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850075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古人云: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就要掌握驾驶知识的本领,不是这样吗?我们不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的人.如今,我们培养的将是跨世纪的建设人才,要使他们能在新世纪中成为建设良才,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如今是知识爆炸时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为重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2.1寓情、理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也曾指出:“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很成熟时,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在乎是所有优良

2、教育的基本原则”。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他会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儿童学习的无意性和情绪化,决定了教师情感教学的必要。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儿童春雨润物般的熏陶,能保持儿童积极的情感和乐于接受新知的心境。所以,教师要将爱的甘露毫不吝啬地均匀地播洒到每个儿童的心田。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遇到某些问题时,可作适当提示引导后,鼓励学生自行解答

3、,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小学阶须的儿童随着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成败体验更加明显。我们应该晓之以理,使其认识到个人的学习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帮助他们确立远大的志向和激发学习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习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课时,课前布置儿童调查了解电脑在国防、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儿童通过查资料,问家长等方式,不仅获得了电脑知识,激发了学习电脑的兴趣,而且从自学中懂得了国际互联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学习自觉性增强,掌握知识的愉快体验变浓。2.2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

4、”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2.3授之以“渔”(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

5、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2.3.1各种形式的语文训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人的思维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知识越多,思路越广,对思维的发展也有利。因此思维的扩展触及更多的知识,产生联想,所以掌握丰富的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基础。能力发展了又将促进知识的掌握,二者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语文课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各种形式的语文训练分不开。2.3.2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要备齐工具书,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语言是一门语言学科,字词典是无声的老师,字音字意及相应用法字典说得非常清楚。因此,备齐工具书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首要。

6、另外,有了字词典,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生字词还要勤查字词,教师要督促学生勤查字词典。有些学生遇到不明白的生字词喜欢问老师,老师成了学习中不可丢的拐杖,这种现象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如果学生一旦对生字词向老师发问,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拒绝作答,让学生自己在字词典中支寻找答案。2.3.3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控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措索,自已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7、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一步:预习。学生在预习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仔细阅读课文、课后习题和课文后列出的生字;编好自然段段码;将课后生字表上每个生字的拼音注到课文该字的上一行,并用横线将那个生字组成生词划出;查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提出疑难问题;了解课文大意,朗读课文。2.3.4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是自学的好方法默读是我们自学课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读(用手指文章)、不动唇(小声叨念)。因此,我们在默读中,应该做到:、养成按句默读的习惯。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个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个个单独来瞧,以提高默读速度,

8、培养整体观念。、养成边默读边查问的习惯。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弄懂了再读下去,不马虎了事。、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一边看句子,一边想这句话的意思。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作者将他们丰富而浓厚的情感流于笔端,凝聚在字里行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以“情感”为动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促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是阅读实践的核心内容,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许多文章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体会出它的精髓,加深对文字的理解,真正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2.3.5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我认为课堂教学应按“预习读议练”三步进行。第一步:预习。第二步:读议。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9、教师指导学生以问带读、以议促读,以讲助读。并注意在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议。议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篇及其思想内容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议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要急于下结论,学生要仔细研究课文,在广泛议论之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第三步:练。在读议的基础上,学生用在自读中获得的知识,练习读,练习说,练习听,练习写。按上述步骤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是:引导读书,启发思考,组织议论,指导练习。学生则主要通过自学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读能力。实践证明,这套“三步”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之有效的好方法。2.4分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基础训练阶段。本阶段侧重

10、训练学生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根据阅读教学本身的特点,可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方法:第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体现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第二,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理解。(1)朗读的方法 (2)默读的方法。(3)把握书后阅读提示的方法。第二阶段:指导实践阶段。(1)课前预习。第一,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进行质疑、析疑、解疑、存疑。第二,学生设计学习思路。(2)课中学习。A、个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B、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第三阶段:独立阅读阶段独立阅读,是实践的目的,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写读书笔记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1、摘要法,即在读一篇文

11、章的时候,边读边想边记,读后,把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写在书中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2、摘抄法,即在看书的时候,把书中一些优美的词语、有意义的句子,摘记在笔记本上;3、写心得体会法,即看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把自己的收获、感受写下来。通过写读书笔记,学生的略读能力会逐步提高。2.5注重质疑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主动力。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走下讲台,与学生融在一起,与他们同思索,共讨论,主动以平等的

12、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2.6评价体系要完善自主评价和激励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学生评价相对滞后,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要力图改变传统评价对学生重甄别重选拔的弊端,使它逐渐向重激励重发展改变。由原来教师单一的评价转变为教师、学生伙伴及学生自我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自觉地进行调节,评价重心从原来的重结果变为重过程,给学生

13、以信心和力量。我们还通过激励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因素,使他们产生“要学习”的内驱力及“能学好”的信心。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遵循教学规律的。客观地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教师们对主动学习有了较深的研究,也尝到了主动性学习的乐趣。师生面貌焕然一新,课堂教学结构、形式有了显著变化。我们在看到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带给课堂生命活力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许多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研究。1、在自学过程始终教师应有目的的予以引导与检查。我们不能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只是提前读一下书,问题是否弄清无所谓,这是错误的看法。2、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学生自学不能做为教师惰性的借口,教师不能不切实际地把自

14、己的教学任务转嫁给学生,学生自学并不是教学的全部,不能通过学生的自学解决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当然教师也不能包办一切,学生完全服从于教师为学生准备的自学活动中,应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挥。3、对学生自学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否则,便会适得其反。4、身边有的老师仍然搞应试教育,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本课题的开展,因此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他们丰富的管理学生、组织教学的经验中注入新的内容,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努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前提。自学能力必须建立在对学习自学性、坚持性,注意的专一性,集中性,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等智能素质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中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致力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