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八大理念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842348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中的八大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庭教育中的八大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庭教育中的八大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庭教育中的八大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中的八大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中的八大理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中的八大理念一、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其一,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即使有人说过,也只是 长辈们。他们或许会说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长这些在生活中流传的观念对吗?这 需要我们去反思。要做驾驶员需要到驾校学习 3 个月才能拿到执照,而要做父母 3 个月能学会吗?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没 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父母们难免会出错。其二,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 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

2、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父母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剥夺了 孩子成长的空间。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实,他们中 的很多从小到大不要考虑任何事情,怎么会有成长呢?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过多限 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我们常常居高临下地待孩子,以家长自 居: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联合 国儿童宪章规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 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 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孩童时代所受的

3、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儿 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父母们惯有的家长 概念在英文中其实是个贬义词,含有家长制、非民主的意思。而要孩子完成一件事 必须有真正的理解、接受,才能去做好。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 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二、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 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 突和矛盾的因素。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小学、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全交给你啦,拜托 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撬动地球的手,

4、就是推 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负 面影响。朋友们常问我每周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我说由于工作忙,我与孩子 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书,写作,不需要讲话。身教 远大于言教吗。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读书,家中有多少书,培养出的孩子境界是不 一样的。前几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了一项调查:我国有 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 无一个书柜;韩国有 96.8%的家庭平均有500 本以上的藏书。没有书香家庭,哪有 书香校园,书看社会?父母不进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 成功的影响

5、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 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 的。三、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 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 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 而不是知识学问。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我们 注意到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 足,什么承诺都兑现。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拿家里

6、东西或别人东 西,自我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2、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 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 育实验有句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 方法,方法大于状态。实际上,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 有了状态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一位学者说过,哲学家与普通工人的差距远小于野狗与家犬的差距。哲人与工 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个单位里同工种的.人其差距是状态造成的。有些人聪 明,但他无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无所成。所以说,最重要的

7、是状态,是精神方 法。凡有助于精神状态培养的,就要去做;凡无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四、把童年还给孩子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 子。在入幼儿园前,父母们怀着许多梦想,让孩子弹琴、画画、唱歌、跳舞一进学 校,进了考试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戏。当然学习也不是为了给孩子快乐, 而是寄托了许多幻想。逐渐地,现实让他们梦破,到了初中,那些美丽的幻想中的 爱好便被斩尽杀绝。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们所说: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 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是的,每天早晨天没亮就 匆匆赶在路上的是孩子,每天夜晚熄灯最晚的还是孩子(可能还有搓麻

8、将的)。现在 的孩子真比农民还苦啊!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幸福!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追问孩子幸福吗? 答案是不。可孔子论语学记首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应当是快 乐的呀。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呢?为什么关在书房才叫学 习呢?我们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快乐指数啊!别让范进重现!五、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1、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先让我们从男孩、女孩身上说起吧。我们 给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类的,给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种模型、而且是活动型的。那 里面含着我们希望女孩温柔、文静,希望男孩勇敢、活泼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结 果会是挨训:现在

9、就这么疯,以后怎么办呀?男孩打架的结果是被赞赏:调皮的孩 子聪明。孩子长大了,人们说:女孩到了中学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学就好了。 要知道谎言重复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的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 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状态,于是就如笔者在享受幸福中写的:说你行,你 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 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 那就抱怨,指责他们吧。2、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现代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人的潜能 是具大的。残疾人周舟不也成为很棒的指挥吗?聋哑女孩周婷成长为美国著名大学 的高材生,

10、正是其父周洪赏识教育的杰作。让我们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吧!六、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 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 力有所寄托。每个孩子,在家庭中、学校中都应使他有个兴趣爱好。什么最好?特 色。现在分数最好,其它人都是失败者。其实,孩子学的太难了,有的是一辈子都 用不上的知识,有什么价值?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他即使考 不上大学,考不上名牌,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价值。 复旦那个自杀

11、的研究生有什么价值?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并没有接受正规大学的教 育。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诸如善良、勤勉远远超过大学的收获。每个孩子 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 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七、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 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 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神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 求必然执着。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

12、的 民族,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 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 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 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他们读书态度近乎宗教。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 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他们每 人年均读书 60 本,中国人均只有 5 本。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是否读书跟 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宁静才能致远。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八、让日记伴随孩子

13、成长写日记是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 深化思考;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驶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 事情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不仅孩子写、老 师写、父母也可以写,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一 位家长,一个学校的状态。因为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 子是天才。一个命题肯定是正确的,只要父母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 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