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工程课程设计(DOC 22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826988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工程课程设计(DOC 2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边坡工程课程设计(DOC 2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边坡工程课程设计(DOC 2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边坡工程课程设计(DOC 2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边坡工程课程设计(DOC 2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坡工程课程设计(DOC 2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工程课程设计(DOC 22页)(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任务分配,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0330-2013)中5.3条,边坡工程稳定性验算时,其稳定性系数应不小于表1稳定性安全系数要求,否则应对边坡进行处理。土层信息土层信 息 厚度天然重度 饱和重度天然快剪粘聚力c天然快剪内摩擦角饱和快剪粘聚力饱和快剪内摩擦角第一层2.5 16.7 17.2 13.0 11.0 12.0 10.0 第二层6.5 18.3 18.8 18.0 16.0 17.0 15.0 第三层23.5 18.8 19.2 20.8 18.3 20.2 17.9 第四层6.0 20.5 21.1 31.9 22.5 29.6 20.4 第五层38.0 21.

2、8 22.9 47.6 29.0 44.3 27.5 二.分析边坡未支护前的稳定状态运用瑞典圆弧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简称瑞典法,是极限平衡方法中简单而又实际的方法。对于天然土层边坡滑裂面位置图:瑞典条分法计算公式:式中:li第i条块滑动面的弧长; ci第i条块滑动面上岩土体的粘聚力; ji第i条块滑动面上岩土体的内摩擦角; Wi第i条块单位宽度岩土体自重;q i表示该土条中点与法线的竖直距离。土条水平等间距平分,b=7.1m, 土条加权平均粘聚力c 加权平均重度加权平均内摩擦角土条高度hL第6块17.92218.315.777.736014.88第5块18.94018.38116.66217.

3、114510.1第4块19.28818.62016.96922.86338.49第3块19.44918.49517.11026.612317.7第2块20.38617.92117.96017.3137.29第1块20.818.818.36.4947.1将上表数据带入公式可得K1=0.735 1.35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0330-2013)中5.3条,边坡工程稳定性验算时,其稳定性系数应不小于表1稳定性安全系数要求,否则应对边坡进行处理。所以应对边坡进行处理。三.拟采用支护方案 锚杆加井格梁支护方案应用广泛技术上比较成熟,因此采用井格梁加预应力锚杆支护方案,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四.土压力

4、或下滑力计算运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 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是我国铁路与工民建等部门在进行边坡稳定验算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计算不繁杂,具有方便适用的优点。 在滑体中取第i块土条,如图2,假定第i-1块土条传来的推力Pi-1方向平行于第i-1块土条的底滑面,而第i块土条传递给第i+1块土条的推力Pi平行于第i块土条的底滑面。即是说,假定每一分界上推力的方向平行于上一土条的底滑面。Pi 第 i 块滑体剩余下滑力;Pi-1 第 i-1 块滑体剩余下滑力;Wi 第 i 块滑体的自重;Ni 第 i 块滑床反力;ai 第 i 块滑体滑面的倾角; ci 、ji 第 i 块滑体滑面的抗剪强度指标

5、;Fs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1.35Li 第 i 块滑体的滑面长度;Yi -1 传递系数。将数据带入公式:可得:W6=851.042; W5=2178.130;W4=2982.477; W3=3112.810;W2=2180.878; W1=788.199;5=0.896;4=0.932;3=0.946;2=0.945;1=0.950将上面算出的Wi和i带入下面的公式P6=471.017; P5=1479.382;P4=2319.745; P3=2646.094;P2=2371.069; P1=2005.904五.锚杆设计锚杆设计数据:锚杆竖向间距取2m,竖向布置14根锚杆,沿坡面间距2/si

6、n60=2.309m;锚杆横向间距取2.309m,横向布置60根锚杆,两边各留1m边距;锚杆倾角取15,直径取32mm,竖向第一根锚杆打在坡顶下2m处,共计840根锚杆。Pcos =nTcos15(1)锚杆水平拉力标准值:KN/m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KN(2)锚索钢筋截面面积要求取17股钢绞线,公称直径d=21.6mm,fpy=1320N/mm;公称截面面积A=285mm, .锚杆钢筋截面面积满足下条件: 取n=2 (3) 锚杆锚固体与岩土层间长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取D=150mmfrbk=150kpa (4)锚杆杆体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取La=1.8m六.结构设计格构梁

7、内力计算1.静力平衡法计算时先按直线分布假定求出基底净反力,然后将集中荷载直接作用在梁上。由于梁上所有的作用力都已确定,即可按静力平衡条件计算出任意截面上的弯矩和剪力。(1) 沿坡面方向(竖直方向)取4根锚杆,梁的宽度S=2/sin60=2.309,总长度L=11.545m柱距及荷载分布图净反力(线荷载)KN/m剪力计算:(左右中心对称)剪力图如下:弯矩计算:弯矩图如下:(2)水平方向取4根锚杆,梁的宽度S=2.309,总长度L=8.927m,边距为1mAB=EF=1m; BC=CD=DE=2.309m 距及荷载分布图 净反力(线荷载)KN/m剪力计算:剪力图如下:弯矩计算:弯矩图如下:2.倒

8、梁法(1)沿坡面方向柱距及荷载分布图求静反力q=61.255 KN/m支座弯矩可从上表中读出: 求跨中弯矩:=-45.12219.32456.424可得弯矩图:求剪力:剪力图:(2) 水平方向 荷载分布及柱距净反力:计算得如下表格:支座处弯矩: 跨中弯矩计算:求剪力:剪力图:3.ACI法(1)竖向方向计算:计算参数:使用HRB400钢筋,梁截面尺寸400400mm,则;基础梁抗弯刚度; 机床系数,柱距L=2.309m,基础外伸长度a=2.309m,内柱受集中力165.012KN,外柱受集中力165.012KN。地基梁的弹性特征值内柱下的截面弯矩内柱下基底反力 取 内柱跨中基底反力内柱跨中弯矩边

9、柱下的弯矩分布的两种情况计算取绝对值较小者,及Me=-35.229kN*m边柱下基底反力基础端部基底反力取边跨的跨中弯矩反力图如下弯矩图如下:(2)水平方向计算:计算参数:使用HRB400钢筋,梁截面尺寸400400mm;基础梁抗弯刚度 ,机床系数,柱距L=2.309m,基础外伸长度a=1m,内柱受集中力165.012KN,外柱受集中力165.012KN。地基梁的弹性特征值内柱下的截面弯矩内柱下基底反力内柱跨中基底反力内柱跨中弯矩边柱下的弯矩分布的两种情况计算取绝对值较小者,及Me=22.342kN.m边柱下基底反力基础端部基底反力边跨的跨中弯矩反力图如下弯矩图如下:七.钢筋混凝土设计(1)

10、格构梁截面配筋格构梁配筋采用对称配筋,混凝土采用C30,fc=14.3Mpa纵筋采用:HRB400,fy=360MPa;箍筋采用:HRB335,fy=300Mpa,钢筋保护层厚度35mm(1) 竖直方向横向梁弯矩、剪力计算取H=h-35=365mm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的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格构正截面选用6根直径18mm的HRB400钢筋,As=1527配置箍筋:剪力V=111.541KN作为格构梁最大剪力进行配筋。最小截面条件: 配筋率: 最小配筋率: 拟采用双肢箍,直径为10mm钢筋,箍筋间距: 根据构造要求,箍筋最大间距不得大于200mm,因此实际配箍筋为

11、。梁腹侧采用构造配筋配置2根直径16mm的HRB400钢筋,每侧中部各一根。(2) 水平方向横向梁弯矩、剪力计算取 H=h-35=365mm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的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格构正截面选用2根直径14mm的HRB400钢筋,As=308 配置箍筋:剪力V=86.616KN作为格构梁最大剪力进行配筋。最小截面条件: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拟采用双肢箍,直径为10mm钢筋,箍筋间距: 根据构造要求,箍筋最大间距不得大于200mm,因此实际配箍筋为。梁腹侧采用构造配筋配置2根直径16mm的HRB400钢筋,每侧中部各一根。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

12、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必不可少的过程。 一周半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们一学期学的知识,而且还把上几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复习巩固了一遍,培养了我如何去做一件事,如何完成一件事。从中我还发现了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课程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1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2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3GB50007-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4GB50007-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5GB50007-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S.6CECS22:2005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范S.7赵明阶,何光春,王多垠.边坡工程处治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8朱彦鹏,罗晓辉,周勇.支挡结构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熊智彪.建筑基坑支护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0龙驭球,包世华. 结构力学 I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精选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