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型大学硕士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探索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849134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研究型大学硕士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研究型大学硕士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研究型大学硕士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研究型大学硕士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研究型大学硕士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研究型大学硕士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研究型大学硕士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研究型大学硕士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探索 摘要:伴随大学办学规模和质量的提升和对科研的愈益重视,很多教学型大学也正逐步发展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本文经过论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指出要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硕士培养过程应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满足社会对科学研究的需求,同时,为硕士培养发明更宽广的空间,实现高校和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双赢。关键词:硕士;培养;地方经济对硕士教育来说,导师水平、科研能力、基地建设是制约硕士教育水平的3个主要原因。教学研究型高校,通常来说,它的导师即使不乏佼佼者,但和综合性大学相比,整体素质稍逊;其科研整体实力也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家级、高层次项目标竞争上力量还有些欠缺;而

2、且,因为硕士教育的规模普遍不大,对硕士的基地建设投入不够,使学生得不到更多动手能力的锻炼。笔者认为,只有依据学校本身的发展定位,结合学校科研师资和条件建设等很多原因,将培养目标落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含有一定知识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上,才能发挥高校硕士教育的优势。进而扩大硕士实践平台,为硕士提供锻炼机会,为硕士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本身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教学研究型大学以知识应用和社会服务为价值取向。教学研究型大学通常是从教学型大学发展而来的。在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突出和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工作在学校上层次和水平过程中的地位。以争取科研

3、项目为目标,经过科研任务来整合科研,集聚科研力量,从而带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经过多种政策来引导学科建设,以增强学科建设的意识。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类大学有点类似于“中等规模企业”没有“行业领先企业”的垄断优势但要有和其类似的组织结构,高不成低不就,轻易陷入低效率和低效益的困境。办学和服务面向关键为国家大经济区域、部分省市及特殊行业。教学研究型高校并没有最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质量,只是在部分学科保持优势。从人才培养类型来看,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从科学研究的贡献看,关键表现在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上;从社会服务的功效看,关键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有能力开展知识应用和科技

4、服务工作。从社会经济需求角度看,知识应用和技术创新领域量大面广,发展潜力巨大。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能够看出,硕士教育应坚持实用性,以硕士层次的硕士培养为关键目标。对于致力于发展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高校而言,扩大硕士规模的同时,必需清楚地认识到硕士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应依据本身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失去了正确的培养方向,培养对象就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就业困难,大学也就失去了办学的基础。二、硕士教育质量和硕士就业竞争力下滑及其原因多年来,硕士就业不但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还成为部分地域、高校和社会的突出问题。以前被用人单位争抢的硕

5、士,今日为何遭到如此冷遇?大家简单地认为是扩招造成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硕士毕业人数还不足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5%,因此从人力角度考虑,硕士人才还属于稀缺产品,不应该存在如此大的就业难题。而且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国总人口百分比的5.57%,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研究发觉,硕士培养过程缺乏有效的实践性教学,硕士培养质量下滑,是造成硕士就业难的根本原因。近几年来,中国硕士招生数量连续增加,但相比之下硕士导师数量的增加远跟不上招生人数的增加。很多高校全部存在一位导师带十几名硕士的情况。要提升硕士的就业竞争力,最有效的是为硕士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部分高校有部分实习基地或教学基地,但伴随硕士规

6、模的扩大已经满足不了需求,所以,怎样为硕士的就业竞争力拓宽载体,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硕士培养过程的关键。三、立足服务地方经济,重塑人才培养过程立足服务地方经济,重塑人才培养过程,其实就是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满足社会对科学研究的需求,主动开展社会服务的同时提供硕士教育载体,让学生们参加更多的课题研究,多动手、多思索,能提升其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升硕士教育质量。因为学生有较多机会在企业实习、就业,所以在完成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以后,学生又有机会到企业中实际工作,学习优秀技术和经验,这么就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第二次结合。经过以上两次理论联络实际和工和学的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将得到加

7、大提升。硕士教育服务地方经济,革新硕士培养模式,详细要做到以下方面:1.理论课程教课时间设置要含有一定弹性。以往的硕士理论教学往往集中在硕士入学第一年或第一学期,填鸭式的灌输理论知识。考试成为检验理论知识掌握的唯一工具,这种体制下,硕士往往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一知半解地完成了理论学习,然后投入到闭门造车的“科学研究”中,完成论文毕业。简单的课程教课时间的设置,使得理论得不到有效的消化,所以,要合适改变教学方法,将部分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中去,在详细实践活动中完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考评方法也能够愈加灵活有效。2.采取双导师制。硕士培养基地采取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学校聘用企业中有着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

8、实践经验的技术带头人作为学校的兼职硕士导师,在硕士培养过程中,由学校和合作单位分别指定导师,按校方的要求,共同指导硕士。硕士在学校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后,进入培养基地,由合作单位的兼职导师进行指导,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深入一线参与研发的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3.毕业论文应该联络实际。要使论文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理论结果,成为检验学生实际能力的主要考评标准,有2种方法能很好地达成预期目标,一是企业确定课题,有相关专业硕士以标书形式进行投标,中标者去该企业服务实习,完成课题的同时即完成学位论文;一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研究方向或内容,由企业进行科学的评定后选择对应学生去企业完成课题

9、。这两种方法均可实现双方的共赢,最大程度地避免教学的浪费。教学研究型大学依据本身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性质和服务方向,将硕士教育作为教学研究型高校的办学关键,努力探索面向基层的高质量的含有创新思维、复合型、开放型和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中,必需适合社会对人才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开拓能力强、具有多个素质特征的要求,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动努力打造教育实践平台,实现高校培育人才、服务社会的办学功效。参考文件:1王建华.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J.高等教育,2021,(17).2蔡克勇.论教学、科研和生产联合体J.高等教育研究,1986,(4).3刘力.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21,(7):1622.4王庆.校企合作:高校办学的有效路径J.上海高教研究,1997,(2).5乔惠波,刘技文.地方院校硕士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内江科技,2021,(4):134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