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塑造梦想创意美化生活---“中国万花筒第一人”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850833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塑造梦想创意美化生活---“中国万花筒第一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技塑造梦想创意美化生活---“中国万花筒第一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技塑造梦想创意美化生活---“中国万花筒第一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技塑造梦想创意美化生活---“中国万花筒第一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技塑造梦想创意美化生活---“中国万花筒第一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塑造梦想创意美化生活---“中国万花筒第一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塑造梦想创意美化生活---“中国万花筒第一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塑造梦想创意美化生活-“中国万花筒第一人”2005年底,HC360慧聪网玩具频道的编辑采访了北京玩具协会常务理事、万花筒爱好者、被索尼探梦授予“中国万花筒第一人”的李鸿宽先生。万花筒制作艺人李鸿宽走进李鸿宽老先生的工作室,目光立即就被造型各异的万花筒所吸引。这些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把玩、摆弄的万花筒吗?记得以前hc360慧聪网玩具频道,曾经就“空竹”的内容采访过李先生,那时候他并没提到过万花筒,到底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他放下空竹,转向了万花筒的制作和研究?带着种种疑问,HC360慧聪网玩具频道的编辑开始了采访。慧聪网:您以前是北京空竹委员会的会长,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向制作万花筒的?李鸿宽:空竹

2、委员会会长我早就让贤了,一是年龄大了,身体上有点力不从心了,我去年腿又做了手术;其次我认为北京地区空竹的普及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我本人在空竹方面能做都做了,再没潜力可挖了,也该让比我年轻的人多用点心,下点功夫了。其实我自制万花筒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以前没把它当回事,也很少向外展示过,九几年第一届民俗运动会的时候,我展示过一件比较小的作品。2005年9、10月间,应索尼探梦邀请参加了万花筒展览,才了解到国内万花筒创作几乎一片空白,尤其看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日本万花筒之后,忽然感到责任在肩,想到小时候经常玩、那么熟悉的万花筒,原来还可以有这么精彩、丰富的变化,想着中国人那么聪明,真要玩起万花筒来,肯定

3、也不比别人差,所以,就有了一个念头,想把国内那些跟我有相同爱好的人士组织起来,一起为国内的万花筒事业做一些事情。慧聪网:万花筒最早起源于什么时代?李鸿宽:关于万花筒的历史,公认的说法是:1816年,由苏格兰一个物理学家大卫布尔斯德发明的,据说他在调整灯塔灯光的时候,为了让灯光打得更远或者更亮一些,出于这种目的,偶然之间把三块玻璃叠起后向外一看,发现外面景色发生了变化,他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身边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一些聪明人就把三块玻璃固定,做成一个圆筒,把一些花花绿绿,闪光的纸片放进圆筒,随光线的折射产生对称图案,转动圆筒,里面图案就会不断组合,变化无穷。这种东西被称为最早的“电视”,在英

4、国上流社会作为新奇玩具流行起来。后来,也就是三年之后,按日本万花筒博物馆的馆长大雄进一的说法,这种东西先由欧洲传入日本,然后传入中国。慧聪网: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万花筒应该属于中国的传统玩具吧? 李鸿宽:在谈到万花筒的起源时,日本万花筒博物馆的馆长大雄进一曾经非常客观地提到过,他认为万花筒这个东西很有可能最早在中国的古代已经出现了,只是现在没有史料记载来证明这一观点。通过考古,目前还没有这类实物出土,所以只能认同起源于欧洲的说法。要我说,中国古代的“小孔成像”、“潜望镜”等实物,都可以反映出我国古代对于光学知识与应用的水平。而这些东西,从现代科技发展史上看好像都是西方人发明的,实际上潜望镜在中国

5、的汉朝就已经有了,因为中国一直都比较闭关自守,对外交流很少,所以不被外界所知,加上历代政权对自然科学都不很重视,看作是工匠阶层的“雕虫小技”,所以未被载入史册,以致造成现在这种无从考证的局面。慧聪网:现在的万花筒跟我们小时候玩的万花筒玩具有那些不同?李鸿宽:差别很大。举个例子,以前的万花筒像照像机的暗箱一样,你看到的是一个封闭纸筒内的图案变化,现在有些万花筒是开放式的,把原来封闭在里面的东西拿到了筒外;以前的万花筒基本上都是三镜的,现在两镜、四镜、八镜的都有,外型也不再拘泥于简单的筒状,可以做成各种形状;其次,现在万花筒的制作材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轻便、安全、反光效果好的PVC材料替代了以前

6、的玻璃,里面的花纸屑也被晶莹剔透的化学晶体、胶制、塑料等物质取代;再有就是,现在的万花筒中加入了不少科技的元素。慧聪网:万花筒属于光学玩具,加入科技元素的万花筒会是什么样?李鸿宽:万花筒里不仅蕴含光学原理,还涉及数学、力学、声学等许多知识。举个例子,比如:这个圆筒直径是1,要放三块玻璃,必须放短边为二分之根号三,就是0.866的,放四块的时候,是0.707,如果不知道这些个数字,你就裁吧,止不定要浪费多少材料呢,还不见得能放合适;如果在万花筒的一端加上一个小鼓,在用鼓槌敲击小鼓的时候,通过振动使万花筒内的彩色花屑产生变化,从而完成画面的变幻,这里面就用到了机械和空气动力的原理了。还可以用到电学

7、,像我获奖的作品“天女散花”,通过电池中的电力来翻动内部这些纸屑,达到万花筒的动感视觉效果。万花筒虽小,里面却包含着不同领域的学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这些都可以用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在这一点上,日本做得很好,但我们目前还没有把它用于益智方面。慧聪网:除了科普教育外,您认为万花筒还可以在哪些领域内应用?李鸿宽:在日本,运用光学聚焦成像等精密的技术制作的万花筒,早已不再是玩具了,而成为家居装饰品和工艺收藏品。国内也可以尝试在这些方面引进,我曾经构想过,把咱们老北京的“燕京八景”放入万花筒中,制成纪念品肯定吸引外地的游客。慧聪网:您参与了索尼探梦2005年举办的万花筒展,谈谈您对日本万花筒的感受吧。李

8、鸿宽:日本的万花筒从世界范围内来讲,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日本目前已经举办了五届万花筒的世界巡回展览,每年都在世界范围内征集万花筒的最新作品,甚至现在已经开始策划07年的巡展了,而2006年的巡展计划与作品征集工作在2005年底已全部完成。预计2006年的10月将到中国展览。日本对于万花筒的研究非常普及,几乎国内每一个城市都有相关的组织,像万花筒博物馆、俱乐部。我最初见到日本万花筒的时候,有一个感觉,很多万花筒中运用的技术都是以前知道,但没亲眼见过,运用到万花筒制作中来的,涉及到声、光、电;气体的、液体的,让人眼花缭乱。说实话,我在跟大雄交换礼物的时候,看到他的万花筒,在精神上非常地震动人家的东西

9、真好,真是地道。我在为索尼探梦设计万花筒参展作品的时候,当时我已经看过了他们的设计,心里就暗暗地较上了劲儿:不能做普通的。于是我就做了个大个的,有132公分长,直径是25公分,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以大取胜,因为小的我再怎么做也达不到人家那种水平和工艺了。慧聪网:据说最大的一件万花筒作品就是出自您手?李鸿宽:对,我做过两件大型的万花筒,一个如今在新加坡,另一个收藏在东岳庙的民俗博物馆内。慧聪网:日本的万花筒也是手工制作的吗?咱们那些方面不如人家?李鸿宽:大雄进一介绍说,他们的万花筒都是手工做的。但我怎么看着都不像,就说人家的东西精致到什么程度吧。(李先生拿出了他收藏的一款日本万花筒,见下图)

10、你看人家万花筒,构造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就这几条棱,我曾经试着做过多少次,总也达到不到那样的效果。除了工艺上的差距,在材料上咱们也没法比。像日本所用的材料是PVC材质的,反光效果非常好,咱们广东佛山也有类似的材料,但日本的材料比国产的更轻更薄更不易变型,韧性非常的好。在组装万花筒的时候就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区别,国内材料组装后有明显的棱状接合线,用日本的材料,拼合之后是一体的,甚至找不出接缝。日本的这类材料目前还未进入中国市场,换句话说,咱们根本买不到同类档次的材料,所以,在成品上要达到他们的水平非常困难。慧聪网:您在那次展览上有作品获了奖,给我们介绍一下您获奖的经历吧。 李鸿宽:我在制作参展作品

11、的时候,特别在外型上狠下了一番功夫,这也是受到日本万花筒的启发,我看到过有一个日本万花筒,引入了日本古代的神话故事内容,构思非常新奇。于是,我也在万花筒制作中,引入了中国古代的故事情节,做了一个“武则天洛阳观牡丹”的作品,我认为很理想,结果却被淘汰了;我还把万花筒的外型做成玉米的形状,结果也没出彩,倒是另一件作品,当时毫不起眼的“天女散花”,外型非常简单,反而获了奖。慧聪网:您感觉在您的万花筒作品中,还有那些欠缺?李鸿宽:一是创意,好的想法,我特别希望在这方面得到高人的指点,跟这方面的高手交流、切磋,广开思路;另一方面,就是外型的美化,这需要与专业的人士合作。你看我的作品,在外型包装上几乎原汁

12、原味,因为我比较喜欢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所以我的万花筒基本都是用这三种颜色的胶带装饰的,外观上让人看起来不太好看,比较单调。慧聪网:您认为国内的万花筒要达到日本的水平,需要从哪些方面做起?李鸿宽:12月份在玩协开会的时候,我就谈到了万花筒这一领域,如果我们不从现在起就大踏步地往前赶,可能就永远也赶不上了。我当时提到,这类东西一个必须在市场上有售,另一个必须进入学校教育课程,以小学手工的形式进行普及宣传。短期内赶上有难度,长期来讲,就必须要从孩子抓起,关键是让人们重视起这东西,让人们知道这里面含有很多的学问,这是第一步;另外就要在反光材料上着手,解决制作成本的问题,像国产的反光材料,现在的市场价格是一片是八毛钱,将来用一张比较硬的纸片事先设计好,贴上双面胶,三片反光材料固定在硬纸片上,做万花筒的时候,把纸片一卷封口,成了!一个万花筒的成本限制在12元之内,作为学生手的教辅材料,完全可行。还有一点就是创新,鼓励国内的万花筒爱好者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研究、开发、制作新颖的作品,形成大众参与的气氛,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在各地组织一些万花筒创作的民间协会,定期交流、展示最新的万花筒产品和设计。这是我目前正在努力的目标,也是我有生之年最渴望实现的梦想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