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浙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850301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浙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浙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浙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浙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浙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浙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浙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浙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_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_3战士们的誓言是什么?用文中的诗句回答。_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_5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_2.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_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_3. 课外阅读。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2、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似_() _()2“绿丝绦”指的是_,“剪刀”指的是_。3诗中描写柳枝的诗句是_,写柳叶的诗句是_,设问句是_。4请你再写出一句与柳有关的诗词或俗语。_5自古以来,除“咏柳”外人们都,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悄趣盎然的柳文化。你还知道柳文化中的什么内容,试举一例。_4. 读诗词,完成练习。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中儿_。_,溪头_。(1)把这首词写完整。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白发谁家翁媪?大儿,中儿。,溪头。(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相媚好:。亡赖:。(3)这首词的作者是代词人

3、,其中是词牌名,你还知道的词牌名有、等。5.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柄柄芰荷枯,叶叶梧桐坠。蛩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注:这是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芰(j):古书上指菱。蛩(qing):这里指蟋蟀。1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_。2找出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的两句诗:_,_。3结合全诗,请你品味“秋滋味”的内涵。_6.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示儿_,_。_,_。1背诵并默写示儿。2翻译。_3示儿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_4赏析示儿的情感表达特点。_7.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

4、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B.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D.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2村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图。右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_,_”来概括,我能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景描绘出来:_。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B.两首诗都

5、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4笛声悠扬悦耳,笛子也分为好多种,你认识下面的笛子吗?选一选,填一填。A长笛B风笛C竖笛D陶笛 (_) (_) (_) (_)8. 品读古诗,完成练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6、.夸张B.比喻C.拟人2想象一下,写出诗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过程:(_)(_)3这首诗后两句的诗意是_9. 延伸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黃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注释)麦花:荞麦花。蛱(ji)蝶:蝴蝶。1解释词语。稀:_ 惟有:_2理解诗句,填空。(1)诗中用梅子黄、_、_、_,写出了初夏江南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2)读诗句,想象“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并写下来。_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麦花雪白菜花稀”的意思是荞麦花一片雪白,菜地里的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_)(2)白天很少见到

7、行人的原因是夏日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_)4我也积累了一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_10. 读诗句,完成练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多选)A.“悲”字表现出诗人去世前悲凉的心情,因为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B.诗人临终前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看不见祖国统一,表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C.“元知万事空”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无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不怕死,只因为没有看到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

8、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两水”,指句溪和宛溪。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其好在何处。_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释

9、墨梅:水墨画的梅花。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_(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_13. 读诗句,完成练习。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1由“万马”一词我想到了这样的景象:_。2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选一选。(1)“风雷”指的是(_)a.风雨雷电。b.一场巨大的变革。(2)“万马齐暗”实际上是写(_)a.所有马都停止了嘶鸣。b.迫于压力,朝野一片沉寂,都不敢说话。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再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4. 按要求练习。游子吟慈母手中线,_。_,意恐迟迟归。_,_。1补充诗句。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最后两句诗把阳光对小草的照耀比作_,表达了诗人对慈母的_之情。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