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生物进化理论学习训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849098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生物进化理论学习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生物进化理论学习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生物进化理论学习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生物进化理论学习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生物进化理论学习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生物进化理论学习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生物进化理论学习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一、知识提要: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基本论点;2.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3.概念:基因库、基因频率。二、基础训练:1._学说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其基本论点是:_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基础,_则为生物进化创设了有利条件,而生物进化的动力则是_,其结果是有利变异的保存和有害变异被淘汰即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达尔文进化理论和遗传学基因理论的综合,其基本观点是: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其_的改变;物种形成需要三个基本环节:_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_则主导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而_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所谓种群,是指生活在

2、的一群个体。种群也是生物 的基本单位。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 。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叫做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5.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B、产生了变异类型C、形成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6. 经调查统计某地区人群中蓝眼(aa)1600人,纯合褐眼(AA)1400人,杂合褐眼(Aa)70

3、00人,那么该地区人群中蓝眼基因和褐眼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51%和49%B、43%和57% C、32%和68% D、28%和72%7.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8. 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右图曲线。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图是( )。9. 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

4、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A.0.64和0.36B.0.36和0.64C.0.50和0.50D.0.82和0.1810.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图7-1是对此后6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生物学家从以上结果中得知一个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性的变异而毒性减小。以此为根据而得出如下结论:在较短的期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关于兔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正确的进化原因是( )A. 隔离、自然

5、选择 B隔离、突变C自然选择、定向变异 D自然选择、突变11如图7-2所示最早在某个区域的群体,由于水的阻隔已经分离为两个独立的群体。如果A生活的环境经历了剧烈的变化,而B的环境没有变化,则A种群的进化速度是( )A.始终比种群B慢 B始终比种群B快C.同种群B一样 D先较慢,后比种群B快1220世纪初,美国从印度引种大陆棉,由于检疫的问题,使印度棉红铃虫流入美国,下列关于这一问题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 )A短时期内,印度红铃虫和美国红铃虫是两个种群B长时期后,美国红铃虫可形成一个新的物种C现在的美国红铃虫和印度红铃虫可自由交配和繁殖D现在的美国红铃虫和印度红铃虫可能交配成功,但不一定能繁殖1

6、3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相互选择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炼出来的D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了1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 生物个体基因发生突变 B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 个体基因型的改变 D 种群中定向变异的出现15. 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完成问题:(1)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

7、来实现的。(3)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见,虽然生物的_是不定向的,但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16. 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回答:ABBB甲岛CB CDC乙岛(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 和 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移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 _ 。(3)迁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实质是 的改变。17.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 。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

8、体分别占 、 。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原因是 。 (4)由此可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进化的原材料由 提供,是否发生进化决定于 ,进化的实质是 。18. 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下表表示为果蝇的三种第号染色体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标准型果蝇的比较(以标准型为100)。请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染色体变异与_统称为突变,分析表中数据,可看出生物突变的特点是_。(2)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形成了一个新品种,将类似于_(标准型、类型A、类型B、类

9、型C)。如果这一新品种与原类型形成_,就是一个新物种了。(3)通过_,使生物的逐代积累,不断进化出新类型。19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2n)变为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1)将4n的月见草与2n的月见革杂交,产生的3n后代可不可育?为什么?(2)该4n的植株与原来的2n植株是否同一品种?它们之间有没有地理隔离?三、能力提升1在一个可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如AA个体占18,Aa个体占82,假定隐性个体全部淘汰(下面的计算要求写出算式):(1)请计算该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2)试计算该种群下代AA和Aa个体的比例。(3)

10、试计算该种群下下代AA和Aa个体的比例。参考答案:二、基础训练1.自然选择、变异和遗传、繁殖过剩、生存斗争、适者生存(自然选择)2.种群、基因频率、突变、自然选择、隔离3.同一区域同种生物、进化、基因库、基因频率4.D 5.C 6.A 7.B 8.D 9.A 10.D11.B 12.C 13.C 14.B15.(1)适者生存(2)选择、生存斗争(3)变异、自然选择16.(1)自然选择、地理隔离(2)B和C已经形成了生理隔离(3)基因频率17. (1)55、45 (2)425 325 55、45 (3)没有发生进化、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4)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8. (1)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2)类型C、生殖隔离(3)自然选择、有利变异19(1)3n的后代在减数分裂时,因染色体不能正常联合配对,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不可育。(2)因4n植株与2n植株杂交后代不可育,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是不同的物种,但它们生活在一起,没有地理隔离。三、能力提升1. (1)A基因的频率为(21882)/2100%=59% a基因的频率为41% (2)AA个体为42.2% Aa个体为57.8% (3)下代个体产生a基因频率为29%,故下代aa个体的频率为29%29%=0.0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