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850996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雎不辱使命( ) 2016-1-11秦王使( )人谓( )安陵君曰:“寡人欲以( )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安陵君其( )许( )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 )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 )唐雎使( )于( )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 )君为长者,故不错( )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 )于君,而君逆( )寡人者,轻( )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 )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 )

2、怒,谓唐雎曰:“公亦尝( )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 )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 )地耳。”唐雎曰:“此庸夫( )之怒也,非士( )之怒也。夫专诸之( )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 )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祲(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 )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 )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3、者,徒以( )有先生也。”一、 给句中加点字解释。二、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译文: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译文: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三、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译文: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四、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五、 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违背我,这不是轻视我吗?六、 6、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4、,岂直五百里哉?译文: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七、 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文: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八、 8、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九、 9、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译文: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10、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译文: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

5、会到这种(地步)!” 1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文:韩国、魏国灭亡,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二、三、 三、根据内容回答问题。1、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说”“ 怫然怒 ”“ 色挠 ”,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色厉内茬的特点。2、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效仿 “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答: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效果: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

6、答: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4、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能够出色完成使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使命: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根本原因:唐雎不畏强暴,有勇有谋。5、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 诸葛亮 (填人名)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干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唐雎在这次外交事件中的说话技巧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答: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 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 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6、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答:公亦

7、尝闻天子之怒乎?潜台词: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与臣而将四矣 潜台词: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7、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答:语言(或“对话”)描写。 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8、文中描写秦王从“怫然怒”到“色挠”的脸色变化有何作用?答:反衬作用(或:侧面表现唐雎不畏强暴、正气凛然的形象.或表现秦王前倨后恭、外强中干)9、文中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这三个事例的用意是什么?答:说明“士之怒”与“庸夫之怒”的区别;具体说明“士之怒”的行为,暗示秦王,“我”将效

8、法此三人,要刺杀秦王。10、请写出你知道的古诗文中能够表现选文中唐雎英雄气概的句子。答:示例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示例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1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答: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12、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像唐雎、专诸、聂政、要离这样的风流人物。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就义; , ; , 。 答:岳飞吟唱“怒发冲冠凭栏处”,精忠报国;辛弃疾赋壮词“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点兵 13

9、、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答: 首先,唐睢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睢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睢“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从容镇定、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爱国忠君的形象。14、阅读全文,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答:安陵君:知人善任(善于辞令) 秦王:恃强凌弱(色厉内荏、骄横狂暴、阴险狡诈) 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勇于献身)1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聂政之刺傀也 D辍耕之垄上16、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庸夫之怒也 夫战,勇气也 B.天下缟素 可以弹素琴 C. 秦王色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亦免冠徒跣 徒属皆曰:“敬受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