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材料压力管道焊接技术》常见焊接失败的原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821543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乙烯材料压力管道焊接技术》常见焊接失败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聚乙烯材料压力管道焊接技术》常见焊接失败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聚乙烯材料压力管道焊接技术》常见焊接失败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聚乙烯材料压力管道焊接技术》常见焊接失败的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聚乙烯材料压力管道焊接技术》常见焊接失败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乙烯材料压力管道焊接技术》常见焊接失败的原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焊接失败的原因2.1 对接焊案例一:北方某地,PE管道外径200m,SDR11,通过强度试验压力06MP和气密性试验,运行压力0。07MPa,运行四个月后巡线发现泄漏,开挖后发现焊口处泄漏(见图1),观察其焊缝翻边,明显小于正常焊缝的宽度,第一感觉为焊接温度低,吸热时间不足;剖开泄漏处,焊接面光亮如镜,焊口为脆性断裂,并且在焊接面上留有镶入的铁屑和泥土砂粒。图1 运行四个月焊口泄漏剖为脆性断裂 原因分析:将“用热板平整待焊接端面”的过程遗漏,直接开始“吸热”后对接;焊缝的翻边明显偏小,端面不平整造成焊接面吸热不足,使聚乙烯(PE)大分子未获得足够的能量和空间进行迁移、缠绕,从而未达到应有的

2、强度和性能,在管道内应力作用下四个月时间即发生开裂。 案例二:北方某地敷设聚乙烯(PE)管道,公称外径50m,R176,材料等级PE8,焊接管道长度约60M,在拖管入沟时发生焊口开裂(见图2).图 拖管时焊口开裂原因分析:根据计算,该管米重量约11kg/,总重量约为660kg,加上拖管的摩擦力最大100kg,按照其屈服应力18MPa为断裂强度,至少需要9吨的力,但施工当时的力根本不可能将焊口拉开;观察焊口的内外翻边都正常,说明加热板温度满足焊接要求;但断口端面的平整光亮来看,加热板表面有油,焊接时形成油膜,污染了焊接面,最终形成假焊所致。案例三:南方某地,公称外径315mm,SDR17。6,材

3、料等级P10,工程完工后强度试验a,验收完成,该管线是城市建设预埋的管线;第二年准备使用,运行前重新打压试验发现泄漏(见图)。焊口未开裂处有泥沙图3外径mm,SDR7。预埋管道焊口泄漏处图原因分析:准备在焊口未开裂处作拉伸试验,取样时未用大力就断裂,强度非常低,断口的表面有镶入的泥沙(见图3),据焊接记录记载是施工开始焊接的第一个焊口,说明焊接准备不充分,热板表面不洁净,未进行清洁热板,热板未预热,切换时间过长,从而造成假焊.案例四:南方某地外径15mm,SDR1,材料等级E0,焊接后翻边表面产生12m的气泡(见图),焊口下方密集,焊口上方稀少,造成外观不合格。原因分析:在焊接的前一天施工现场

4、下雨,管口未封堵,管内进入雨水,在焊接时虽然对管材的内外表面用干布进行除湿处理,但是处理的长度不够,由于坡度的问题,致使雨水在焊接的过程中由高处慢慢流到低处热板处,对接时熔融面将水份裹入,翻边时气化产生较大的气泡,焊口上方的水流到焊口的下方,致使焊口上方气泡稀少下方密集,现场将焊口锯开,擦干后又用乙醇(酒精)进行擦试来加快水份挥发,焊接后气泡现象消除。图4 焊口下方气泡密集案例五:南方某地外径20mm,SDR11,材料等级P8,由于翻边有缺陷(见图5),对焊口质量怀疑,监理时未通过.图5 管材表面处理不彻底翻边受阻产生缺陷原因分析:该焊口经性能试验其性能符合要求,是一个合格的焊口,翻边的缺陷是

5、由于管材的外表面粘有厂家不干胶的合格证,在焊接前距管材的焊接端面00m范围未经处理,熔融聚乙烯(PE)的熔体在翻边时受阻,造成了翻边缺陷,监理非常负责任,致使焊口不合格。 从以上案例和国内多年的实际施工中来看,出现的问题均属于低级错误,而对接焊产生焊接失败的主要原因:1. 无焊接工艺:施工单位忽略了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没有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焊接工艺,执行焊接工艺不严格,操作过程不规范,缺乏应有的管理.2. 焊接温度低:加热板温度未达到焊接温度就开始焊接;电源电压低,距电源距离远,导线截面积小,导致加热板不能正常工作。3. 焊接面污染:热板表面不洁净污染焊接面;施工环境恶劣,铣削后的焊接面

6、受污染。4. 恶劣天气焊接操作时无应有的保护措施;5. 切换对接的过程超出规定时间.6. 焊接参数设定错误:由于操作者失误将焊接参数设定错误;焊机生产厂提供的焊接参数本身有错误,焊机与管材不匹配,焊接参数未做试验验证。7. 焊机未定期维护:压力表、温度指示器从未校正,发出错误信息。8. 装夹管材管件两端间距过宽,机架行程不足,形成假焊。9. 采用了不合格厂家的管材或管件。10. 冷却过程未完成过早的停机拆卸。2.2 电熔焊案例一:北方某地电熔套筒进行碰口连接,管材公称外径20mm,SDR11,材料等级PE,电熔套筒材料与管材相同,焊接后熔融的物料从观察孔流出形成焊瘤,并且将电热丝顶出(见图6)

7、,由于焊瘤太大而锯去。图 管材不同轴管件加热时受力原因分析:公称外径250,DR1的管材,壁厚为22。7mm,在进行电熔焊时管道不同轴,未使用电熔固定夹具或用其它的物品进行管道固定。由于不同轴而产生较大的翘力,在加热电熔管件时,熔融状态的聚乙烯(P)体积膨胀大约在20左右,它们在外力的作用下迫使电热丝移位集中,产生了较大的热能,集中到观察孔处,将观察孔处应当为固体的物料熔融为流体,顶开观察孔处的物料而流出管件界面,并且在管材与管件的界面一侧带出电热丝,造成焊接失败。案例二:北方某地居民小区工程验收完成,一栋楼中某个单元一侧居民炉灶火力不足做饭困难,楼前管道运行压力为200m水柱,管材公称外径1

8、10m,SD7。,P8,楼前支管为6mm,S1,PE80,怀疑支管堵塞,锯下支管检查未发现异常,在异径三通110/6处进行检查发现63mm口部堵(见图7)。图7未作焊接长度标记管材承插过长原因分析:焊接操作时没有划线,未将电熔管件的焊接长度,标记在需要焊接的管材表面,误将三通视为直通焊接,将异径三通63mm的端口堵,造成开挖抢修。案例三:北方某地9月份敷设聚乙烯(PE)管道,管材公称外径250mm,SDR11,PE80,用250m规格电熔套筒进行焊接,打压试验时发生泄漏,用氢气查出泄漏点,发现电熔套筒一端空焊(见图)。图 电熔套筒一端空焊原因分析:当天收工未能及时焊接,第二天的早上焊接,管道经

9、过一夜,与白天的温差较大,聚乙烯(PE)的热膨胀系数为111.31,连接完的一端管材因收缩造成空焊.案例四:北方某地5月份敷设聚乙烯(E)管道,管材公称外径110mm,SD17.6,PE100,用11mm规格电熔套筒进行焊接,打压试验时发生泄漏(见图9)。图承插不到位管材偏离轴线原因分析:管材一端未插到位,露出电热丝加热的密集区约m,并且严重偏离轴线,电熔管件在受力的情况下进行焊接,熔融物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将电热丝挤到一起,热量不能传导于管材,导致材料在高温下降解甚至炭化,造成焊接失败,打压泄漏.案例五:北方某地敷设P管道,管材外径315mm,SD1,PE10,由于工程重要,未在国内购买31规格

10、的电熔套筒,进口GF公司的管件,运行一年后发生泄漏。泄露的管件见图0。图10承插不到位管材偏离轴线原因分析:从现场的情况可以看出,是用电熔套筒进行管道的碰口时,管材长度不够,长度差6mm,错误的采取了用废管段填充的方法进行焊接,最终导致泄露。从以上案例和国内多年的实际施工中反馈的信息来看,与对接焊出现的问题性质相同,均属于责任心不强,聚乙烯(PE)管道的焊接操作简单,忽略了焊接过程中的细节,电熔焊产生焊接失败的主要原因: 焊接时管道不同轴俗称别劲,未使用电熔固定夹具来固定管道,使管件在焊接时受到外力。 不划线,管材承插不到位,造成空焊或承插过位。 截取管材斜度大,管件电热丝密集区(加热区)暴露

11、在空气中,不能将热量及时的传导给管材,造成过热聚乙烯(P)炭化。 焊接等待跨时过长,不及时焊接致使焊接面污染,人为的造成温差大,管道由于温差大,热胀冷缩产生空焊和过位。 电熔管件在施工现场过早去除包装,暴露在施工现场,使电熔管件的焊接面受到污染. 管材表面氧化皮刮削不彻底甚至不刮削,焊接面出现分层。 电熔鞍形三通违反操作工艺,先打孔后焊接,由于鞍形三通打孔刀的设计通常为无屑切削,打孔时所用的力很大,致使鞍形主体变形的应力能达到受阻的粘性应变,这种应变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焊接面产生了较大的空隙,焊接后管件轴向泄漏。 电熔焊机不具备电压保护功能,在电压不符合焊接要求的情况下继续焊接,超出电熔管件生产厂家规定的焊接参数。 焊接后未达到规定的冷却时间,去处固定夹具或固定物品,移动管道。 大风、下雨、低温恶劣环境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