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融合校企文化精髓锻造高素质职业团队探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84977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融合校企文化精髓锻造高素质职业团队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效融合校企文化精髓锻造高素质职业团队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效融合校企文化精髓锻造高素质职业团队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效融合校企文化精髓锻造高素质职业团队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效融合校企文化精髓锻造高素质职业团队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融合校企文化精髓锻造高素质职业团队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融合校企文化精髓锻造高素质职业团队探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融合校企文化精髓锻造高素养职业团队探究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化内涵发展的关键点,提升办学质量的“发动机”。课题组以锻造高素养职业团队为主线,探究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品牌文化五个层面上如何有效融合校企文化精髓,达到校企文化水乳交融,全面锻造高素养职业团队的目标,对职业教化如何成就团队精彩人生有肯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融合校企文化 高素养职业团队 目前,我国职业教化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求,已经进入人才培育改革的新常态,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化内涵发展的关键点,提升办学质量的“发动机”。中等职业学校老师专业标准要求老师既要具备一般教化老师的职业素养,又要具

2、备相应行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能够实施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因此,构建“德才相济、厚德强技”校企文化共赢体系,主动谋求与企业文化沟通、融合、连接,去粗取精,极力探究在校企合作机制下,锻造符合现代职业教化体系须要的高素养职业团队的任务已燃眉之急。 一、探究依据 (一)提升职业团队综合素养的迫切须要 为了更干脆清楚了解校企文化精髓在锻造高素养职业团队中作用,课题组进行了“有效融合校企文化精髓锻造高素养职业团队”的调查探讨,调查问卷向福建省20家企业与20所职业学校发放,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问卷主要就“你对校企文化的认知”、“你对高素养职

3、业团队锻造的认知”、“你对校企文化如何有效融入到高素养职业团队锻造的认知”三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走访若干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了深化分析、调研、论证。 从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当前职业团队的主流是爱岗、敬业、乐观、向上的。但随着职业教化人才培育改革转型新需求,课题组在调研中发觉,目前中职老师队伍存在以下现状:老师队伍职业倦怠期加长,师德建设亟待加强;老师成就感低,师资队伍不稳定;“双师型”师资比例偏低,专业师资匮乏,尤其缺乏骨干老师和专业带头人(被调查者中65.71%的老师专业技术应用实力和实践实力水平不能满意专业技能教学需求);老师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畅等,这些状况已成为当前制约

4、职业教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各职业学校有意识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充溢教学一线,或派老师到企业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但由于人事政策限制、企业能工巧匠到校任教、老师到实践熬炼的制度落实还不够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校企文化融合难以达到水乳交融的最佳境界。与此同时,课题组也发觉在被调查者中85.16%老师认为提高职业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在职业教化教学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98.41%老师认为企业文化有效融合将对锻造高素养团队起到主动作用;90.4%老师认为要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实现校企文化有效融合,才能切实提升团队的职业素养。所以,探讨如何通过融合校企文化精髓,磨炼老师职业意志,

5、强化老师职业意识,培育老师职业操守,提升老师职业实力,锻造一支高素养职业老师团队,为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供应强大的动力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二)推动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神圣使命 国家中长期教化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明确要求职业教化“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育模式。”可见,推动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职业学校98%专业老师是“从校门到校门”,课题组在调研中发觉虽然73.21%企业与职业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也只有46%专业老师有企业实践经验。83.87%老师认为通过到企业实践熬炼,企业文化的熏陶对他们人生起到主动作用;88.89%老

6、师认为校企双方有必要建立“双主体育人”合作育人制度,这样有利于老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达到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目的。可见,实现与企业资源共享、互利共的目标,推动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已成为职业教化神圣使命。实现校企文化精髓的融合,达到校企文化水乳交融,全面锻造高素养职业团队任务已刻不待时。 二、探究内容 (一)以物质文化融合为基础,锻造高素养团队职业素养 物质文化是将精神文化有机渗透整合到物质环境氛围之中,打造出承载学校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它在教化、示范、凝合、创建、熏陶等功能培育上发挥特别作用,为师生良好的心理品行与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课题组在企业调研中发觉,98%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标记(

7、Logo或商标),优秀企业往往非常注意企业形象的塑造,他们通过细心设计公司标记,细心布置企业环境,统一各种标识标记等打造公司统一、完整的形象,形成浓重的文化氛围。75.99%员工认为物质文化融合在潜移默化锻造职工素养中发挥了主动作用。为此,课题组把企业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1)引入学校,构建与企业气质相适应的整体形象。首先课题组从学校Logo标记入手,运用传统的中国红作为Logo主色调,采纳“s”和古钱币图形,以及整体造型外圆内方的元素融合而成。中心的图案外圆内方,寓意学校老师为人处事圆通豁达,但内心有固守的准则。标记主体似双手相握,喻示职业教化核心理念校企合作。标记主体似“心”造型,隐现的“

8、5”说明团队提倡“五心”:爱心、信念、诚意、细心、恒心。外型像一个前进的车轮,寓意着团队坚守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学校精神。利用标记具有的象征意义,把学校信奉的精神及提倡的理念信息浓缩成符号语言,清楚传达出学校的信仰与精神。在VI详细应用部分课题组给老师设计字体、色调、规格统一的名片、桌牌、岗位牌、胸卡,以及端庄得体、整齐大方的服饰,提升了老师整体形象;课题组结合企业文化细心提炼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内文化“家园文化”,提倡“漂亮、温馨、乐业、书香”四大内涵建设。同时建设了家园文化墙,让老师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在学校办公室、实训室、老师廊道等教职工常常出入的场所,悬挂色调、字体、规格统一的职

9、业精神标语、口号,职业教化界精英、名人的名言、警句;把对老师职业素养要求用到校舍、道路命名中,如办公楼为明德楼、政德楼,教学楼为尚学楼、尚行楼,弘愿楼、弘毅楼等等,学校道路命名为春华路、秋实路、夏清路、冬荣路,让学校有企业化氛围,教职工能体会企业目标、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标准,感受可亲可近的典范、可学可赶的榜样,不断提高职业素养。 (二)以精神文化融合为核心,锻造高素养团队精神素养 精神文化是职业学校校内文化的内核、精髓与灵魂所在,体现学校凝集力、创建力与生命力。课题组在调研中发觉,理念识别系统(M1)在83.64%优秀企业中成为独立形象的核心,也是企业让社会广泛知晓的独立品行,可以说是企

10、业的“魂”。一个优秀的职业团队,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必需具备“精、气、神”。课题组在问卷中发觉只有11%职业学校开发了理念识别系统(M1),为此,课题组主动探究理念识别系统(M1),借鉴和吸纳企业精神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诚信观念、服务理念,创新、竞争、质量、效率等意识以及敬业创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歌、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融企业精神与学校精神于一体,以之教化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塑造人,锻造职业团队的精神素养。课题组在学校历史积淀的基础上,把握新时期职业团队的特点,提炼出学校校训为“自强、明德、敏行、致远”:校风为“协和、尚美、乐业、悦读”;学校的教风为“博学、谨行、厚生、

11、敬业”;学风为“立德、修身、笃学、尚技”;用人理念“惟贤、惟德、尚实、尚勤”;学校口号为“继往开来、追求卓越”,细心提炼的精神文化被印成家园文化手册,在教职工中广为宣扬,熟捻于心。课题组还尝试引进企业的拜师礼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企业文化特色的活动,在部分专业中进行试点,活动中老师们在庄重、神圣的氛围中,感受师者的尊严,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在学生的礼拜中,精神上得到洗礼与升华。课题组每年暑期都请专业团队从职业素养、心理素养、信息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细心设计培训专题,对教职工开展素养拓展培训,每年派外学习和参与研讨会人数超160人次,加强了精神文化的渗透,占据了教职工的精神高地,教职工的精神素养明显

12、提升。 (三)以制度文化融合为保障,锻造高素养团队工作素养 制度文化是职学校办学、治校的根本保证。建立和完善适应职业老师发展须要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激发教职工的内在动力,提升教职工的职业素养。精细化管理是职业教化的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课题组在调研中发觉5S在72.22%企业精细化管理中发挥了主动的作用,对提升员工工作素养有着特别功效。课题组成员仔细思索现代企业管理工具与职业管理如何做到有机融合,进一步探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7S实施方案并付诸于实施,对办公现场和学生课堂、实践场所实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清理整顿,使现场人流、物流、信息流顺畅而有序,为学生学习和老师工作创建平安、文明、整

13、齐、高效、明快温薯的环境,形成良好的工作素养,为学校获得“第十二届省级文明单位”殊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觉教职工普遍认为制度文化融合是高素养职业团队工作素养锻造的保障。为此课题组促进校企双方建立“双主体育人”合作育人制度,开展专业沟通与合作,旨在培育师资团队的“双师素养”:第一,重新定义“双师型”老师的内涵和标准,重新定义老师的角色功能:从演员到导演、从运动员到教练、从老师到项目经理,让老师在观念、思维专业素养等内涵方面发生改变,实现优势互补。两年建设,学校双师型老师比例由81.4%上升至92%。其次,为构建以满意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培育新机制,课题组进行“现代学徒制

14、”人才培育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三阶段三课堂”多元评价模式等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并通过开展名师工作室、专业老师工作室、老师带学生下企业见习实习等活动,搭建校企合作沟通平台,并形成校企沟通合作制度,使学校老师零距离面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对接企业专业技能标准。在课题组的影响下,学校在工艺美术专业和美容美发专业上通过了福建省现代学徒制建设项目申报,并正着手建设“室内装饰”现代学徒制班,“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现代学徒制班。第三,课题组调研中发觉95.8%企业推行量化绩效考核,学校制定并推行了老师量化考核管理方法,除了分别从工作量、学生测评、班主任、科研等方面对老师

15、进行考核外,还将老师下企业实践纳入职称晋级必备条件,将老师职业、行业素养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以此来培育老师的行业气质,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考核讲究精细化、规范化,每学期一小评、每学年一总评,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重量依据。通过两年的实施,明显提升老师在师德、师能、师践、师风等职业精神和工作主动性、主动性。第四,成立了美妆专业校中店,珠宝专业校中厂,依据肯定的质量标准和质量准则,构建了工学结合下“实境、实做、实评”教学过程考核模式,形成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企业评价、日常检查、随机检查,全程考核”于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了老师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了老师职业素养。 (四

16、)以行为文化融合为延长,锻造高素养团队行为素养 行为文化充分展示了学校教职工的精神面貌,诠释折射出学校共同的精神理念与价值追求。英国就以行为理论为基础培育老师各方面的技能;作为世界职业教化楷模的德国“双元制”体系特性就表现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培训场所上。在调研中课题组发觉,70.25%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1)在规范员工行为准则,提高员工的竞争力、创新水平,加强劳动纪律等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主动作用。课题组引进行为识别系统(B1),提炼出职业团队共同的誓词为:“敬业奉献,为人师表;刻苦钻研,严谨博学;勇于创新,奋勉进取;淡薄名利,志在高远”,对干部提出“一二三四”工作要求及“一线工作法”与“两必访三必谈”行为准则;重新修订完善了教职工嘉奖、绩效考核制度,体现了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效率优先的公允合理的安排原则。学校大力实施“135”老师成长方案,实行完善一种制度即全面提升老师队伍素养制度;实施“三个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