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1853732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4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2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2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2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2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 202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1整体设计“滑轮”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种比较重要的简单机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后,对一些变形的杠杆的进一步认识,对生活中现象的进一步观察和应用。滑轮按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它们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及段数的判断不容易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本节课将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而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与处理数据、表达与交流、解释问题

2、等过程,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去分析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的原因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

3、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对实践中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动滑轮、定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教学难点1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实质;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杠杆这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杠杆的种类

4、以及各类杠杆的特点:省力杠杆:省力但费了距离。费力杠杆:费力却省了距离。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漫画导入让学生观察和欣赏下面的三幅漫画,“胖子”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想帮忙,却把自己吊了上去。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学生会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导入多媒体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使用滑轮的一些画面: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使用滑轮从井中提水、窗帘中的滑轮、升旗中的滑轮。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滑轮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使用滑轮给我

5、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呢?滑轮的特点有哪些?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连接滑轮?要想了解这些知识,需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滑轮。推进新课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教师活动: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想一想滑轮的这些结构在提升重物时有什么功能吗?学生活动:出示一个滑轮,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归纳:滑轮就是边缘有槽、能绕轴心转动的轮子。情景创设: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

6、地面运到三楼?202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功的概念。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

7、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3 .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数理化网讲

8、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二、讲授新课: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分析得出: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

9、上通过的距离。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讲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工作的意思不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包括一切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但物理学中功的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即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因素。想一想上课起始同学们一起做的提书包和提书的实验中,我们所说的“累”的程度大小,这个“累”字体现的含义是什么?功

10、的大小与力和距离这两个因素有何关系呢?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2.物理学中,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即功=力距离用功的公式:W=FS。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3.功的单位:焦耳(J)1焦耳=1牛顿o米1J=1Nom例题1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l00米,此拖拉机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例题2马拉着重为19600牛的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400米,做了3 105焦耳的功。车受的重力有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少牛?分析:因为马在水平路面上前进,竖直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所以车受

11、的重力不做功。求马的水平拉力,可从已知拉力做功和车前进的距离,由W=FoS公式求得。答:车受的重力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750牛。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小结: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三、巩固检测:例题3回忆上课起始做的三个实验,若匀速提书包和4本书所需的力分别为30牛和5牛,课桌高80厘米,计算下面情况下拉力做功的大小:(1)把书包和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分别做功多少?(2)把书包提高5厘米,把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做功分别为多少?小结:功的大小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共同决定的,作用力大的做的功不一

12、定多,距离长的过程做的功也不一定多。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统一。例题4小刚把重为1000牛的箱子沿着水平地板推动1米,小刚对箱产做的功()A.1000焦B.1焦C.0焦D.无法确定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画出力的示意图课后小结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W=FS及单位1焦耳=1牛米。202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3一、电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

13、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重、难点: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教学器材: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进行新课: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 有电源电路必须闭合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1)、符号:U(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

14、00mV202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方向和作用点(2)能用G=mg计算重力的大小(3)通过实验,培养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在发现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规律时,指导学生学会用比值来处理数据的方法(3)在重力的运用上,教多的采用学生讨论,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重力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与人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2)通过比较简单的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让大多数同学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熟悉探究的过程方法教学重点 重力的三要素教学难点 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掌握公式G=mg仪器材料 铁架台、细线、斜面、一教学方法 实验小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1板书设计 第三节 重力一、重力G(gravity):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