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84867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离不开交往,儿童良好的品德形成也离不开交往。如何在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生活学科中从小培养城镇农村儿童的交往能力,从交往中体验情感、开发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我以探索品德与生活课堂中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为切入点,以 “交往式教学”为主要活动载体,通过交往来倡导儿童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索意识、竞争意识,以此来培养城镇农村儿童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师生交往,消除孩子交往的

2、心理障碍。 新的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者、“述”者、“问”者或指导者,而且是“学”者;儿童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规定角色中走出来,充当了“问”者、“论”者、“思”者等角色,还可能承担组织部分儿童之间共同活动的任务。这样,使师生之间的沟通由单一垄断走向多维多元。所以,老师应始终尊重儿童的知情权、参与权、发展权,使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如同所有社会的交往过程一样,更加多种多样、多层次、多维度,从而与受教育者真正建立起交互的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中我是这样做的: 1、尊重孩子。 要营造交往氛围,首先,

3、教师必须变居高临下、谆谆教导的亲切关怀为民主平等的亲密合作,让儿童意识到自己和老师是平等的,让儿童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其次,强调师生之间的民主、宽容,对儿童的发言,教师要微笑倾听,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这样,儿童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乐于参与到各种讨论中来, 活动中采用言语的、动作的、情感的等多种方式,扮演观察者、同伴、指导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同孩子进行广泛、积极的相互作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坚强的意志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因此,让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地交往成为一种教育力量。斯霞老师说过:“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借助于爱,归结于爱,这是教育的灵魂和真谛”。如:我在一年级上学校里的一天

4、,我让同学们画一画国旗时,发现一个孩子在偷偷吃东西,我特意不去看他,而用欣赏的眼神看着另外的同学:“呀,现在第一组的小朋友画得太象了,老师真喜欢”。接着,我又转向刚刚吃东西的小朋友:“现在同学们都做得很好了,老师真高兴。”我想:当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时,有时需要回避一下,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和时间,也就是说:为了尊重孩子,有时“教育需要等待”。 平时,老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以极大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语言会使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如:我在上我们的学校一课时,首先带领孩子们观看了校园的国旗、花草、运动场后,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绘出我们美丽的校园。当一个小朋友画好

5、拿给老师看时,对我说:“这是我们的新学校”。我用充满欣赏的表情,惊讶地赞叹:“呀!我们的新学校好美呀!这国旗和这两排四季青画得特别漂亮。不过,还可加上你的设想,让我们的学校更美。”这时,我故意不去注意其它同学,但后来几天中陆续收到同学的画,“老师,送你一幅画!”声音是那么地悦耳。每个学生不断地有新的创意。可见,老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诚恳的赞扬、认真的表情、平等的气氛,都显得多么的重要。 教师尊重儿童的自尊心、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平等地进行教与学的交往活动,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无阻,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生成智慧。 要使城镇农村学校师生之间顺利交往,教师在与学生群体的交往中,一

6、定要走入学生中,去真诚地帮助他们,指导他们。所以,我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合理利用交往中真实的带有冲突性的道德情境,让学生直面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矛盾冲突。如:在教学美丽的校园时,我通过老师带学生走一走,看一看,让学生明白安全第一最重要。如告诉学生一进学校大门的水池虽然很美,里边有假山,喷泉,水里还有鱼儿在游荡,但我们不要趴在水池的台子上。还经常让学生们讨论:上课为什么不能乱喊乱叫?跟同学讨论问题为什么声音要轻?走校园的楼梯为什么不能跑? 采用教学新用语,随着教师观念的转变及师生交往密度的增加,教师经常采用符合儿童心理需求的教学新用语,使教学语言真正成为师生之间情感联系的有力纽带,例“愿不愿、想不想

7、”“再努力、加油”、“你真行、真棒”“教教同学、当当小老师”、“没关系、谢谢”等等。并充分运用教学媒介,如手势、眼神、教学的节奏变化等与儿童主体表情互动,使儿童自觉投入,积极参与交往。用眼神表达关爱,用微笑当作奖励,抚摸传递喜爱,也可坐到儿童中间参与讨论、辅导、讲述。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儿童可掌握交往的知识、方法、技巧。 3、富有情趣。 部分的农村孩子表演技能相对城市的孩子不太主动,因此,我多采用各种童话故事、小品、游戏等形式去教育,寓教于乐。如在学习上超市一课时,我们在教室里办了一个文具“超市”,学生扮演售货员,教师扮演顾客来买东西,东张西望地找东西,这时学生就主动来问:“请问您

8、要买什么东西?”教师扮演的顾客就会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学生就耐心带着“顾客”选购介绍各种商品及功用,“顾客”买到了想要的东西,满意地笑了,同时对“售货员”的服务态度满口称赞,学生获得老师的表扬,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情绪,同时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也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总之,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与孩子们一起参与,既有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又有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教师始终要做到尊重对方,多赏识孩子“太棒了!”有时与一年级的孩子真诚拥抱,用两个手拍一拍,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感到很快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亲自参与每一个游戏,一起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懊恼

9、,使学生们感到老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和可信赖的朋友,并乐于和教师进行交往和游戏。对老师有信任感和崇拜心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佳效果,有良好的交往氛围,才能使学生大胆吐露自己的心声,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近。 二、生生交往,激起孩子交往的热情。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就十分提倡同伴影响法,积极鼓励儿童的互教和互相影响,以此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他认为儿童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会感到基本平等的相互关系,孩子们兴趣相接近,相互间感情融洽,共同语言多,在交往中能摆脱同成人交往的畏怯心理,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忧表达出来,并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孩子间的交往,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0、更能宣泄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从而促进孩子活泼开朗个性的形成。我努力使学生做到: 1、乐于交往。 如果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那么,学生之间的交往时常是学生自发的、自觉的交往。农村孩子怯于主动与人交往;在与陌生人交流时,两眼不敢看对方,显得十分拘谨、胆小,在学习活动中,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淡漠,爱依赖老师解决问题,缺乏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游戏活动与教学的优化结合,实质是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自发的、自主的游戏活动灵活地、互补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这样既顺应学生的自然发展,又能按照社会的要求来教育学生,发挥游戏与教学的最大价值,培养师生之间

11、的感情,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 转 2、善于合作。 飞速发展的社会和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的孩子必须具备善于合作交往的意识和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采用“合作交往新模式”,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内以合作为主,竞争为副,而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副。并要求“交往全面化”,即类型、形式应形式多样,并向“组组”交往倾斜,既重组际交往,又重组内各成员的交往。并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具体事例,向同学阐明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如:在教学我们一起做时,我们针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喜欢和同学交往,愉快地玩”等目标,设计了让学生一起做游戏。活动时,先向学生讲清游戏

12、规则方法,然后由学生自由组合,这时交往能力强的学生很快的就找到了合作伙伴,而平时不善言语的学生就无人问津,基于这种情况,我因势利导,鼓励弱势学生大胆与人交往,再次组合,经过多次尝试与鼓励,这些学生逐渐增强了信心,敢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谈。在这样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学生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欲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孩子们品尝到善于合作的快乐。 3、分享快乐。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交往,在自主活动中学习交往,在体验活动中学习交往,在综合活动中学习交往,在开放的活动中学习交往。活动主题由学生自主确定,使学生愿意参与交往活动。活动方式由学生自主设计,使学生积极参与交往活动。活动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交往活

13、动。如:在学习过新年一课时,我让小朋友自己组合好小组去表演节目,大家都非常开心。还通过开展座谈会、辩论会、比赛等各种游戏与活动,创造机会,彼此交往、合作。 这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这一切都使大家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某种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 三、社会交往,培养孩子交往的能力。 品德与生活有他的特殊性,有些交往活动需要走向社会,如“春天的歌”、“快乐的春游”等需要孩子们与社会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使学生做到: 1、主动交往。 有的农村孩子因为胆小、自卑,不愿主动跟人交往,结果有时受到了冷落。但是在诸多的联系、交往中,总有至近的、感情亲密的一圈人。于是每逢假日,我

14、就给孩子布置一些和家人去购物、郊游等作业。如让孩子走向田野找春天,与农民们一起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走进商店去购买必需品,培养他们与各种人进行交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社会人”,从而学会主动交往。 2、悦纳他人。 我们必须培养学生悦纳他人,关心他人。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悦纳他人,要有一种博大的关切心,学会对亲近的人如父母、同学、小伙伴等的关切。为此,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往往需要与家庭配合,与社会活动结合。在学有人生病时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生病时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做做小医生、小病人,让小医生诊断是什么病。通过这样的小游

15、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生病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也让同学们体验到了生病时需要与医生交往,还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结合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我帮同学找优点”、“夸夸我的同学”等活动,让孩子懂得理解、尊重他人,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3、调整自我。 在某某小学我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即使愿意交往或喜欢交往了,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去对待一切,这样就需要学生在人与人打交道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调节,因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在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班上有一个男同学比较任性,听不进同学的意见,稍不留意就在发脾气,这样就不受大家的欢迎,在小组交往中也经常闹矛盾。后来,通过引导,在他高兴时给他提意见,使他渐渐地变得少发脾气了。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调整自我,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中,发扬自己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做个受大家欢迎的社会人。 通过这一年的实践活动,我发现这些方法实践了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城镇农村学生的交往能力,并从交往中体验了情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