17.27.538、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率1.21.

8、41.82.039、外来人口居住证办理率0.61.21.81.940、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率1.31.51.61.641、基层选举投票率1.01.01.01.042、基层干部测评率0.91.01.01.0四、新农村建设评估情况分析 总体上,我区的新农村建设正稳步推进。指标体系评估结果显示:42项指标, 已经有20项指标已经提前完成了到2010年的目标值,占47.6%。其余各项指标正按照2010年的目标值,有序推进。到2008年底为止,全区已经完成2010年目标值的90.3%,离目标值100.0%还剩9.7%。 (一)生产实现稳步发展 评估结果显示:“生产发展”到2008年实现程度为25.6%,分别

9、比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提高了9.5、6.8和0.9个百分点,距目标完成情况还差4.4个百分点。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区的生产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还是实现了稳步的增长。2008年,全区实现GDP734亿元,分别比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增长了61.0%、37.2%和14.3%。2008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为57.4亿元,分别比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增长39.7%、46.4%和6.3%。(2007年起,地方财政收入口径有所调整) 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区坚持以“科学、生态、高效”为目标,科学制定农业布局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规模化,专业化

10、生产。2008年,财政对农业的投入56162万元,分别比2005年、2006、2007年增长了3.4倍、2.8倍和1.9%,已提前完成设定的目标值。同时,由于不断推进农业规模生产,推行家庭农场,农业规模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08年规模经营农田比例达到了85%,分别比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提高了29%、26%、4%个百分点。 (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改善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积极贯彻中央、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加快创新机制、加大政策、财政扶持力度,我区农民生活水平有了不断的提高。新农村评估指标体系显示:2008年我区新农村生活宽裕实

11、现程为36.1%,分别比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提高了7.5、4.5和1.5个百分点,距目标程度还差3.9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加强,农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社区服务不断提高。评估结果显示:2008年我区行政村通公交车(班车)比重为90.4%,分别比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提高了40.8%、29.0%和17.0%。绝大多数的村已经通了公交车(班车),给农村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农村“三个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在2007年就已经实现了全覆盖(除了功能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农村居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评估结果显示,200

12、8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31.6%,分别比2005年、2006和2007年提高了21.6、15.1和9.3个百分点;农村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39台,比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多19台、14台和8台;农村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175部,比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多49部、45部和18部。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农村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在2007年就已经完成目标值。 近年来,我区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措施,使农民收入和保障又上新的台阶。2008年,我区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达到11590元。分别比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提高了36.1%、23.5%和1

13、1.5%,增幅为近三年来最高。随着农村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民的非农就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08年,农民非农就业率为93.0%,比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提高了4.0%、2.8%和0.6%。目前,全区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仅6365人。2008年,农村养老保险投保率保持了较高的投保率,为99.4%,比2005年提高提高了3.4个百分点,与2006年、2007年持平。农村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提高,从04年的75元/月提高到了08年的280元/月;农村医疗保险在2007年就已经实现全覆盖,我们建立了合作医疗三条保障线,大病报销限额提高到6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三年来一直实现全覆盖。 (三)乡风文明显著提升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评价结果显示,在2007年,我区乡风文明实现程度为10%,已提前完成了目标程度。从“文化”下农村进社区率、“双千”活动结对帮困率方面来看,完成率都达到了100%。同时,各个村积极落实平安建设,各村都建立了平安工作站;社会安全指数明显提高,达到了97.8%,分别比2005年、2006年提高了19.7和17.3个百分点。村级文体设施也实现了全覆盖。村级平安建设落实率、社会安全指数和村级文体设施覆盖率,均已顺利完成目标。 (四)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评价结果显示:2008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